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施政者而言,藉這個機會要求食品業者做相關的改善與預防動作,讓台民眾對吃的食品能夠更安心!
作者 / 異想
近來食安的問題,已經持續好幾個禮拜,儼然是全民關注的焦點,而且牽連的廠商、產品越來越多,對於國人健康的影響層面也越來越大。原來,這樣的問題食品,我們已經吃了好幾年了!
亡羊補牢,為時不晚,在此也提一些具體建議,拋磚引玉,希望更多意見與建議能夠投入。
(一)食品與餐飲的檢驗應該用神秘客機制
在服務業或餐飲業裡,企業主為了瞭解自己的服務給顧客的體驗到底是好是壞,會委託朋友或專業人士到自己的店裡消費,並於消費之後將自己的體驗與意見提供給企業主,這些員工不認識的顧客就是「神秘客」。這個方式可以瞭解到真實的服務狀況,避免企業主直接到店裡時,員工的表現會與平時的樣子不一樣。比較知名的應用,應該算米其林餐廳的星級評比,會由神秘客直接到店裡品嚐餐點,回來之後給予評分。
以往由公正機構如消基會進行坊間食品抽樣檢驗,也可以算是一種神秘客的機制,但消基會的檢驗費用必須自籌,也就是仰賴民眾的捐款來做檢驗,因此檢驗的範圍與頻率相對受限。
筆者的建議是,由這些公正機構對企業與商家提供神秘客檢驗的服務,由商家付費做檢驗,但取樣的時間不是商家可以控制的,例如在一個月內取樣。檢驗結果由公正機構公佈並通知商家,若有不合格項目,商家可以在限期內改善,再由公正機構進行第二次檢驗與公布結果。
這樣的作法其實對於商家、公正機構與民眾,都是多贏的結果。商家透過公正機構的檢驗,能夠取信於民眾,建立自己產品的品質與形象。公正機構不需要自行負擔檢驗費用,亦可對社會大眾提供更多的商品檢驗資訊,維護民眾的消費權益。對民眾而言,透過公正機構的公開資訊,自然享受到更優質的商品與服務。
(二)食品的原物料要有追溯機制
以目前油品問題所帶出的更多問題,其中一項是油品的原物料以及下游的加工製品追查不易。這部分筆者建議應建立食品的商品履歷機制,同時結合目前政府正在推動的電子發票,讓食品及食品加工品的進口、製造、上下架與銷售等流程,都能夠有清楚的來源與去向。
往後萬一又有問題商品,可以透過資料庫查詢,即時且清楚地瞭解該問題商品的上游原物料,以及下游販售與加工的相關資訊,包括上下游商家、時間與數量等資訊。也可以讓下游廠商及店家做預防性下架的動作。
這次油品食安事件,影響層面很大,也引起民間很大的關注與反彈。但對於施政者而言,正好是民氣可用,藉這個機會要求食品業者做相關的改善與預防動作,讓台灣民眾對吃的食品能夠更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