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國民黨縣市首長前往中國,向中國輸誠,

但為什麼國民黨依然執意配合九二共識縣的做法?箇中意涵為何?
首先,這些國民黨縣市到中國所作出的九二共識承諾,
九二共識縣也將陷入同樣的危機,他們向中國承認九二共識,
再者,藍色力量旅遊團只是為了要嘉惠九二共識縣嗎?或許是,
從前述的疑問中,
從上述的一些分析中,
前陣子,國民黨縣市首長前往中國,向中國輸誠,
但為什麼國民黨依然執意配合九二共識縣的做法?箇中意涵為何?
首先,這些國民黨縣市到中國所作出的九二共識承諾,
九二共識縣也將陷入同樣的危機,他們向中國承認九二共識,
再者,藍色力量旅遊團只是為了要嘉惠九二共識縣嗎?或許是,
從前述的疑問中,
從上述的一些分析中,
日前「丹娜絲」颱風造成南部災情,特別是偏遠鄉村災情最為嚴重,截至目前尚有一萬六千多戶屋頂被掀翻,災民被迫用帆布蓋住破損的屋頂,而停電停水更加重了災民的困境。在不少網路媒體、自媒體及NGO人士披露災區情況之後,引起社會高度關注,特別是受災南部偏遠鄉村居民多為高齡者,如何修繕成為災民的難題。 在這樣的情況下,已經傳出有災民因為冒險修繕屋頂或點蠟燭照明發生火災等意外而不幸喪生,讓人不勝唏噓。 盡管漢光演習已經結束,軍方可以釋出大量人力進行救災,但是並非長久之計,畢竟軍隊的首要任務為戰訓本務,而非救災。無庸諱言,過往軍方因為政治高層的意志支援救災,投入過多的時間、人力物力在救災,甚至被若干地方民眾視為免費雜工,要求救災官兵超出限度的工作,造成救災部隊和第一線官兵的困擾,更影響軍隊備戰的心力;賴清德總統希望民間不能都依賴軍隊作為救災主力,平心而論,是適當的做法。 然而,如果要期待民間作為救災主力的同時,有許多配套措施就必須要做,比如說,加強整合民間志工團體如「慈濟」及義警義消力量、擴大徵召替代役、後備役投入防災,強化民間社區力量的自主救災能力等等,而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要主動統合協調前述的資源和不同力量,才能填補軍隊不再作為救災主力的空缺。 此外,南部偏遠鄉村的災情也凸顯出偏鄉青壯年大量流失以及基礎設施過於脆弱的危機,城鄉差距和人口流失的慢性危機,同樣值得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重視。 隨著未來氣候變遷的影響,風災等天災的衝擊勢必會常態化,台灣社會要擺脫凡事依賴軍隊救災的想法,積極的建立民間的自主防災韌性,而政府應該從法令、實務等層面協助民間建立自主救災的能力,才能在軍隊備戰的戰訓本務,和民間防災的社會韌性上,取得平衡點,「丹娜絲」颱風正是給台灣防災韌性的考驗。 作者:洄瀾客
日本參議院改選,台灣的媒體,大多數都用「民粹主義崛起」這樣的說法來形容結果。這是對日本政治的不了解,所以錯謬的把中文世界其他國家的媒體,照抄來用的下標。筆者認為,這次改選,應該以更加結構性的方式觀察。 事實上,戰後的日本政治,是圍繞著「55年體制」,也就是自1955年,在自由黨與民主黨策略合併,打敗社會黨,在日後長年成為執政黨。55年體制以自由民主黨(以下稱自民黨)為中心,內政上中間偏右路線;國際關係上則是在美、中之間取得平衡的「72年體制」(中日在那一年建交)為原則。