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市長訪美不成功,精心設計想到日本,找尋「補考」的機會,只能說是沒辦法中找辦法。賴前院長您可不要「正考」不考,把「補考」當「正考」,對多方批評您缺乏「國際觀」的觀感,並無好處!一切還是要從「根本」開始!
媒體報導:賴清德終於走出台灣,訪問日本。
許多人會很納悶,影響台灣最大的外盟主力是美國,取法乎上,為什麼不訪問美國呢?或許是形勢逼人,「艱苦無人摘」,老台派的「金孫」未必在美國有市場?
何況,想當台灣總統的大咖們,都已經大張旗幟,鑼鼓喧天,往返美國了。自己不願爭先,自謙願為人後,最終也未必會是「壓軸好戲」,如何是好,所謂「形勢比人強」 !
「金孫」的四大父袓輩,一位不幸辭世,一位當過美國小銀行董事長與日本淵源有限,其它兩位有關日本的學品、文化的造詣,無人不曉。其中之一,與前某日本首相聚談,首相大呼:他的日文是戰前文化的瑰寶,在今日日本難見。胡某人所知有限,略曾聽聞戰前日本報紙一般編輯,會懂得三萬餘「漢字」。因此「金孫」以台灣執政黨總統候選人到日本訪問,不只是創舉,也是「深思熟慮」後政治性的決定。
台灣民眾對日本有「好感」、有「憧憬」,因此對日本也不合乎現實的「期待」。美國的台灣關係法對中方「一個中國」的立場,只是「認知」;而中日和約中,日本對「一個中國」是「承認」:多年來,台灣人訪問美國,美方給的「簽証」是公公開開,官方關防是永恆的戮記在台灣護照上;而日本給的是一張紙,訂在護照上,一入日境,就被撕走!
日本自民黨傳統就有親中派,還曾經是執政的主流派系,如田中角榮派,時至今日執政黨中仍有親中派。這也為什麼中日之間雖「互相憎惡」,雙方高層仍然來往不歇:如王毅、李克強親訪日本,安倍和習近平彼此高峰秘會。
國民黨蔣介石時代,蔣的多年的親信、僚屬何應欽上將就是「知日派」。台灣的本土勢力的「知日派」更不知凡幾?台灣的本土知識界,可理解是因為歷史原因,對於日本近代史有太多揄揚的成分。如果明治維新是完勝的,如何解釋太平洋戰爭的發生?真正值得稱揚的是大正天皇在位的十年:那位喜歡把官文書捲起來,當作望遠鏡,仔細端祥閣議中他的每位閣員。有歷史學家說他有「走筋」的跡象。胡某不才,倒是覺得日本近代史難得的、個體能感到「自在」、「自適」的時光,連天皇也不例外。如不相信胡某之言,可以看看日本名作家「村上春樹」對自家日本文化的感受和評論!
我們當然不會期待賴清德有能耐成為「知日派」,台灣政客當然知道多數台灣人民親善的對象,他訪日無可厚非,台灣民眾要更聰明些,只要能想到:當我們的敵國派遣戰艦、戰機成群結隊環繞台灣時,美國立即反應派出軍艦穿越台灣海峽,日本當局有沒有依「安保條約」周邊有事,也派遣船艦和美艦,一起出任務?甚至連口頭上對台灣的聲援,都忌憚出口 !
今日的日本不是台灣本土派大老心目中的戰前的「理想日本」。戰後的日本不失「麥克阿瑟孩子輩」的色彩,七十年代反安保條約的「赤軍聯」,可能是日本「血性」的最後湧現!還記得名作家三島尤紀夫鼓動自衛隊政變不成,在太陽旗下割腹自殺,加上「介錯」(砍頭)的一幕!
八十年代,日本經濟力量,橫掃全球,仍然成不了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永久理事國,所謂「經濟巨人,政治侏儸」。和美國簽訂「廣場協定」(The Plaza Accord ) 的三國中:英,德兩國,並沒有「失落的二十年」,唯獨日本。可見把世界當作唯一可以「掠奪」的市場,以此發展自己唯一的經濟結構,到頭來災禍一定會回流到自己身上,到底地球不是平的,「政治經濟」永遠是一體,「一帶一路」不是解決的辦法,中國現在正面臨日本式的苦果。
要估量今日日本,要從美國的觀點開始。今日台灣的政客,要成為「知日派」,要先從「知美派」著手。柯市長訪美不成功,精心設計想到日本,找尋「補考」的機會,只能說是沒辦法中找辦法。賴前院長您可不要「正考」不考,把「補考」當「正考」,對多方批評您缺乏「國際觀」的觀感,並無好處!一切還是要從「根本」開始!
作者 / 胡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