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能想到最簡化的版本,關於一個從日本戰敗後,台灣人被中華民國屠殺、壓制,乃至於開始噤聲、自我扭曲的一段歷史。
喔對了,這段歷史還沒結束,只是樣貌變得更和樂融融。
更多詳細內容:http://angatou.blogspot.tw/2015/03/blog-post_11.html
(圖片經原作者同意轉載 / 原文出處:THK)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
最近登入社群,被滿滿的雞蛋文洗版,台灣這些年來,每逢一陣子就會掀起缺xx危機,現代版的三人成虎運動,加上網路的擴散效應,威力驚人,一些名嘴、政黨側翼在選舉年前夕更是拿此大作文章,抱怨政府讓人民買不到蛋,事實真是如此嗎?筆者以為缺蛋這個詞兒,可以解讀為以下這兩種,其一是捧再多的錢也買不到,這樣的情況大概只會出現在戰亂時代;其二是缺乏便宜的雞蛋,貴一點的蛋還是買的到,台灣目前的情況是哪一種?大家心知肚明。 通貨膨脹是全世界這幾年必須共同面對的難題,俄烏戰爭更是讓通膨雪上加霜,讓物價在最短的時間內平穩,是政府的責任,沒什麼好說的,如果政府完全沒有介入,我想如今上游的雞蛋批發價,絕對不止於此,以至於通路貨架上的雞蛋價格可能更加讓人買不下手,貴到讓大家買不下去,自然就解決缺蛋的危機了,這就是市場機制,背後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在操控價格,現在的問題就是雞蛋的需求大於供給,政府介入雞蛋的批發價格,明明一顆雞蛋平均只漲不到0.5元,早餐店加蛋卻要漲5元,負責供給機蛋的雞農沒賺到什麼錢,反而是下游的食品加工商大賺雞蛋財,人民實質消費能力縮水,在媒體的搧風點火之下,只能把怒氣發洩在政府身上,其實最該打屁股的是那些藉此大發跡蛋財的無良店家。 店家漲價公告總是大打悲情牌,說什麼因為原物料及人事成本增加,店家之前都自行吸收成本,如今真的撐不下去了,不得已才會漲價,請消費者體諒,筆者做田野調查,早餐店的雞蛋大量進貨,平均每顆雞蛋的成本低於市場價格,有的店家甚至是用成本更低廉的加工蛋液,甲店家加蛋只要10元,沒有跟漲;乙店家加蛋就要漲為15元,大家如果聰明消費,集中到甲店家消費,我相信乙店家最後一定會妥協,日後也不敢亂漲價。 最後我想說的是,政府平抑物價責無旁貸,至於那些指責政府都沒在做事的,一顆雞蛋批發價漲不到0.5元,你家巷口的早餐店一顆蛋卻漲5元,你們是不是搞錯罵人的對象了。 作者/具代永
林智堅被檢舉碩士論文抄襲竹科管理局的專案報告。中華大學的學倫調查判定抄襲成立,決議撤除林智堅的碩士學位。林智堅不服提出訴願,但已被教育部駁回。 本案的實質爭議是「一稿兩用」,但中華大學卻做出「抄襲成立」的虛假判定。教育部的訴願委員會竟也「虛實不分」,全盤接受中華大學的判定與懲處。以下是我的分析: #專案承攬的常態 國內學界盛行承攬專案。資深教授可取得大量專案計畫,但苦無足夠的時間執行,只好轉包給資淺的教授。多數專案涉及耗時的資料搜集,即便資淺的教授也無法親力親為。 承攬專案的教授就把腦筋動到碩士生身上,讓他們擔任專案助理。問題是,碩士生不是廉價勞工,更不是無償志工。為確保碩士生盡心盡力,教授們提出的交換條件,就是專案報告可充當碩士論文。 在專案的執行過程,教授與碩士生的分工有很大的差異。能幹的學生可包辦一切,從資料的搜集、分析、到專案報告的撰寫。若專案的發現重大,還可以寫成學術論文,學生是共同作者之一。 事實上,碩士生參與教授的專案,早就是台灣學界的常態。只要經過少許改寫,學生就可把專案報告當作學位論文。這樣的例子在學界不勝枚舉。只要指導教授同意,多數大學不會禁止這樣的「一稿兩用」。 #林智堅的個案 林智堅的碩士論文就是「一稿兩用」的範例,細節我描述如下: 李友錚與王明朗是中華大學的教授。兩人向竹科管理局承攬一個專案。他們名字出現在結案報告,但並未親自執行整個專案。 李、王兩人把專案轉包給資淺的賀力行,也就是林智堅的碩士論文指導教授。林智堅也成為這個專案的無償志工,負責問卷的發放與收集。 問卷回收後,賀力行把調查結果寫成一篇研討會論文,林智堅是第二作者,專案承攬人之一的王明朗則是第三作者。 李友錚與王明朗把上述的研討會論文擴充,成為專案的結案報告。在賀力行的許可下,林智堅也將專案報告改寫成碩士論文,並在王明朗的見證下完成論文口試。 這是個皆大歡喜的合作:李友錚與王明朗賺到研究經費,但不必親自執行整個專案。賀力行手上沒有專案計畫,但還是賺到一篇研討會論文。林智堅擔任無償的專案助理,但也賺到了一篇碩士論文。 #扭曲的抄襲指控 林智堅取得碩士學位的過程尋常,只因為參選成為政爭話題。原是學界常態的「一稿兩用」,竟被扭曲為「抄襲死罪」。 抄襲成立有幾個要件:兩份文稿要有高度雷同的內容、創作時序不同、且較後的作者曾接觸較早完成的文稿。