自民黨雖然多次發生執政危機或喪失執政權,但通常在事後的舉措,都在補救這結構上的雙重體制。其中一個最重要的補救,就是將佛教信徒為主要組成,立場相對親中的「公明黨」結合為聯盟的政治結盟關係。 與台灣相較而言,日本右派的主體性,固然比較具主體意識,但也有相當歧異的意識。因為「保守派」的建立,通常是為了鞏固某種狀態。對日本而言,自蘇聯瓦解以來,如何面對全球化,就成為泡沫經濟在八零年代末期破裂後的日本,維繫國家求生最重要的課題。「全球化」意為著對外開放市場,透過自由貿易讓各國利潤最大化。那麼,怎麼看待「全球化」就成了日本的保守派最大的爭議點。 對「55年體制」最大受益者的自民黨而言,保守住「55年體制」、「72年體制」,讓「自公聯盟」以「大帳篷政權」這樣的形式存在,就是執政的要務。這也是目前石破茂首相的大政方針。日前日本與美國的關稅談判,之所以走向於惡化,就是因為石破政權,本身還是建立在全球化的視野開展對外貿易,而與正在進行秩序重整的美國發生衝突。 但相對來說,從本格的保守派來看,無論是「55年體制」、「72年體制」乃至於後來加入公明黨作為聯盟成員,本身就是日本國家的主權被美、中兩大國壓迫的結果。既不想讓左派、親中的立憲民主黨、日本共產黨等政黨奪去,又想讓日本導正為正常國家。長期戰略就是先要拆解自公聯盟,也就是指出公明黨就是日本長年以來,在對中關係的決策上顯得卑躬屈膝的主因。 過去,自民黨常常倚賴在參眾兩院,拿下「接近或超越五成」,然後公明黨拿下一成多的席次,建立穩定聯合政府的政權。在近期參眾兩院改選後,無論是溫和右派國民民主黨,或是強調親美抗中的日本保守黨,抑或強調日本為中心的參政黨,席次都有增加。相反的,左派政黨中最主要的代表性政黨立憲民主黨,席次卻沒有因為自民黨的潰敗,而有突破性的增加。因此,對日本保守派而言,這樣的結果,將有助於日本政府重新省視執政聯盟本身的建構是否已不符所望(也就是重新檢討55年體制);在對外政策上,在中國極有可能發動對外侵略、美國在重建世界秩序之際,與美中關係的平衡點也受到民意壓力而必須改表(也就是檢討72年體制)。 由於自公聯盟在參眾兩院都沒有過半,日本政局必然會出現不穩定的局面。與其說這是日本「民粹主義崛起」,不如應當將這樣的結果,視為是日本在世界秩序重整的過程中,受波動的結果。 作者:賴其瑋
726大罷免只剩下倒數幾天,支持罷免的民團與反對罷免的藍白兩黨紛紛在週末黃金時間造勢,罷團在青島東路舉辦「重返青鳥-護國保台晚會」,找來「山除薇害」發言人阿美、「板橋大刪元」莫莉、「山除薇害」陸戰隊長蔡卡羅、撕除惡銘發言人婷婷、反共護台發言人小花宣講,活動氣氛熱絡,立院周邊的濟南路、青島東路等早早爆滿。 反罷方的藍白兩黨也傾盡全力動員,分別在新北板橋與台中市舉辦兩場大造勢,找來台北市長蔣萬安、新北市長侯友宜、桃園市長張善政、台中市長盧秀燕以及立法院長韓國瑜、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民眾黨主席黃國昌等人,卡司重星雲集、知名大人物都來了,透過大批遊覽車動員,會場也坐滿人潮。 因此7月26日首波藍委大罷免將形成公民對決政客的態勢,由一群完全沒有政治經驗、沒有財力,但是有罷免熱忱的公民們,面對身經百戰、財力滿滿、人脈豐富的政客們,可以說是「大衛與歌利亞」劇情再版,到底哪方誰能勝出這場最終之戰,關鍵恐怕在於台灣的公民力量有多豐沛。 