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觀察 . 獨立評論 . 多元觀點 . 公共書寫 . 世代翻轉

  • Home
  • English
  • 評論
  • 民意
  • 時事
  • 生活
  • 國際
  • 歷史
  • 世代
  • 轉載
  • 投稿須知

[轉] 記者報老董 – 什麼都不懂

  • 轉載

記者在法律和財經上的無知程度,讓一則報導永遠只停留在最初的「他說、她說」之膚淺。敢稱新聞人,卻連向消息來源提出幾個基礎關鍵問題的能力都沒有。

作者 / 天遠律師事務所 (e COUNSEL GROUP)

【法律與財經常識並不難.難在你懶】


「老董牛肉麵的董事長劉正雄,打著與郭台銘合作的名號,對外詐財吸金高達1億元」…

這則新聞的內容,有以下四個元素,具備引發關注的潛力,也值得深入討論:(1) 涉及台灣國民美食牛肉麵、(2) 扯到郭台銘、(3) 老董在台灣大陸美國都開了店,總共十七家連鎖、(4) 詐騙金額上億。

但是,就像其他主流媒體一樣,記者在法律和財經上的無知程度,讓一則報導永遠只停留在最初的「他說、她說」之膚淺。敢稱新聞人,卻連向消息來源提出幾個基礎關鍵問題的能力都沒有。畢竟,只要問對問題,自然會有更殺的內幕,可以讓這個媒體挖出大獨家。比方說:

【提問A】請教自稱遭到詐騙來投訴的林姓投資人:「您在購買老董股票的當時,股款是匯到哪個戶頭?匯款水單可以讓我拍照並刊登嗎?」

〔評析〕問題A的答案,有以下兩種可能性,各自表彰著不同的法律責任,再往下研究,會比表面上看到的更有趣百倍。

可能性一:款項匯進劉正雄個人的戶頭。劉正雄很有可能是看壞老董牛肉麵的前途,在此刻用高價拋售自己所持有的老股,獲利了結;這種情形下,記者就更應該向老董幾家店(包括台北、上海、洛杉磯)周圍的住戶或商家查證,瞭解老董是不是真的有來客數及營收下滑的狀況,這樣豈不更能保障記者整天掛在嘴上的「民眾知的權利」、讓日後不至於再有民眾因此而受到詐騙?

可能性二:款項是以台幣(這是合理揣測,因為投訴的人都講台幣)直接匯入老董牛肉麵所屬的「英屬維京群島商富董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的帳戶。如果這麼做,看來似乎是為老董牛肉麵進行現金增資,讓老董牛肉麵充實營運資金,進行更大規模的擴張。但是,只要略懂境外公司操作的人都曉得,那根本就是從頭錯到尾的程序,發不了新股。英屬維京群島就是British Virgin Islands,BVI和其他境外公司都一樣,要增資得從境外增,股款必須先匯到OBU的戶頭(一般而言都是美金),不這麼做,根本不能發行BVI的新股股票。就算是為了在台灣的開店需要動到投資款,正式的操作方式就是等BVI增資程序辦完之後,透過經濟部投審會的程序匯入在台之營運資金,匯到時再換成台幣。那麼,記者手上所拍到的林姓投訴人所拿到的股票是打哪兒來的,不就更值得詳加調查了?

【提問B】請教劉正雄或其他富董公司的原有股東:「(1) 貴公司之前有沒有作過董事會或股東會決議要增資發行新股?(2) 貴公司有沒有收到並支用那幾位指控你們詐財的投資人所匯入的台幣上億元的股款?(3) 貴公司就BVI公司之設立及年費繳納等事宜,是委託哪一家會計師事務所或秘書公司處理?能否打個電話請他們接受我們採訪、並說明不涉及個資的貴公司歷來股份發行以及股票如何印製的事實嗎?」

〔評析〕問題B是三連發,它的答案基本上將決定老董的命運。

可能性一:如果根本沒作過董事或股東會決議,那麼這筆上億元的款項就無法以「新股」的地位存在,老董就算收到,也不能發行股票交給林姓投資人等。因此,投資人拿到的股票可能是偽造的、款項也可能被挪用了,而富董公司還可以撇清說是劉正雄個人行為(至於這種鬼話在司法上講不講得通,是另一回事)。

