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真正要做的兩件事,這是不管誰當市長都該持續推動的—曲凸徙薪、浴火重生。
評 / 江湖一點評
看了銀正雄先生的「陳菊,妳用嘴巴救災嗎?」與郭正亮先生的「氣爆慘案凸顯陳菊的無奈」,恰巧是正反面的不同角度,來看高雄市政府的領導者陳菊市長的作為。
先看短期的微觀角度來看,也附上官方公佈的時間序列,以及維基百科上的重要時間。晚上八點就已經發現外洩,可能釀成大型工安意外的狀況,幕僚或相關行政人員理應向市長報告重大緊急狀況,但竟然找不到市府首長?甚至真的爆炸之後,緊急救災指揮也應該是由市長擔任最高指揮官,但是「救災形同作戰」,在爆炸之後的前幾個小時,沒有最高指揮官,只能由現場警察、消防人員與民眾自行處理,沒有統籌的指揮與調度,延誤救援時機,最高指揮官勢必要負責任。
再從長期的巨觀角度作檢視。高雄從以前至今,的確是石化與重工業的大本營,原本在工業區或非住宅區的地下,埋著大量的輸送管線。隨著時間推移,都市發展的需求下,地目變更以及住宅人口增加,使得住在這些管線旁的居民人數也相形增加。或許我們可以說,這樣的狀況根本就是設定好的不定時炸彈,遲早都要爆的。
從政策的角度來看,地下的責任範圍區分中央與地方,使得管轄權與管路資訊不易整合,這也是需要修正的地方,例如中央與地方即便區分管轄權,但應該要共享資訊,以免民眾成為無知之下的犧牲品。
廠商究責或政治人物負政治責任都是眼前的事情,但高雄真正要做的兩件事,這是不管誰當市長都該持續推動的:
1. 曲凸徙薪—把地下管線的狀況先釐清,哪些管線老舊或者靠近人口眾多處,都應該列為風險項目進行追蹤。
2. 浴火重生—既然有前車之鑒,不如趁此慘痛教訓,大家記憶猶新之時,推動城市與產業的轉型。這是長期的任務,但也最重要、最應該去做。
摘文:
(陳菊,妳用嘴巴救災嗎?)
在媒體所謂的氣爆之前和「黃金三小時」,當時不乏民眾聞到瓦斯味,打電話示警,但都被高市府保證不會有什麼事。其中,更有災區民眾在飽受驚嚇之餘,急著用手機找陳菊,卻被告知找不到人。
在這段時間內,出動救災的高市消防局,其實群龍無首。即便主秘跟著出動,可失蹤後,整個現場指揮救人的體系立時被氣爆瓦解。諸位有看到高雄市政府的副市長和消防局長出現在災區嗎?
我們因此必須嚴厲譴責,正因為陳菊的無能指揮,那四名不幸喪生在氣爆現場的消防弟兄,其實是在死在陳菊的手上。這筆血債,她能賴,可以賴得掉嗎?
大家理應記得,媒體一度信誓旦旦的那句評論,「救災形同作戰」。果若如此,像陳菊這種指揮官,能不引咎謝罪?
(氣爆慘案凸顯陳菊的無奈)
歷經40多年的長期經營,大高雄已經成為台灣分佈面積最廣、產值最高的石化工業區,地下管線密集串接,幾乎貫穿了整個高雄市區。隨著中油發展,也滋養出李長榮、中石化、中纖、國喬、台聚、大連、台橡等高雄在地民營企業,創造出30多萬個就業機會,攸關超過百萬高雄居民生計。
高雄的產業轉型失敗,導致石化業繼續作為高雄的主力產業,問題是石化工業區歸屬中央政府管理,長期與地方政府脫節,不管是高雄消防局或環保局,並不易確切掌握石化業的異常狀況,但一旦爆發工業污染或公安事件,受害民眾總是將炮火指向高雄市府。以8.1氣爆慘案為例,早在晚上8點多就發生氣體外泄,但市府救災人員到現場3個小時之後,仍然缺乏足夠情報找出始作俑者,最後不幸導致4名市府人員因為氣爆喪生。
陳菊市長決定呼應民意,公佈高雄地下管線圖,要求經濟部所屬國公營事業單位及各工業區、加工區、科學園區,將所有工業管線、雨污水管線、民生事業管線的圖資及監控機制送到高雄市府,並要求落實異常狀況通報機制,但經濟部直到目前,仍以「需要通盤考量」為由拒絕配合。
陳菊市長恐怕必須面對兩大問題:首先是在短期內,迅速爭取成立包括地方政府參與的石化業管理平台;然後是中長期,要更努力推動高雄的產業轉型,讓高雄依賴石化業的生計比重能夠逐年降低。唯有如此雙管齊下,才算是記取8.1氣爆慘案的歷史教訓,讓高雄市民真正看到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