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觀察 . 獨立評論 . 多元觀點 . 公共書寫 . 世代翻轉

  • Home
  • English
  • 評論
  • 民意
  • 時事
  • 生活
  • 國際
  • 歷史
  • 世代
  • 轉載
  • 投稿須知

Who Is Greater: The Republic of China or the Kuomintang?

  • 2025
  • English Article
  • 世代
  • 國際
  • 政治
  • 時事
  • 歷史
  • 民意
  • 生活
  • 評論

Traditional Kuomintang (KMT) rhetoric claims the party is “greater” than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since it “created” the country. But even Sun Yat-sen disagreed. He described the founding of the ROC in 1911 as a result of historical forces—not just the effort of one party. The Wuchang Uprising was sparked by the Sichuan Railway Protection Movement, involving constitutionalists and countless non-KMT citizens. General Li Yuanhong, for instance, wasn’t a KMT member.

The idea of “Party above Nation” only took root after 1924, under Soviet influence during the KMT’s “Alliance with Russia and tolerance of communists” policy. From then on, both the KMT and CCP started treating the nation as an appendage to their party interests.

In 1949, when Mao Zedong established a new state, he deliberately discarded the name “Republic of China.” Ironically, he later admitted this was one of his three biggest mistakes. Had he retained the ROC name, it might have spared Taiwan later struggles with “one-China” ambiguity.

Today, figures like Ma Ying-jeou continue to confuse the public by promoting “One China, different interpretations”—a dangerous blurring of ROC and PRC identities. Given that most countries recognize the PRC as the sole China, this rhetorical trap threatens the ROC’s survival.

Thankfully, Taiwan’s democratic transformation over the past three decades has given rise to a new and growing force: the pro-democracy, non-KMT-aligned “Republic of China camp.” These citizens reject the KMT’s outdated nationalism and are committed to defending Taiwan’s democracy against both CCP threats and KMT compromise.

This is why the recent recall movement succeeded: voters saw through the hypocrisy of those defending anti-democratic figures—whether they were fake pollsters, so-called elites, shady scholars, or obscene public figures. The people are determined to sweep away the lingering ghosts of authoritarianism.

Ultimately, this movement is a modern self-rescue effort—defending Taiwan, preserving democracy, and answering a key question: Is the “Nation” truly greater than the “Party”? As the KMT clings to outdated visions of imperial-style dominance, the people of Taiwan march forward, knowing that nations endure, while parties fall like leaves in the wind.

Share this:

  • Facebook
  • Twitter
  • Email
  • More
  • Tumblr
  • Pocket
  • Pinterest
  • LinkedIn

Related

2025-08-01 新公民議會

Post navigation

台美關稅比例公布在即,應效仿日、韓、星提前佈局救世措施 → ← 國會不穩、財政失序:「普發現金」亂象下的退稅迷思?

