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威權時期高壓統治,校歌自然成為統治者的政治宣傳工具;如今走向自由民主,充滿黨國思想的校歌理應修改。
政治大學「去黨校化」之轉型正義工程近來有了新的進展,繼一月初校務會議決定成立「蔣中正銅像處置委員會」處理校內蔣銅像的去留之後,三月底更決議成立「檢討現行校歌委員會」,將藉學校網站專區徵詢全校師生與校友意見,檢討現行校歌歌詞適宜性。
對此,「檢討現行校歌委員會」召集人、政大傳播學院院長林元輝表示,為了讓出身多元的新世代政大人都「心甘情願」唱校歌,校歌有必要與時俱進。 政大之所以會背負「黨校」沉重歷史包袱,在於其最初為一九二七年中國國民黨在北伐時期所成立之「中央黨務學校」。而「中央黨務學校」之後又更名為「中央政治學校」、「中央幹部學校」,最後在一九四六年定名為「國立政治大學」沿用至今。
今日政大的校歌是一九四○年由當時「中央政治學校」教育長陳果夫所作詞,然在當時「以黨領政」的威權體制下,加上「黨校」的成立背景,校歌充滿黨國政治色彩,其中「實行三民主義為『吾黨』的使命;建設中華民國是『吾黨』的責任」(「吾黨」指的就是中國國民黨)更是最令今日許多政大人反感甚至罷唱的句子。 針對政大「吾黨」校歌爭議,長久以來就不斷有師生要求修改以徹底落實「黨校轉型」。
而隨著台灣民主的深化,越來越多政大人以實際行動積極抵制這樣的黨國校歌:二○一四年,政大學生會做出兩千多份問卷調查,有五成六師生希望修改現行校歌;二○一五年,在每年例行舉辦之「文化盃」大一新生合唱比賽中,有十二個系所響應罷唱校歌,學生戴上打「X」的口罩,並舉高舉「還我創作校歌」標語表達沉默的抗議。
此外,近來致力於校園轉型正義的學生組織「政大野火陣線」除了積極呼籲教官退出校園、拆除蔣銅像外,在這波反黨國校歌風潮中更是付出不少心力。 反思政大校歌爭議,其實全台各仍有許多學校校歌歌詞充滿黨國意識,諸如陸軍官校校歌「黨旗飛舞」、師大附中校歌「我們是新中國的中堅!附中青年絕不怕艱難,復興中華相期在明天,把附中精神照耀祖國的錦繡河山」、敦化國小校歌「做活活潑潑的好學生,當堂堂正正的中國人」等等,種種充滿黨國洗腦的八股教條不免令今日的你我覺得太好笑。不過諷刺的是,這些令大眾嘲笑的語句在歷經三次政黨輪替、早已步入民主正軌的台灣竟然還原封不動繼續在校園傳唱,恐怕才更讓人吃驚!
實際上,透過修改原有爭議歌曲以落實轉型正義與和解共生在國外案例所在多有,讓我們來看看一些西方國家「國歌轉型」的過程。美國國歌《星條旗》(The Star-Spangled Banner)全部有四組歌詞,但實際上美國人幾乎只唱第一組而不唱其他組,尤其是第三組帶有強烈反英情緒的歌詞。德國國歌「德意志之歌」(Das Deutschlandlied)設於一戰後的威瑪共和國政府期間,原本歌詞有三段,然二戰後的西德政府只保留第三段傳唱至今,乃因前兩段過度強調國族主義,使得歌曲被納粹扭曲利用並大肆宣傳,以洗腦人民服膺其極權統治。 過去威權時期高壓統治,校歌自然成為統治者的政治宣傳工具;如今走向自由民主,充滿黨國思想的校歌理應修改。落實校園轉型正義,除了迂腐校規要改、造神銅像要撤、威權教官要退外,黨國校歌也要一併修正,如此才能真正培養學生成為現代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