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貧窮問題如果無法得到有效的改善,政府談再多鼓勵青年結婚、生育等等後端的公共議題其實都是枉然。
作者 / 林士清
青年貧窮化已成為世界各國中常見的問題,泛指擁有固定工作但相對貧窮的年輕人,筆者認為這是廣義「薪貧族」的徵兆,這個徵兆在台灣青年世代似乎有普遍蔓延的現象。薪貧族有別於失業者,他們雖然有得到工資,但工資的金額不足以維持一個合理的生活品質。過去台灣社會普遍認為年紀大的長輩退休後,國家需要給予相當的協助,但目前現實現狀卻剛好相反,社會上已普遍呈現年紀越長,社經地位越高,同時受政府補助的資源越多,世代之間呈現詭異的傾斜狀況。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的2012年統計資料,在台灣未滿30歲、30至34歲、35至39歲三個組群的平均年所得,都低於15年前的水準。但消費者物價指數漲幅已是15年前的16%以上。對於整個青年就業人口都有落入在職貧窮的風險。相對來看,青年貧窮化的社會現象也是越來越嚴重。許多年輕人工作時間相當長,但貧窮的狀況仍舊出現在他的身上,這並非台灣青年世代不適任所導致。此時,我們應該認真思考為何努力工作的年輕人,依舊還是無法得到相應適當的報酬。青年貧窮化的箇中因素,值得一整個世代深思,政經優勢的世代或許知道問題在哪邊,卻因為許多因素而假裝看不見,認為這是下一世代所面臨的問題。青年貧窮問題如果無法得到有效的改善,政府談再多鼓勵青年結婚、生育等等後端的公共議題其實都是枉然。
可惜的是,從現狀看來政府近年針對改善青年貧窮問題所展現出來的努力,幾乎是病急亂投藥,十足表現出數據治國莫名態度,政府政策所在乎的是片面的統計數字,而非深入了解社會真實現狀的核心問題,當青年貧窮化的問題建構不足時,何以能夠提出具備效率、效能及正義的政策規劃方案。或許政府會告訴青年世代:「近年來基本工資已經提高了兩、三千元,這就是一種成果」,也或許會告訴你我:大家看看我們的經濟發展GDP仍有正成長,何必一直唱衰社會呢!更或許安撫大家:大家的心聲我聽見了,所以開始透過津貼鼓勵師徒的發展。台灣因油電雙漲導致的物價上漲,與炒房的房價高漲,為存錢買房、貸款,必排擠消費、生活、教育等費用支出,貧富差距擴大,使得許多年輕人成為窮忙族。
舉例而言,過去技職體系發展健全有完整的建教合作模式,但近年大幅度的教育變革已經讓技職系統幾乎不再存在過去的功能。在過去技職教育已經可以讓學生從學習的過程中,開始與產業產生互動,尋求未來發展機會。但現在的教育變革造成大學林立,文憑滿天飛的狀況,滿街大學生、碩士生、博士生,卻鮮少可以直接投入職場的企業主眼中的人才。當然我們也可以很容易的卸責說,這些變化都是家長還有孩子自己選擇而造成的,但是政府扮演的導引角色在哪裡呢?過往政府具備引導、睿智、有執行力的角色與功能,已經不復存在,政府應該是有所擔當,勇敢面對問題,釐清問題,解決問題。而非討好選民,或是躲在公務人員保障法之後安養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