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務之急,疫情時就該相忍為國嗎?這是許多一線護理工作者的憤怒。
最近台北市工作之退離護理人員都收到了一封以「國家需要你」開頭的徵召簡訊,不到一天便有逾千人報名,直到最後也有百位護理人員到場協助。這是由台北市市長柯文哲於5月18日進行號召的活動。
然而,台灣醫護人員長期不足的情況,早已不是新聞。從2019年護理人員從業報告當中來檢視,目前領有護理人員執照人數為285,325人,但職業人員為169,332人,比例為59.3%甚至更低,之所以那麼低,留不住醫護人才,原因為長期以來台灣醫療產業:平日超時、過勞、低薪的職場環境,讓能盡量轉換跑道的醫護人員都會慢慢離開。也讓我們看到國家努力培養專業護理人才,卻沒有進一步留住人才的困境。
醫護人員在疫情下是高危險群,為了讓自己免於染疫,需要完整的防護衣具,也導致長時間的工作都無法休息、喝水的情況。但在台灣醫療體系中,卻還需要接受到最基層民眾的反彈,以及各種情緒反應。除了疫情後那些蜂擁而來的篩檢者,對於基層護理人員的心理壓力。還有部分來自身體上的傷害,如同:5月31日洪姓男子確診武漢肺炎,住進雙和醫院治療,他在住院期間情緒不穩定,竟然拿起水果刀朝3位護理人員砍去,造成1名護理師腹部中刀,兩名護理人員胸部、右手及肚皮受傷,並緊急送開刀房治療。
對此,除了三位受傷醫護人員造成心理及身理上的傷害之外,更是對當前全體在抵擋疫情的基層護理人員來講,是多麼憤怒、悲痛的事件。這個情緒不僅只有被傷害的痛,更是長期以來,國家對於醫護人員的不友善,例如:一、醫護人員輪三班,前後交接班時,就要強迫加班。二、因排班制需與病房數座協調導致前一天才知道能否放假的疲勞。三、以及對比全世界相當高的護病比。這些種種,護理師都忍住了。那國家看到了嗎?
當務之急,疫情時就該相忍為國嗎?這是許多一線護理工作者的憤怒。
我想當前除了對於個別醫護人員的心理治療之外,也呼籲政府正視當前醫療環境的不友善,安排完整的心理治療團隊進入醫護體系,而不是只是跟醫護人員說:「現在國家需要你,請你出來」,然後當有人受傷時,國家卻不發一聲。政府此刻,最需要的就是好好的與醫護人員說,「國家與你們站在一起:我們會拿出誠意,逐漸調低護病比,改善高工時醫療環境、調整低薪資」。而這也是能夠讓台灣醫療環境走向更好的一步。因為對此,我們才能確立台灣醫療護理體系,並非是服務業,而是一名照護的專業。
作者 / 李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