Related Posts

台美關稅比例公布在即,應效仿日、韓、星提前佈局救世措施

日本原先被美國政府預告為25%「對等關稅」,後經日本談判團隊緊急協張協商降為15%,日本石破茂政權主動進行高層談判並釋出大額投資與市場開放承諾,並與美國簽署協議,日本將於對等基礎接受15%關稅,同時承諾對美國進行巨額投資與產品採購;韓國政府緊急啟動政府協商機制,並提出具體投資與能源採購計畫,並於7月與美國達成協議,降低對南韓進口品的關稅至15%,並承諾投資與購買美國能源產品。 比較特殊的是新加坡關稅,儘管美星雙邊已有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自由貿易協定並未避免遭課徵10%關稅。然而,新加坡政府立即成立因應小組,包括經濟與勞工部門代表,強化與企業與工會協調,向美國交涉藥品關稅例外並尋求技術合作機會。客觀來說,日本與南韓皆曾被預告大規模25%「對等關稅」,但透過協商與投資協議將關稅降為15%,日韓成效頗值得臺灣當局借鏡。然而,基於美星雙邊經貿協議之故,新加坡僅則被直接徵收10%,但仍保持和平與對話態度,未進行報復性反制,探臺灣要效法新加坡的成效恐怖切實際。事實上,比較日本、韓國及新加坡因應美國調漲關稅之策略共通點,筆者歸納有四: l   首先,三國對美談判策略均採取「以投資交換關稅調降」模式; l   其次,三國快速啟動官方與私部門團隊共同談判,,已滿足美方的關鍵經貿利; l   第三,三國談判策略風格不同:日、韓屬「主動妥協」型,承諾巨額經濟回報;星方為「理性談判」型,以政策透明與商界協助為主; l   第四,三國皆避免激化對抗、採「非報復性」溝通姿態,不同於中國、歐盟或部分拉丁美洲對美加徵關稅時採「報復對等稅」策略,日、韓、星都採取非公開反制,改以強調「供應鏈互惠、投資互利」方式應對;對外公開發言謹慎溫和,強調「維持貿易穩定」、「避免升高緊張」。 對台灣執政黨的政策啟示而言,筆者積極建議政府應儘速建立整體應對機制,台灣若面臨類似對美徵稅情勢,需儘速成立跨部會專案(包括經濟、科技、外交部門)協商,並整合台積電、聯電等重要企業,提出對等投資或市場開放方案。此外,投資與市場承諾可作為談判籌碼,台灣若強調對美提供科技研發、生技或能源合作回應,有助於降低潛在關稅,同時提升美國對台合作投資意願。由,臺灣應向美國諾強化供應鏈韌性與多元市場佈局,例如:台灣需加速「非紅色供應鏈」策略,擴大與民主陣營國家供應鏈合作,減少對單一市場過度依賴。 在美國推出關稅戰的大背景下,臺灣應試圖與韓日建立區域貿易合作機制,尤其在共同面對共同壓力下,台、韓、日及星等四國可以建立聯合談判平台,共促穩定區域貿易環境。事實上,美國目前對日本、韓國、新加坡徵收的關稅政策,顯示其貿易策略已從過去的高壓「25%」轉為「談妥後降為15–10%」。三國並非反擊,而是透過投資協議、談判機制、政策透明與產業支援進行對應,顯現臺灣談判團隊應有更多斡旋能力已降低關稅比例。此一經驗對台灣而言,啟示重大:唯有整合跨部會資源、主動提供回應方案、強化對美投資與市場合作,並同步推動供應鏈調整與區域合作,才能有效應對高關稅風險,維持台灣在全球價值鏈中的韌性與競爭力。 作者:林真心

民眾黨牆頭草 無中心思想終將被整碗捧走

民眾黨從創黨以來,其價值往往都是變來變去,如牆頭草一樣搖擺,哪邊有利益就朝哪邊去。過去抗中保台時,柯文哲喊出「九二共識就是下跪投降。」黃國昌甚至在2016年時發文痛斥國民黨恥度無下限,該做的就是「徹底消滅它」,並表示要在當時的臨時會通過「不當黨產處理條例」。然而時過境遷,為了在立法院打擊民進黨,台灣民眾黨不惜違背自己的創黨價值和國民黨合作,黃國昌柯文哲一而再再而三背棄自己太陽花時的台派主張,並讓台派曾經的支持者失望。最近藍白合作再次贏下大罷免,立即傳出黃國昌有意角逐2026新北市長,這次,國民黨會禮讓,還是整碗捧走呢? 曾經是台派的黃國昌與柯文哲都靠著與民進黨的合作,選上立委與市長;後來卻一一和民進黨決裂,奔向國民黨的懷抱。柯文哲因為和國民黨的協商破局,最後各自參選總統,兩敗俱傷;現任民眾黨立委的黃國昌選擇不一樣的道路,曾經揚言要消滅國民黨的他,這次選擇與過去的敵人國民黨合作。不僅在立法院對國民黨小鳥依人,根據媒體報導,民眾黨主席黃國昌表示,2026年絕對不希望新北市落入民進黨手上,他會「讓自己成為最好的選項」,此番話被解讀鬆口表態參選。顯然是藉著這次藍白合作大成功,想要邀功,盼國民黨禮讓。然而,新北市長侯友宜表示,「選舉是一時的,民眾的需要才是我們永遠最好的一個選擇」。這已相當明顯,經過上次的失敗,國民黨顯然不會再上當。 民眾黨這樣牆頭草兩邊倒,沒有自己中心思想的政黨,最終的下場就是兩邊都不討好,民進黨最初還願意禮讓並傾力幫忙,後來發現其本性之後與之決裂。國民黨也因此吃虧,這次,顯然雙方都學乖,國民黨是不會禮讓新北市長的,而民眾黨這樣左右搖擺,放棄最初的盟友的下場,就是被國民黨整碗捧走,只能說自業自得,怪不得別人。呼籲選民張大眼睛,用選票做出明智的抉擇。 作者:向陽之花

用魔法打敗魔法,藍白縣市長們,請開始你們的表演!