如何能界定台灣公民力量的豐沛程度,關鍵並不在於青島東路或者凱道的造勢人數有多少,而在於每個人有多少的拉票能量,從國小到大學,聯絡每一個認識的人去投同意票。 面對大罷免國民黨很緊迫,要是一不小心恐怕讓民進黨完全執政,而民團也同樣緊張,要是大罷免未成功,恐怕將葬送整個台灣。但無論是國民黨還是民團其實都無法左右最終結果。 到底公民對決政客誰會勝出?最後還是取決於台灣公民的熱情程度為何,從現在開始能動員親朋好友催多少票,這才是關鍵中的關鍵,只要台灣公民願意在最後一哩路多摧一把,相信肯定能大罷免大成功。 筆者的戶籍不在第一波大罷免選區行列,但也同樣心繫台灣的發展,懇請全台各地的台派朋友不要置身事外,趁現在請有投票資格的朋友726一定要投同意票,力求票票入匭,或者最終勝利。 而我雖然沒有投票資格,但我也會從現在開始聯絡每一個有投票資格的朋友,懇請他們投下同意票,保衛台灣從投票開始,這次是台灣生死存亡之戰,必須要拚,一定要拚,台灣公民的力量只要團結,絕對能擊敗這群將台灣帶入生死危機的政客們。 作者/Oscar
國軍為期十天九夜的漢光演習正式結束,相較於以往的演習天數,今年很明顯的針對當前國軍所面對的衝突想定進行全方位的演練,為提高台灣民眾對於戰爭的理解,「城鎮韌性」也正式納入演習內容,雖然仍有部分輿論者認為,此屆的漢光演習距離真實戰場仍有相當的距離,但不可否認的是,國防部也嘗試在錯誤中學習,並持續精進演習的成效。 在十天九夜的演習中,仍有一些演練科目值得發人深省。 首先,陸軍在新竹坑子口訓練場實施M1A2T戰車120mm火砲試射,無論是靜態射擊,或是動態射擊,四輛戰車均命中目標,不但凸顯出陸軍裝甲兵的訓練成效,120mm戰車砲彈的引進,更代表陸軍戰車部隊的火力升級,雖然該火砲口徑與戰車引進台灣的時間相對較晚,國軍官兵仍在嚴苛的外部環境下完成接裝訓練,大幅增進戰車部隊的實力;縱然俄烏戰場已改變現代陸戰的樣貌,未來陸軍能朝向給予戰車加裝鐵籠、主動防禦系統(Active Defense System)以對抗無人機的威脅。 第二,漢光演習第六日,已進入國軍「本島作戰階段演練」,我憲兵部隊、陸軍後勤單位透過台北捷運系統,進行兵力與物資的運送,這對於戰時部隊透過多元的方式進行戰術運輸有莫大的助益。和1940年的二戰相比,當時英國政府將民眾疏散至地鐵系統,以躲避「納粹德軍」的轟炸有異曲同工之妙。國軍往後若有類似的演練科目,也應適度將部分民眾納入捷運系統進行演練,強化軍、民戰時對於交通要道的疏散、運輸將更有實質幫助。 第三,漢光演習第八日,海軍出動「旭海號」船塢登陸艦進入花蓮港進行貨物卸載,該科目的想定是基於戰時美軍可能對台灣進行的人道物資援助,或是裝備武器的支援。畢竟東部為太平洋航道,本文認為,假使美軍願意在戰時給予我軍協助,應會動用航空母艦打擊群(carrier strike group)、聯合他國海軍部隊對我進行支援,縱使該想定仍獲得不同聲音的批評,甚至認為機率微乎其微,但本文認為,所有的演習想定內容、科目均須考量在內,無論發生的機率高低與否,從嚴、從難與多元科目的演練本為軍方演習之原則。 漢光四十一號演習正式結束,對於參演官兵而言,無論過程中的表現是否符合期待,其經驗應持續精進與改善,這是國軍面對演習後的態度,國軍如此美軍與各國的軍隊也是如此。 作者: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