可能性二:不論富董公司是否作了董事或股東會決議,縱使林姓投資人等的款項是以台幣或美金匯入「名義上」屬於富董公司在台灣或境外之銀行帳戶,但實質上富董公司根本不知有此帳戶之存在。這點就更妙了,因為境外公司開立銀行帳戶,只要董事長抱著相關公司設立文件、Sign Bar(通常是個連續供墨的橡皮章)、並親自簽名即可辦理;所以,公司倘若不知道有此一帳戶之存在,劉正雄就算捲款潛逃,公司派也能攤攤手,表示本公司亦屬受害者而莫可奈何(但公司是否需為董事長之行為負法律上的損害賠償責任,這也是另一回事)。至於直接詢問幫老董辦BVI設立的會計師或秘書公司,是一項從旁查證的工夫,能掌握更具體的程序,確認公司派那邊講出來的話不會牛頭不對馬嘴。

這些東西都不難,也是司法線、財經線、和社會線的記者只要稍加用功都該累積出來的常識。難的地方,在他們太懶,不上進、不好學。

清末之中國因為鴉片之毒,兩廣總督林則徐對宣宗表奏「此禍不除,十年之後,不惟無可籌之餉,且無可用之兵」,受命欽差大臣,查辦鴉片。在我們看,主流媒體腦殘之毒,已漸入民間,全台百姓弱智化的傾向亦已無可挽救。倘若我們只剩這種水平的新聞報導,台灣恐怕十年之後也不會有可用之謀士。獨立思考、新聞自由、與媒體深入報導,斷不可能期待大陸、香港、新加坡的幫忙,台灣就此,明顯居於全球總數達十五億的中文閱聽者的樞紐要津。我們只能望向新媒體和自己,務必要努力留存中文智識發展的火種;這也是我們在新聞專業上,唯一能夠作出的卑微冀盼。

 

打郭董名號吸金 老董牛肉麵詐1億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40727/35984371/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local/20140727/440709/

(經原作者授權轉載 / 原文出處)

Share this:

  • Facebook
  • Twitter
  • Email
  • More
  • Tumblr
  • Pocket
  • Pinterest
  • LinkedIn

Related

富董 牛肉麵 老董 股票 詐騙 郭台銘
2014-07-30 新公民議會

Post navigation

[轉] 道德之重、勞權之輕 → ← 台灣就此束手待斃?

Leave a Reply Cancel reply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

Related Posts

[轉] 朱立倫闖禍了

為了反制大罷免,朱立倫發起426凱道集會,結果闖禍了。以下是我的說明: 4/20:朱立倫在臉書貼了一張海報,預告4/26的活動,主題就是「反綠共」。綠共原是網路小屁孩辱罵綠營的用語,結果登上了國民黨主席的臉書版面。 4/25:朱立倫又在臉書預告4/26的活動,口號就是「反綠共 戰獨裁」。 4/26:活動當天,朱立倫在臉書貼出多篇文,包括現場直播的連結,也都有「反綠共 戰獨裁」的口號。 4/27:活動結束後,朱立倫在臉書貼文回顧,但不再使用「反綠共 戰獨裁」的口號,改用「下架賴清德」。這篇長文竟然沒有「綠共」一詞。 4/27:國民黨移師花蓮,但活動口號已經改為「反惡罷 戰獨裁」。 4/27:凱道活動主角之一的管中閔在臉書貼文炫耀,但並沒有使用「反綠共」的口號,還把「戰獨裁」改成「反獨裁」。 4/30:中國時報出了一篇評論,作者是師大退休教授林保淳,題目是「綠共標籤下的盲目反共」。這篇評論等同打臉朱立倫,背後應該有文章。 4/30:凱道活動結束後,藍營支持者很嗨,宣稱25萬人出席,卻不再使用「綠共」一詞。網路專家杜奕瑾發現「綠共」的說法被微博禁用,也在其他社群平台消失。 #朱立倫闖禍了 國民黨墮落到可怕的地步,主席朱立倫竟把網路小屁孩的用語當成大型活動的口號。事實上,「反綠共」是個自相矛盾的口號,因為國民黨只「反綠」,但不「反共」。 更嚴重的是,朱立倫的「反綠共」口號妖魔化了「共產黨」。如果「綠共」壞,「紅共」也不會是好東西。為了羞辱民進黨,朱立倫連大老闆都一起罵進去了。 朱立倫闖禍了,大家等著看好戲! 轉載至翁達瑞教授臉書文章

