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心而論,國民黨菁英在兩蔣時代就已預見中華民國未來的困境,卻在蔣經國過世、甚至到政黨輪替後仍抗拒改變。
蔡英文總統上週六參加蔣經國圖書館開幕致詞,事後引起不同立場支持者熱議,總結各方說法:基進黨表示痛心、民進黨內多元意見爭論、民眾黨主席柯文哲表達肯定。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批民進黨「口是心非」以批評代替回應,顯然是為迴避國民黨目前的矛盾。
如同資深媒體人李艷秋質疑「若連蔣都變成民進黨的資產了,國民黨還有什麼?」但蔣經國自然不可能成為民進黨資產,重點是國民黨剩下什麼?
觀察近來仍舊強勁的韓粉現象,讓人想起美國歌手紅粉佳人在90年代的經典曲The Good old days (美好舊時光),國民黨支持群眾不乏懷念兩蔣時期「好時光」的懷舊信徒。政治上懷舊並非不好,但總是不比選歌聽音樂。
過去有研究指出,隨年紀增長對音樂的品味也會改變。意即難以接受新歌,只會聽屬於自己時代的歌曲,與國民黨如今的邏輯有異曲同工之妙。國民黨支持者,落得只能懷舊重溫往日時光的處境必須怪國民黨。
平心而論,國民黨菁英在兩蔣時代就已預見中華民國未來的困境,卻在蔣經國過世、甚至到政黨輪替後仍抗拒改變。當年面臨的內外危機交迫處境,舉凡外部在國際社會的中國正統性喪失,內部堅持大中國的統治規模與意識型態,各種權力的失衡,官僚體制過度集中外省籍官員,導致社會族群對立的壓力鍋瀕臨爆炸。
如今看來,除了選制改變開放民選,省籍情結減少,其他問題還在。而爭議頗大的究竟前總統蔣經國是否真心啟動民主化,尤其在末期所嘗試的政治、文化改革或僅因形勢所逼而被迫開啟,無論如何學者所評「中華民國臺灣化」的啟動是在蔣經國時代。
套一句蔣經國的名言「時代在變、環境在變、潮流在變,本黨不能不變。」現今國民黨的問題並非誰搶走了蔣經國。而是國民黨放棄了蔣經國的國家路線,反共拒統只是其一。讓原本應該站在守護中華民國台灣的立場的人,卻一再扯國家後腿與中國共產黨一起行動。
有趣的是,李艷秋提起前總統李登輝曾說他是經國學校的學生,先打預防針稱「如果蔡英文總統説她是蔣經國的傳人也不用太驚訝」但就讓中華民國臺灣化而言,蔡英文師承李登輝不早就是蔣經國「美好時光」的傳人,只是國民黨不能承認而已。
作者 / 斯提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