在動畫《成龍歷險記》中,智者老爹總能用一句「要用魔法打敗魔法」來破解反派的咒語,其核心精髓,便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一月中旬,藍白陣營憑藉國會多數,對中央政府114年度總預算祭出了「史上最高」的緊箍咒,高喊「不會做事就換人做」,大有斬盡天下「不義」預算之勢。七月中上旬,大罷免案如火如荼進行時,「還稅於民」的魔法棒也揮舞得虎虎生風,要求中央將稅收超徵的錢普發給人民,喊出「普發現金一萬元」。 社會上諸多理性的聲音試圖解釋預算增長與經濟發展的正相關,說明稅收超徵應用於還債與建設的必要性。然而,在大罷免案失敗後,我們必須承認一個現實,這些理性的「說帖」,在藍白陣營高分貝的政治咒語前,效果不彰。讓我們拿起藍白陣營遞過來的魔法棒,邀請他們率先垂範。 首先,魔法第一式,「史上最高預算」之罪。按照藍白的說詞,「史上最高」的預算砍個幾千億的「業務費」又何妨,不會做事就換人做。攤開國民黨執政的各大縣市預算書,每一個縣市114年度的總預算都是「史上最高」。我們毋須爭辯,只需遵循藍白的魔法準則,敦請國民黨執政縣市率先自砍或刪減「業務費」預算,向市民展示你們「會做事」的決心。 其次,魔法第二式,「還稅於民」之正義。根據統計,國民黨執政的四大都,台北市累計超徵464億元,平均每位市民可發約18000元;新北市累計超徵200億元,平均每位市民可發約5000元;台中市累計超徵113億元,平均每位市民可發約4000元;桃園市累計超徵68億元,平均每位市民可發約3000元。請問蔣萬安、侯友宜、盧秀燕、張善政四位市長,市民們的現金紅包在哪裡?  最諷刺的是,高喊「人民的錢要還給人民」最用力的台中市長盧秀燕,其市府團隊竟對在網路上表達「普發現金」想望的網友提告,完美揭示了這套魔法的虛偽本質。 最後,魔法第三式,「核廢料不是問題」的終極試煉。藍白陣營熱愛核電,核廢料儲存更不是問題,徐巧芯立委更是堪稱此魔法的「大祭司」。她豪氣干雲地說著「核廢料可以放我家」,何不將台北市松信區規劃為「核廢料處理產業升級示範區」。此外,核電公投中同意票數最高的縣市,應優先被規劃為核廢料最終處置場或新核電廠的興建地點。 「用魔法打敗魔法」的真諦,在於揭露對方邏輯的脆弱與雙標。藍白政客用魔法棒贏得了罷免案的壓倒性勝利,自己的表演何時開始? 作者:秦靖