[轉] 水很深 賴政府出手要謹慎

川普政府對全球貿易夥伴祭出對等關稅。單從國際經貿的角度分析,無差別的對等關稅並不合理。顯然川普醉翁之意不在酒,對等關稅的背後應該有更大的佈局。 台灣輸美的產品即將被課徵32%的關稅,政界與業界的焦慮可想而知。在這篇貼文,我要提醒賴政府:這一局水很深,出手要謹慎。 #不要公開放話 川普宣佈對等關稅後,行政院長卓榮泰在臉書貼了一篇聲明,標題是「美國關稅措施強烈不合理 將與美國嚴正交涉」。(附圖一) 我看了之後感覺不妥,擔心這篇聲明會在美國引發負面的媒體效應。昨天,我在臉書貼了一篇短文,建議卓院長不要對川普公開放話。 今早起床後,我瀏覽了歐美主要媒體的報導。我擔心的事情發生了。 卓院長指責對等關稅不合理的說詞,出現在許多歐美媒體,包括美國的紐約時報、CNN、彭博、時代週刊、國家公共廣播頻道,英國的BBC、衛報、獨立報,以及加拿大的環球郵報⋯⋯等。(附圖二) 卓院長的「強烈不合理」說詞,這些英文媒體有不同的翻譯,包括「unreasonable、deeply unreasonable、highly unreasonable、strongly unreasonable」等 。 除了國際媒體之外,許多地方媒體也報導了卓院長的說詞(例如附圖二的波士頓25新聞台)。根據我的保守估計,看到這則新聞的讀者與觀眾可能上億。 更重要的是,這則與卓院長發言相關的新聞會被匯總到川普的辦公桌。因為翻譯的關係,卓院長的說詞變成對川普的惡意批評。 卓院長使用的「不合理」一詞,如果要精確的翻譯成英文,最合適的用字是「Not Reasonable」。這是個中性的描述,沒有貶損或指責的意味。 問題是,卓院長還加了「強烈」兩字,媒體只能翻譯成「Unreasonable」,再加上「strongly、highly、deeply」等副詞修飾。 按照字面解釋,「Unreasonable」就是「不可理喻」的意思,帶有貶損與指責的語意。若前面再加上「強烈、高度、深刻」等副詞,卓院長的說詞等同打臉川普。 更嚴重的是,卓院長的放話管道是臉書貼文,不是媒體堵麥,事後很難用「失言」粉飾。 卓院長對川普的公開放話,經過翻譯後惡意倍增。這是既成事實,無法重新來過。賴政府應立刻挽救,避免傷害進一步擴大。 #不要貿然出手 在臉書公開放話後,卓院長又率領多位部會首長召開記者會。今早起床,我也看了這場記者會的直播。我只看到經濟部次長的簡報,就沒有再繼續看。 在記者會現場,出席的官員坐成兩排,輪番上陣。我的疑問是:需要擺出這麼大的陣仗嗎? 我相信出席的官員,包括卓院長,都不知道川普的政策目標是什麼?我不怪行政院,因為其他國家的官員也抓不到頭緒,甚至美國政界也還在猜測川普的真正意圖。 既然川普的政策目標仍然不明,行政院有必要召開這場記者招待會嗎?因為無法對症下藥,出席的官員只能喊口號、報告數據、再提出類似「止痛藥」的解方。 我知道行政部門的壓力很大,業界對政府也有期待,加上藍白陣營趁火打劫。行政院不能默不作聲,但也沒必要召開這麼大陣仗的記者會。 我建議賴政府不要貿然出手,應該先讓子彈飛一下。川普的關稅不只針對台灣,其他國家也在苦思對策。台灣不是川普的主要目標,也稱不上世界強權,沒必要在時機未成熟之前強出頭。 #不要提油救火 川普對所有貿易夥伴祭出對等關稅,表面上的理由就是其他國家的不公平貿易手段,包括對美國產品課徵超額的關稅,導致雙邊貿易的長期失衡。 […]

