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試飛成功、1978年8月正式服役的F-16戰機,至今仍是輕型戰機的代表,也是四代半戰機的代表作之一。美國與其他九個國家的空軍皆有採購與部署,台灣何其有幸也成功採購到超過兩百架的F-16戰機,更在性能提升與採購新機的過程,將自身的F-16戰機全面優化,以應付嚴峻的台海情勢。
在印太地區,除了台灣使用F-16戰機外,南韓空現有的140架F-16C/D Block52(亦稱KF-16)為原廠授權生產,加上原先採購的40架F-16C/D Block 32,南韓空軍實際操作180架F-16C/D型戰機。

新加坡空軍在2000年向美方採購分批採購三批F-16C/D Block52戰機,早年(1988年)採購的8架F-16A/B戰機已轉售泰國。日本航空自衛隊雖然沒有實際操作F-16戰機,但在美國洛馬公司的合作與技術轉移下,生產出日本航空自衛隊的F-2戰機,該型機種又有「超級F-16」美名。駐日美軍除了操作性能優異的F-35C、F-15EX戰機外,美軍F-16C/D Block50戰機同樣駐紮日本三澤基地(約50架),如今美國政府(4/2)已對外證實,將宣布出售20架F-16C/D Block70/72戰機給菲律賓,總金額約55.8億美金,此舉將升級菲律賓空軍的實力,使菲國更有餘力面對嚴峻的印太、南海局勢。
F-16戰機優異的性能獲得使用國的讚賞,輕巧的機身、優異的航電性能、掛載的衍生彈種與相對便宜的造價是各國空軍在採購、升級與換裝的首選之一,相較於上個世紀的F-5系列戰機,F-16戰機很大的程度上已成為自由世界輕型戰機的代表之一,配合五代戰機的戰術搭配,F-16戰機依然肩負傳統空戰、對地炸射、偵照等作戰任務。
從F-16C/D Block70/72戰機的銷售紀錄來論,其生產線應能持續延長「至少」5-10年,不但保證未來用戶的後勤零件供貨無虞,基於全球仍有數十國操作數量龐大的F-16戰機,使用國同樣擁有赴美換裝的需求,更衍生出全球更多的軍事外交與合作,在印太地區,南韓、台灣、菲律賓、新加坡、泰國等國形塑出綿密的F-16戰機群,持續在各自的崗位捍衛空防安全。
作者: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