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看見台灣」的導演齊柏林先生在拍攝續集的時候,因直升機失事而亡。從其言其行觀之,齊先生很熱愛台灣,這點應該是肯定的。
你可以用理性論述說說自己是否贊成台獨,但是沒有辦法說「因為你主張台獨,所以你應該不愛台灣」。筆者的第一個問題是:在其他條件不變下,如果不幸罹難的齊導的政治主張是「台獨」,中華民國的媒體(尤其是專注報導中國各種大數據、完全無視各種人權悲劇的傾中媒體)、以及中國國民黨,是否也會用同樣的規格,齊聲哀痛悼念嗎?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你會不會覺得哪裡怪怪的?
拍攝「看見台灣」的導演齊柏林先生在拍攝續集的時候,因直升機失事而亡。從其言其行觀之,齊先生很熱愛台灣,這點應該是肯定的;不過我猜想他應該很熱愛中華民國;還有,從他與陳文茜以及眾多國民黨人士互動的關係看來,他應該也很熱愛中國國民黨。
拜託,我不是在說民進黨多好。從民進黨目前墮落的速度看來,說不定再過十年,民進黨會和中國國民黨一樣變成台灣的超級惡性腫瘤,吸光台灣的養分還要不斷傷害台灣;說不定民進黨之所以對台灣的傷害比較小,是因為執政的時間還不夠久。不過至少至少,退一萬步來說,三十年前的民進黨是很具有高度理想性的。當你們直到今天拿著言論自由歌頌兩蔣的時候,民進黨可是拿著生命、拿著一輩子的人生在對抗戒嚴、爭取言論自由。
然後,話題回到「看見台灣」。關於「看見」,有幾種層次。
第一種層次,看見問題的表象,更看見造成問題的黨國體制,並且奮力對抗錯誤的體制。
第二種層次,看見問題的表象,更看見造成問題的黨國體制,但是選擇站在錯誤體制的這邊(比如說支持中國國民黨)。
第三種層次,看見問題的表象,但是看不見造成問題的黨國體制,於是把問題歸咎於所有人的共業。雖然未必有替黨國體制脫罪的動機,但是確實達成了這樣的效果。
第四種層次,雖然因為各種原因沒有辦法關心這個社會,但是至少有一顆善良的心;雖然善良的心因為黨國體制的洗腦而充滿了威權思想,但是至少在聽到有人痛苦呼號的時候,願意靜下心來聽一聽對方在悲憤些什麼,而不是「政治這麼髒我才不想管」,更不會在看見老人家為了棺材本臥軌抗議的時候,對著老人家喊「你抗議你的,憑什麼影響我下班回家?」。
第五種層次,閉著眼睛不去看問題。連表象都不去看。一旦有誰嚷嚷著「拜託大家醒一醒」,就批判對方「不要製造對立」、「不要撕裂族群」、「這麼有本事你自己來做做看」、「XX不能當飯吃」。
這五種層次的看見,何者高?何者低?我們問問自己:自己屬於哪一種層次?以及,從直升機空拍台灣的「看見台灣」,究竟屬於哪一種「看見」?
最後,拜託不要說什麼死者為大。面對公共議題,我們需要的是蓋棺論定的理性分析,而不是「死者為大」的溫情主義。 還有,拜託那些政治人物不要再對齊柏林導演的死亡致哀致敬了。當財團對台灣山林如此掠奪的時候,當官員的視若無睹、當立委的悶聲不響,現在人死了,大家忽然又都「不分藍綠」地「看見台灣」了?這樣的行為,才是標準的消費死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