對照韓國 看大罷免的作用與意義

今年是二戰結束80周年,也是韓國和臺灣脫離日據的80周年。 回顧這八十年,韓國和臺灣的各方面發展都可以互相對照,尤其在政治上經常亦步亦趨到令人感到吃驚。 譬如,在兩國都在政治威權體制之下的時候,1979年12月10日臺灣發生美麗島事件,兩天後韓國發生雙十二事件,也就是《首爾之春》電影講的事情。 第二年1980年臺灣發生林義雄家的血案,同年韓國爆發光州事件。 後來兩國民主化的同步也是同時發生。 1987年6月底,韓國有了盧泰愚的民主化宣言,揭開了民主化進程。半個月後,臺灣蔣經國宣布解嚴,也開始了民主化篇章。 這麼看,時間過去近四十年之後,去年12月韓國發生尹錫悅總統宣布戒嚴,理由之一是對付「赤化」並掣肘的國會,今年臺灣又發生因為「反共」而對國民黨立法委員的大罷免,這兩者也有可以對照之處。 只不過,雖然可以對照,但內容和意義大不相同。 我怕自己的觀察不準,特別問了長期駐韓的記者楊虔豪,尹錫悅所謂的在野黨的「赤化」情況如何。 楊虔豪說控制國會多數的民主黨雖然親中,也主張要和北韓談判,有時是會令人覺得匪夷所思或太過天真,但絕沒有到無條件公開抱他們大腿的地步。以許多國民黨立委附和中共的程度來說,在韓國那是會被調查是否有「叛國」的可能。韓國至今仍存在《國家保安法》,對讚頌北韓體制的相關言論,都非常警戒,2014年更出現一個名為「統合進步黨」的小黨因為有謀劃破壞國內設施及與北韓合作的想法,而遭憲法法院判決強制解散。 所謂國會的掣肘,去年韓國國會刪減政府的預算,連百分之一都不到,只有千分之六;這和臺灣的藍白立委把政府各個部門預算劇幅刪減的比例完全沒法相提並論。 所謂刪減預算的態度和方法,楊虔豪說差距更大。他表示,南韓在野陣營在國會問政更為認真,就連刪減預算的理由,都由黨團總召詳細對外說明,目的能為人所了解,不會有議員或黨團,最後連自己刪除什麼預算,都搞不清楚的情況發生。 2.從韓國的例子來對照,就知道今天國民黨立法委員親共、附共的情形有多嚴重了。 其中除了不能排除有些人是因為利益被收買的情形外,還有一個深層原因是1991年臺灣廢止《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的時候,沒有足夠相配套法令所產生的後遺症。 《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的廢止,固然標誌了臺灣民主化過程的里程碑,但也因為當中華民國政府不再「剿匪」,並且把對岸不再視為「匪區」而是「大陸地區」之後,許多原先扛著「反共」大旗的人就產生了認知上的錯亂。 他們因為自己放下了「剿匪」的武器,就一廂情願地以為兩岸從此終結了敵對狀態,也當真接受了中共提出的「一笑泯恩仇」說法,開始相信對方說的「兩岸一家親」。 但他們忘了:對中共來說,中華民國是從1949年之後就被他們消滅了的存在,就算中華民國政府不再把他們當「匪」來剿滅,他們可從不會忘記要把流亡到臺灣的中華民國政府繼續當「窮寇」來追殺。只不過隨時間的流逝,中共早期的追殺是用砲彈,等他們經濟實力壯大後,就加用了銀彈。 馬英九前總統最自豪在他任內兩岸沒有兵凶戰危,但他沒提的是:當時中共瞄準臺灣的飛彈可從沒撤過,並且他任內也是中共對臺灣銀彈戰爭打得最凶的時候,最高潮就是在2013年誘使馬英九自己甘願簽下服貿協議,等同把把臺灣送給中共。 國民黨裡連當過中華民國總統的人都認知錯亂到這種程度,其他立法委員就可想而知。 他們不是完全無視於民進黨政府上台後,中共政權一再升高臺海危機,持續不斷的軍機、軍艦繞境和挑釁,就是假立法權之濫用擴大,企圖癱瘓政府的運作,並不斷想趁各種機會削弱國防力量、洩露國防機密。 最近賴清德總統終於指出對岸是「境外敵對勢力」,其實是從隨著《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廢止,中共不再是「共匪」之後,中華民國的執政者第一次有人設法界定不斷派軍艦、軍機來威脅臺灣的中共到底是什麼樣的存在。這是三十四年來的第一次亡羊補牢之計,但是馬英九、國民黨許多立法委員及支持者,卻回頭指責這是在把中共妖魔化,這是在升高螺旋危機。 他們完全忘記,如果把他們帶來臺灣的國民黨前總裁蔣中正所實施的《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還在,他們在說的話、做的事,都是在「資匪」、「通匪」、「為匪宣傳」。 3.這樣看,也就知道今天為什麼要對國民黨立法委員發動大罷免,以及其意義了。 對照韓國,韓國在野黨再有主張和北韓和談的國會議員,沒有國會黨鞭敢率團去見金正恩,大家回來得意洋洋,還敢充當金正恩口舌,但是臺灣的圖民黨黨鞭去年就敢在自己縣市的大地震善後都來不及,並且立法院還在開議期間,就率領浩大的立委團去北京朝聖,再跟對岸統一口徑說話。而且韓國有《國家保安法》對應那些讚頌北韓體制的相關言論,有解散違反者的法律基礎,臺灣則沒有。所以大量罷免國民黨立法委員,是目前最有效遏止他們繼續作惡的可能。 去年立法院選舉,臺灣人民讓國民黨立委多民進黨一席,是期待他們能以立法權善加制衡民進黨執政的行政權,不是叫他們趁機聯合民眾黨把立法權擴大到凌駕行政權之上;不是叫他們把立法過程肆意破壞到無以復加;不是叫他們成為境外敵對勢力的代理人;不是叫他們親共、附共,幫境外敵對勢力癱瘓自己政府的運作、弱化臺灣的自我防衛力量。 有人說,全世界民主國家沒有這樣大規模罷免立委的。但全世界也沒有哪個民主國家連誰是自己境外敵對勢力都說不出口;沒有哪個民主國家的國會議員可以堂而皇之地幫境外敵對勢力削弱自我生存能力的。 大罷免國民黨立委,是對他們結構性國家認知錯亂的糾正措施,是對他們系統性失敗主義、投降主義造成國安危害的防治措施。 並且,也只有當國民黨立委難以聯合民眾黨作惡的時候,我們才可能要求民意代表在這個混亂多變的時代,真正鞭策政府進行該有的應變行動。讓我們一起大罷免。 本文轉載自郝明義臉書

