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賴清德近日應邀扶輪社的邀請,舉行「團結國家十講」首場演說「國家篇」,在大罷免即將於7月26日投票之際,賴清德的演講不僅不平凡,更蘊含他心中的台灣建國史觀藍圖。
首先,賴清德從國家四要素開始,說明台灣有人口、領土、政府、主權,早已符合國家的條件,並強調「2758號決議僅是說明聯合國席次問題」,台灣不會因為沒加入聯合國,就不是國家。
而賴在文中更從「舊金山和約」的例子說明,中共從來未統治台灣任何一天。總統這段清楚的說明,直接了結中共最愛的文字遊戲。而賴更將台灣定調為,「中華民國台灣、台灣、中華民國,都是我們國家的名字」。

更接入憲法第二條、第三條的角度,強調主權與治權就是台澎金馬,有中華民國身分證,才是擁有國家的主權。進一步延伸前總統蔡英文的「中華民國台灣」的說法,將「台灣」帶進國家認同的範疇,這是藍白統派立委與對岸中共最擔心的事情。
賴清德也講起歷史,從早坂犀牛、左鎮人、大坌坑時代、南島語族、荷蘭、西班牙登台、東寧王國、清領、日本娓娓道來,這一連串看似雜談的故事,其實要告訴大家「台灣自古以來不是中國的一部分」、「台灣不只是島,它有歷史、有文化、有故事」。
值得注意的是,賴清德從1895年蕭壟事件開始訴說台灣人「竹蒿湊菜刀」,很久以前,就有反侵略、護台灣的意志,表面上是講古,實際是給對岸政權的警告。
面對中國進逼,賴清德也談到台灣國家的實力、中國政權的滲透、兩岸交流對國家的威脅,也談到七大工業國領袖公開發表,「台海和平穩定對國際安全繁榮不可或缺」的共識,從認同開始談起現狀,這不僅是說明台灣現狀,更是總體種動員令下的國民建設。
總體而言,總統賴清德展現他對台灣的深刻研究,從台灣歷史起源、歷史正統、國家主權、敵我認知中,介紹他心中的台灣建國史觀藍圖。難怪國台辦為之跳腳,賴清德的演說不僅是獨派教父史明著作《台灣人四百年史》的延伸,未來更是從中華民國轉型至台灣的重要參考。
但我還是要說,賴清德受限於中華民國總統的身分,無法深刻批判中華民國殖民體制。事實上,荷西、清領、日本、中華民國皆是殖民政權的形式,台灣人「竹蒿湊菜刀」不只是反抗殖民,更象徵對自由的追求。目前台灣停留於「中華民國台灣」的階段,但唯有台灣人真的認知「中華民國殖民政權」的真相,認識到「台灣是我們國家的名字」,才是台灣建國的第一步。
作者 / Osc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