林智堅案並不符合上述要件。 一、林智堅的碩士論文與竹科的專案報告,都基於更早的研討會論文,並不是兩份獨立的文稿。 二、林智堅的碩士論文與竹科的專案報告,幾乎是同步完稿,撰寫的時序沒有先後。 三、林智堅的碩士論文與竹科的專案報告,作者皆屬於同一個專案,並非毫無關係。 簡言之,林智堅的碩士論文與竹科的專案報告,就是「同一份」文稿,但有「兩個」不同的用途。既然是「一稿兩用」,內容當然大部分雷同。 類似的「一稿兩用」在學界隨時都在發生,從來都不是問題。林智堅的問題不在他的碩士論文,而在他「綠營政治新秀」的身分。 林智堅被控抄襲是惡意的政治攻擊。中華大學跟著裝傻,把「一稿兩用」扭曲為「抄襲死罪」。教育部的訴願委員也未能看穿事件的真相。 #尚待釐清的爭議 即便中華大學已撤銷林智堅的碩士學位,教育部也駁回林智堅的訴願,兩個單位都未釐清本案的關鍵爭議,包括: 一、李友錚掛名專案主持人,但沒有參與專案的執行,也不是研討會論文的作者。李友錚在這個專案做了什麼? 二、王明朗也是專案主持人,但只是研討會論文的第三作者。王明朗在這個專案做了什麼? 三、賀力行不是專案主持人,卻是研討會論文的第一作者。賀力行在這個專案做了什麼? 四、林智堅只是個碩士生,卻掛名研討會論文的第二作者。林智堅在這個專案做了什麼? 五、邀請林智堅加入這個專案時,賀力行做了什麼承諾?為何賀力行沒反對林智堅一稿兩用? […]
這陣子以來,可以發現發文的「觸及率」非常低,也讓要澄清「四項重大公投案」時,更顯得費力。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近日接受訪談節目邀請,提及了:「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更是美日台同盟的大危機!」節目中,主持人問道:「什麼叫做台灣有事呢?要如何定義?」安倍明確地說出,除了中國的武力攻台外,就是大規模的網路攻擊。
對於台灣來說,擁核團體最瞧不起的太陽能、小水力等分散式的電網才是在戰爭時期最不易受到中國破壞的電力生產來源 為了通過核四公投,國家安全的能源議題成為了擁核團體新的造謠項目:天然氣存量過低,而核電廠的運作時間更長,似乎可以藉此滿足一個他們想像中的戰爭環境:即便戰爭了,台灣依舊歌舞昇平,人們照常上班工廠照樣開工,而人們最在意的是能不能上網罵政府和冷氣的電力來源。
我去看完了《王添灯紀念輯》,這本書在各圖書館都可以借得到,王添灯怎麼死的,沒有直接證據證實他是被燒死的,不過那個衛兵的論述是可以相信的,因為他是最沒有利害關係的人,而且又是最可能知道事實的人,因為王添灯那時被憲兵帶走的,他的行動都是在憲兵的管制下,而且人是在國民黨的憲兵單位裡「被失蹤」。王添灯紀念輯,這本書真是中國國民黨的照妖鏡,應該把這本書列為通識必修參考書之一,身為台灣人應該要知道,曾經台灣人是那麼支持中國國民黨但卻被背叛、屠殺。到現在居然還有無聊人說這事是不存在的,就如南京大屠殺不存在一樣。
雖然他的死是真的,但這故事荒謬處甚多,跟當時日本情況不符。會相信這跟相信蔣公看魚差不多
用「無聊」兩字想打發其他人了解真相,
原來被洗腦的人還有這樣高的智慧啊。
(筆記)
想用「無聊」兩字就想打發其他人了解真相,真是了不起。
原來被洗腦的人還有這樣高的智慧啊。
(筆記)
在民進黨教育部時期也沒聽過這個故事,現在又哪來叫做國民黨要抹滅掉這一切?
另外,請看一下課綱修正對照表好嗎?哪一條有提到修改這個呢?
最後,每個組織都有它的前身過程,把那個時代的狀況拿來比你這個時代,惡意挑起仇恨跟分化,有種就全民通過台灣獨立啊?
無法通過就怪老的不死,愚蠢至極。
好奇問一下,都已經焚屍丟入淡水河了無法認屍了,那此暴行是如何得知?我查詢相關書籍都是聽說而來,還是新公民議會有其歷史證據?
二兄被抓去後,就一直找不到人,最近這些年才聽說是被潑汽油燒死的。這在我大兄的訪問記錄曾經說過。據說二兄被抓去時,因故和裡面的人吵起來,後來就被燒死了。這原本也沒有人知道,是裡面一個職員到美國去後,才說出來的。(《王添灯紀念輯》,頁123)
王添灯聽說是被用火燒死的。一個衛兵曾經轉述當時的情況:當日有人問王添灯是不是有意當台北市長。添灯回答說:「我哪會說這些話!不過,以後若用選舉的方式選市長,那我也敢出來競選!」那人馬上說:「那你到陰間當市長吧!」旋即將汽油潑在他身上,放火將他燒死。(《王添灯紀念輯》,頁112)
不過他沒有被日本人掛了,而是被中國國民黨宰了倒是事實,至於他有沒有見過天皇這種狗血劇到不是重點,重點是中國國民黨可是撒人血在執政的。
這些基本教義派…讓人想到當年的共產黨…王添灯先生從未見過天皇…當然也沒有收到過任何武士刀…他們偷抄藍博洲先生的文章…又亂改…真的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