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軍為期十天九夜的漢光演習正式結束,相較於以往的演習天數,今年很明顯的針對當前國軍所面對的衝突想定進行全方位的演練,為提高台灣民眾對於戰爭的理解,「城鎮韌性」也正式納入演習內容,雖然仍有部分輿論者認為,此屆的漢光演習距離真實戰場仍有相當的距離,但不可否認的是,國防部也嘗試在錯誤中學習,並持續精進演習的成效。

在十天九夜的演習中,仍有一些演練科目值得發人深省。
首先,陸軍在新竹坑子口訓練場實施M1A2T戰車120mm火砲試射,無論是靜態射擊,或是動態射擊,四輛戰車均命中目標,不但凸顯出陸軍裝甲兵的訓練成效,120mm戰車砲彈的引進,更代表陸軍戰車部隊的火力升級,雖然該火砲口徑與戰車引進台灣的時間相對較晚,國軍官兵仍在嚴苛的外部環境下完成接裝訓練,大幅增進戰車部隊的實力;縱然俄烏戰場已改變現代陸戰的樣貌,未來陸軍能朝向給予戰車加裝鐵籠、主動防禦系統(Active Defense System)以對抗無人機的威脅。
第二,漢光演習第六日,已進入國軍「本島作戰階段演練」,我憲兵部隊、陸軍後勤單位透過台北捷運系統,進行兵力與物資的運送,這對於戰時部隊透過多元的方式進行戰術運輸有莫大的助益。和1940年的二戰相比,當時英國政府將民眾疏散至地鐵系統,以躲避「納粹德軍」的轟炸有異曲同工之妙。國軍往後若有類似的演練科目,也應適度將部分民眾納入捷運系統進行演練,強化軍、民戰時對於交通要道的疏散、運輸將更有實質幫助。
第三,漢光演習第八日,海軍出動「旭海號」船塢登陸艦進入花蓮港進行貨物卸載,該科目的想定是基於戰時美軍可能對台灣進行的人道物資援助,或是裝備武器的支援。畢竟東部為太平洋航道,本文認為,假使美軍願意在戰時給予我軍協助,應會動用航空母艦打擊群(carrier strike group)、聯合他國海軍部隊對我進行支援,縱使該想定仍獲得不同聲音的批評,甚至認為機率微乎其微,但本文認為,所有的演習想定內容、科目均須考量在內,無論發生的機率高低與否,從嚴、從難與多元科目的演練本為軍方演習之原則。
漢光四十一號演習正式結束,對於參演官兵而言,無論過程中的表現是否符合期待,其經驗應持續精進與改善,這是國軍面對演習後的態度,國軍如此美軍與各國的軍隊也是如此。
作者: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