[轉] 台灣應長期經營台灣新創環境良善市場經濟

### 一、台灣投資圈的亂象:假加速器與國發基金的濫用 台灣新創與投資圈近年來亂象叢生,數以萬計的「假加速器」與顧問公司透過人脈關係與政府補助,從國發基金中分取資源。根據公開資料,國發基金自2010年代起投入數百億元支持新創產業,但實際成效卻令人失望。許多計畫淪為政治人物(如藍營退役縣長與立委)與利益團體的資源分配管道,而非真正培育具潛力的新創企業。政府若不積極管理這些亂象,新創只能自求多福。 #### 1. 假加速器的運作模式 這些假加速器以「輔導新創」為名,向政府申請補助,卻缺乏實質的產業經驗或技術能力。它們往往透過誇大計畫書、虛構成果報告,甚至與新創公司串通,製造表面上的「成功案例」來換取更多資金。X上有網友爆料,某加速器拿了數千萬補助,卻僅舉辦幾場毫無實質內容的「創業講座」,資金流向不明。 #### 2. 政府監管不力 台灣缺乏嚴格的審計與追蹤機制,導致國發基金的運用效率低下。更嚴重的是,部分計畫涉及政治人脈,執法單位與監管機關難以介入。這使得投資圈成為一個「關係到位就能分紅」的遊戲,而非公平競爭的舞台。新創若無背景,幾乎無從獲得支持。 #### 3. 新創圈的悲劇與社會反彈 投資圈的亂象已讓新創環境惡化,許多創業者在社群媒體上分享創業壓力與失敗經驗,試圖尋求共鳴。然而,這也引發部分民眾反彈,例如「又沒人逼你們創業」或「憑什麼新創就有紅利」的聲音。這種反彈反映了社會對新創價值的誤解,也凸顯政府未有效管理投資圈的後果。 — ### 二、為什麼社會需要新創公司? 新創公司不僅是商業實體,更是社會經濟流動性與創新的關鍵。政府若不正視其價值並管理投資亂象,台灣將錯失發展機遇。以下從三個層面分析其重要性,並回應社會質疑: #### 1. 經濟流動性與市場競爭 新創公司能夠挑戰市場壟斷,讓年輕企業有機會與既有巨頭競爭。例如,美國的Google與Tesla都曾是新創,透過創新打破既有格局。若台灣投資圈持續混亂,新創難以崛起,市場將長期被少數財團主導,經濟流動性停滯,年輕人難以透過創業實現階級躍升。 **回應質疑**:「憑什麼新創就有紅利?」新創並非要求特權,而是需要公平競爭的環境。若不支持新創,社會將付出壟斷與經濟僵化的代價。 #### 2. 創新與社會進步 新創公司往往是技術與商業模式創新的先驅,例如共享經濟(如Uber)與AI應用(如ChatGPT)。這些創新提升生活品質並創造就業機會。然而,台灣僵化的法規與投資圈的資源錯配,讓許多潛在新創胎死腹中,創新動能被扼殺。 **回應質疑**:「又沒人逼你們創業?」創業不是個人選擇的問題,而是社會進步的需求。沒有新創,台灣可能錯失下一個科技浪潮。 #### […]