「準備為台灣而戰」的軍事應對

英國國防大臣約翰.希利(John Healey)最近在英國「威爾斯親王號」(HMS Prince of Wales)航母打擊群抵達澳洲達爾文港時公開表示,如果台海爆發武力衝突,英國已經做好作戰準備,並確認澳洲將與英國並肩作戰。不過他補充說明,希望印太地區以和平手段解決爭端,英國願以軍事實力維護和平。   英國作為老牌的海權國家,善於交互運用外交與軍事手段,表達自身立場,甚至給予對手壓力。在外交層面上,英國官方出現近年對台立場最強硬的這段發言並非偶然;在軍事層面上,搭配實質的應對行動出手。   今年4月,英國派出「威爾斯親王號」(HMS Prince of Wales)航母打擊群自朴茨茅斯(Portsmouth)軍港啟程,代號「高桅行動」(Operation Highmast),出動近四千名官兵,展開為期八個月的印太之旅,規劃沿途在印度、新加坡、馬來西亞、日本、美國等國靠港訪問,並與多國海軍舉行聯合演訓。目前的進度是6月底甫離開新加玻,即將前往韓國、日本等國。   這是繼2021年5月英國派遣「伊麗莎白女王號」(HMS Queen Elizabeth)航母打擊群展開七個月的「福蒂斯行動」(Operation Fortis)之後,再次以航母打擊群「秀肌肉」的方式進入印太地區,不只彰顯英國是全球極少數具有大規模軍事部署與跨洲海上投射能力的國家,更展現重返亞洲及支持美國印太戰略的決心。   由於英國有豐富的全球海上部署經驗,還有與北約成員國之間長期的協同演訓機制,這次英國航母打擊群進入印太海域,對台灣而言有三個觀察重點:   第一、英國因為歷史因素,對印度、馬來西亞、新加坡、汶萊、澳洲、紐西蘭等國具有臍帶關係與潛在影響力。「威爾斯親王號」航母打擊群沿途行經地中海、紅海、印度洋、太平洋等地區,並與各友邦海軍進行聯合演訓,同時靠港訪問與後勤補給,驗證英軍航母未來如果在印太海域進行軍事行動的實質能力。   第二、「高桅行動」不只是單一國家的軍事任務,而是象徵北約組織對印太地區的集體行動。「威爾斯親王號」航母打擊群沿途將與十餘個友邦海軍舉行聯合演訓,多個北約成員國也在不同階段派出艦艇加入,挪威並派遣一艘作戰艦全程參與行動。因此,雖然此次進入印太海域的任務以英國海軍為主力,實際上是北約海軍透過混和編組在印太海域的延伸。   第三、「威爾斯親王號」航母打擊群本次由澳洲北上前往日本,勢必經過台灣周邊海域,其公開表態與移動路線值得注意。以2021年的「福蒂斯行動」為例,當時隸屬「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打擊群的一艘英軍巡防艦曾經穿越台灣海峽,北京當局為此表示不滿。   今年5月在新加坡舉行的「香格里拉對話」(Shangri-La Dialogue),英國代表聲明,自由航行原則在印太區域與在英吉利海峽同等重要。觀察家一般認為,這次「威爾斯親王號」航母打擊群在台灣海峽行使自由航行原則的規格,不會低於2021年派出的巡防艦,持續以自由航行行動維持台灣海峽的國際化。 作者:尚智

Recent Posts

民眾黨牆頭草 無中心思想終將被整碗捧走

民眾黨牆頭草 無中心思想終將被整碗捧走

[...]

More Info
台美關稅比例公布在即,應效仿日、韓、星提前佈局救世措施

台美關稅比例公布在即,應效仿日、韓、星提前佈局救世措施

日本原先被美國政府預告為25%「對等關稅」,後經日本談判團隊緊急協張協商降為15%,日本石破茂政權主動進行高層談判並釋出大額投資與市場開放承諾,並與美國簽署協議,日本將於對等基礎接受15%關稅,同時承諾對美國進行巨額投資與產品採購;韓國政府緊急啟動政府協商機制,並提出具體投資與能源採購計畫,並於7月與美國達成協議,降低對南韓進口品的關稅至15%,並承諾投資與購買美國能源產品。 [...]

More Info
用魔法打敗魔法,藍白縣市長們,請開始你們的表演!

用魔法打敗魔法,藍白縣市長們,請開始你們的表演!

在動畫《成龍歷險記》中,智者老爹總能用一句「要用魔法打敗魔法」來破解反派的咒語,其核心精髓,便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

More Info
「準備為台灣而戰」的軍事應對

「準備為台灣而戰」的軍事應對

英國國防大臣約翰.希利(John Healey)最近在英國「威爾斯親王號」(HMS Prince of Wales)航母打擊群抵達澳洲達爾文港時公開表示,如果台海爆發武力衝突,英國已經做好作戰準備,並確認澳洲將與英國並肩作戰。不過他補充說明,希望印太地區以和平手段解決爭端,英國願以軍事實力維護和平。 [...]

More Info

搜尋

精選文章

川習會的中美矛盾是戰略,不是貿易!

2017-04-08 韓非

八仙樂園爆炸案:缺乏常識造成的災難

2015-06-28 異想

彰化縣民輪替後的哀與愁

2016-03-06 許家瑋

新文明病:儲物症(Hoarding disorder)似正在增加

2015-04-13 楊庸一

訂閱本站

輸入你的電子郵件訂閱新文章並接收新通知。

Powered by WordPress | theme Dream Way
Powered by WordPress | theme Dream 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