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內部的社群網戰,近幾年已相當激烈。不過要全盤掌握台灣的網路宣傳戰戰況,絕對不能忽略,來自對岸的中國大陸,國對國層級,帶有政治意圖的跨海攻擊。
隨著科技發展,社群媒體成為生活中的一部份,網路也成為宣傳戰的戰場之一,此一新興領域的深度研究卻仍很稀少。英國牛津大學執行的「運算宣傳研究計劃(Computational Propaganda Research Project)」,選擇全世界共9個國家:美國、中國、俄羅斯、波蘭、巴西、加拿大、德國、烏克蘭,以及台灣,深入探討以上各國,近三年間的網路宣傳戰。《Computational Propaganda Worldwide: Executive Summary》[連結]
台灣部分的研究,結論大致是:在台灣的網路世界中,社群網戰早已開打,不但島內的選戰與假新聞,戰的如火如荼,還有來自中國,政治意圖明確的跨海攻擊。報告全文: 《Computational Propaganda in Taiwan: Where Digital Democracy Meets Automated Autocracy》 [連結]。
這份研究的策略相當全面,結合了搜集到數據的量化分析,以及個人訪談這般質化研究的方法,回顧了自柯文哲與連勝文的市長大戰至今,台灣網路世界中,與重要政治事件相關的宣傳戰爭。儘管此份報告為英國研究,其英文卻相當親切易懂,名詞解釋也十分明確,值得一讀。
世界上有那麼多國家,憑什麼連是否算是「國家」都有爭議的台灣,能與美、俄、中、德、加拿大、巴西這些世界大國並列,一同成為重點研究的對象?除了台灣社會的網路運用相當普及之外,另一主要原因是,台灣深受其全世界最愛宣傳的鄰國-中國影響。
至於台灣算不算國家呢?這份報告花了相當篇幅,簡介兩岸的歷史背景,對於台灣的國家狀態為何屬於「de facto」,有非常清晰的解釋,詳情請見另一篇專文說明。
簡介完背景後,報告開始介紹台灣幾大主要社群媒體,換句話說:戰場。在多國通行的臉書、推特、LINE當中,推特在台灣人氣最低,臉書相對普及很多,而2015年結束時的台灣族群,LINE帳面上的使用者比例,達到驚人的75%。除此之外,台灣流行的網路社群,還有老牌的PTT、新生的Dcard,以及噗浪。
報告繼續以多個案例分析,建構近年台灣網路宣傳戰的歷史。 首先是網軍(cyber army),網軍本來是在網路上宣傳己方、攻擊對手,別有目的的受僱者,目前定義卻益發模糊。兩位匿名受訪者分別以自身經驗,證實了競選活動中「網軍」的存在,一位提到對競選對手的負面攻訐,另一位則提到2014年的選戰中,網軍的定義模糊化,不同立場的鄉民互稱對方網軍,但許多奮戰的賽博戰士,其實卻是義工,並無報酬。
柯文哲與連勝文2014年的台北市長選戰,是一場深具時代意義的網路宣傳對決,以柯文哲大勝告終。雙方在網路宣傳戰中,連勝文方的PTT網軍,曾因多個帳號共用一樣的IP位址,在選前突然不自然的大量發文而被識破(這種行為模式,符合傳統定義下的網軍)。相對的,身為政治素人的柯文哲,則靈活運用網路科技,彌補經驗與資源不足的劣勢。
一位受訪的柯陣營網路助拳人,提到他們利用網路爬蟲程式(crawler),追蹤臉書的公開頁面,深入了解各路網路使用者,分別對哪些議題感到興趣,以投其所好,達到宣傳之效;他估計當時搜集了1100到1400萬位,台灣臉書使用者的訊息。臉書也可以達到即時(real-time)的監控成效,若是柯候選人講錯什麼話,馬上能反映在臉書動態上,競選團隊便能迅速彌補錯誤。
選戰之外,台灣近期在網路戰場上,面臨對抗假新聞的戰爭,台灣在這方面並不孤單,因為假新聞充斥,是最近世界性的普遍問題。在台灣的社群網路中,LINE是假新聞的散播溫床,一個理由是,LINE的入門門檻極低,只需隨手可得的智慧型裝置就能使用,因此許多LINE的使用者,其實是網路世界的新手,或許缺乏正確辨別資訊,搜尋可靠答案的能力。
鑑於假新聞,漸漸成為負面影響嚴重的社會問題,台灣政府已經開始由唐鳳領軍,實行一些反制措施。假新聞與錯誤資訊,不單純只是科技問題,而是社會文化、教育的整體問題,在打假的同時,又要如何顧及,台灣名列亞洲前茅的網路言論自由,是一大難題。
由以上回顧與分析看來,台灣內部的社群網戰,近幾年已相當激烈。不過要全盤掌握台灣的網路宣傳戰戰況,絕對不能忽略,來自對岸的中國大陸,國對國層級,帶有政治意圖的跨海攻擊。
延伸閱讀:
1.. 牛津報告(二):五毛黨與帝吧出征,中國網軍跨海來襲![連結]
2. 牛津報告(三):台灣是「國家」嗎,外國人怎麼看?[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