Recent Posts

拒絕戒嚴思想復甦,捍衛台灣民主底線

拒絕戒嚴思想復甦,捍衛台灣民主底線

國民黨在今天處理得死刑公投,又即將在下周處理其所提出的反戒嚴公投,但這完全是荒謬的歷史顛倒,更違反憲政原則。依據《中華民國憲法》第62條,立法院職責是立法、審查預算、監督政府,而非政黨謀求自身權力利益的平台。特別是反戒嚴的公投,涉及總統職權,卻被藍白操作成政黨失去總統大位後,用來擴權的工具,這嚴重違反權力分立原則。至於戒嚴,真正的祖師爺是中國國民黨,卻從未見該黨真心認錯懺悔。 [...]

More Info
國民黨發「小確幸」反罷免真能奏效?

國民黨發「小確幸」反罷免真能奏效?

大罷免運動即將進入最終章,將有多達30席國民黨立委面臨第三階段投票,可能是另類版的期中選舉,若國民黨團要在這次改選維持優勢,必須要確定補選不能被拿走6席立委,確保有八成勝率才能過關。而為了度過難關,立院國民黨團選擇放假、普發現金、勤跑基層力求度過難關,究竟能不能奏效呢? [...]

More Info
民眾黨快來收割國民黨的「青蔥」!

民眾黨快來收割國民黨的「青蔥」!

民眾黨有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可以收割國民黨的「青蔥」。這可不是說民眾黨居心叵測,在國民黨背後開鎗。怪都要怪國民黨把他們的「青年團」好說歹說的勸誘,甚麼時代考驗青年,青年創造時代,黨旗仍然飛揚,這是革命的黃埔! [...]

More Info
邊緣人們:改變台灣的推進器,會是林沛祥們意想不到的巨浪!

邊緣人們:改變台灣的推進器,會是林沛祥們意想不到的巨浪!

大罷免剩下最後一席,基隆成為最後35區,火力相挺的地方。原因不只是,因為基隆是最後一個截止的立委選區,更大的原因是,林沛祥們的添加柴火,使得邊緣人們,都站出來了! 林沛祥的發言,很難想像中國國民黨在沒有大罷免,或是大罷免失敗下,還會做出什麼喪心病狂的事情。連連署的民眾都是邊緣人,也說得出口,代表他就是藐視民意。這樣的民意代表,罷掉只是剛剛好而已。 [...]

More Info

搜尋

精選文章

川習會的中美矛盾是戰略,不是貿易!

2017-04-08 韓非

八仙樂園爆炸案:缺乏常識造成的災難

2015-06-28 異想

彰化縣民輪替後的哀與愁

2016-03-06 許家瑋

新文明病:儲物症(Hoarding disorder)似正在增加

2015-04-13 楊庸一

訂閱本站

輸入你的電子郵件訂閱新文章並接收新通知。

Powered by WordPress | theme Dream Way
Powered by WordPress | theme Dream 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