筆者去年到日本東京,今年來到京都、大阪自助旅行,深深被日本學生的模樣吸引。因為日本學生的暑假從七月二十日才開始,走進他們的校園觀察比較一番,成了教師無可救藥的職業病。
學生上學時戴帽子,父母儘量不接送孩子,讓孩子自己走路或騎腳踏車上學,培養獨立自主的習慣。上學路途中都有老師或社區義工從事導護工作,讓家長們更加安心。
來京都時,恰逢星期假日,筆者在電車站裡看見七、八位學生穿著「制服」,還有一位學生拿著類似領隊的旗子,成群結隊要搭電車出遊。我在好奇心驅使下,用英文與這些學生攀談後,才知道他們要前往京都最有名的世界文化遺產「清水寺」。
這個週末學校老師指派的作業就是幾位學生規劃前往古蹟景點,深度探索其歷史演變與文化內涵。學生們必須自行搭乘交通工具前往,預先對參觀的景點下功夫做功課,同學間互相導覽介紹,激盪腦力,極致發揮「學習共同體」的分組合作學習的精神。繳交作業時,必需黏貼車票、附上旅行照片,並撰寫一千字左右的個人學習心得。
反觀台灣,敎改超過二十個年頭,聲稱要讓學生有帶得走的能力。沒有改革敎育的本質,只著重形式上的枝枝節節。一味地教育鬆綁,為了開放而開放,髮禁、鞋禁統統拿掉,我們那年代的學生模樣消失殆盡,取而代之的那長短不一、燙捲染的各式各樣髮型,五顏六色、爭奇鬥豔的鞋子,在在都讓學生最單純的模樣走味;來到日本,看見日本學生穿著齊一式的制服、鞋子,戴著帽子,反而讓筆者回味起我們那個年代的純真模樣。
而台灣的學生從小學、國中到高中,校外教學或畢業旅行必定光臨一(義大世界)、三(劍湖山)、六(六福村)、九(九族文化村)這四大探險樂園。驚恐尖叫聲不斷的背後,學生只留下一些表面膚淺的回憶,遊記心得感想永遠是很刺激、很可怕。每當筆者詢問學生如果安排農場、牧場的見習之旅,是否會有更饒富學習內涵的價值時,他們總是連聲說不,這樣的校外敎學非常無趣,雙手一攤直言玩樂比較重要。
日本的敎育在形式上嚴守傳統,嚴守學生該有的本份角色,本質內涵上卻是不斷推陳出新。而台灣的教育卻是全盤推翻形式的傳統,本質內涵卻是守舊不已,換湯不換藥。
筆者常在想,我們的學生可以自行規劃一趟學習探索的旅行嗎?走出父母師長的懷抱,他們真有獨立自主的能力嗎?被呵護至極的台灣學生是溫室裡的花朵還是壓不扁的玫瑰,答案你我心知肚明。
作者 / 林柏寬(台南市敎師,日本自助旅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