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的作為無非是希望提升民眾薪資,也增加消費力。不要讓好看的經濟成績單背後,民眾「看得到吃不到。」這次難得的修法通過,總算是在藍綠都有共識狀況下,即將改善民眾未來的工作條件,值得給予鼓勵與支持。
立法院9日三讀通過《就業服務法》修正案,明訂經常性薪資未達4萬元的職缺,招募時僱主須公開揭示或告知求職者薪資範圍,等同薪資未達4萬元者,禁止寫「薪資面議」,違者可處6萬到30萬元罰鍰,替落實工資透明化邁進一大步。
一直以來,除非是公務機關有明確的規定薪俸資訊,可以算出同事或上司的薪水。民間公司甚至是上市櫃公司,大家領多少薪水的秘密,永遠只能藏在大家心中,彼此間也有某種默契,不回答如此尷尬的問題。而面試前只能看到薪資面議,更是民眾求職共通的經驗。
有趣的是,對於薪水是否要公開一直有爭辯,目前普遍的說法是,大家都會好奇彼此的薪水領多少?
而缺乏透明的機制公開薪水會讓彼此猜忌,懷疑和高估薪水,如不公開薪水資訊會降低員工工作效率也可能對上司或老闆產生敵意,而這種說法正好符合大眾多會認為老闆私底下「賺很大」迷思,進而發展成想出走自己當老闆的創業看法。
另一種說法來自於經營者的角度,透明的薪資會妨礙人力招募,刻意用資訊不對等才可以引進優秀人才,白話是「比較好騙你進來」這也是目前大眾對於薪資面議的普遍反感的部分,時常發生與薪資期待的落差,加上人資主管的話術,新鮮人容易「噗通」就栽進去與工作所得不均的職場環境。
不公開的好處還有很多,譬如說保持不透明,較不會引發同事間紛爭,想說怎麼會同工不同酬?而這種不公平感可是連猴子都會生氣,曾有實驗模擬猴子工作可以拿到水果,問題是當猴子發現,做同樣的工作卻拿到不同的水果時,拿到較差水果的猴子就會翻臉直接罷工。老闆省下的薪資成本,可以轉變成獲利。如果是一般小公司大多就是進入老闆的口袋裡。
而金管會也在今年公布2019開始強制公開上市櫃員工薪水,目的是為讓企業逐步調升員工薪水,避免公司賺錢員工薪水卻衰退或更低的情況。政府的作為無非是希望提升民眾薪資,也增加消費力。不要讓好看的經濟成績單背後,民眾「看得到吃不到。」這次難得的修法通過,總算是在藍綠都有共識狀況下,即將改善民眾未來的工作條件,值得給予鼓勵與支持。
作者 / 陳冠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