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觀察 . 獨立評論 . 多元觀點 . 公共書寫 . 世代翻轉

  • Home
  • English
  • 評論
  • 民意
  • 時事
  • 生活
  • 國際
  • 歷史
  • 世代
  • 轉載
  • 投稿須知

[轉] 沈思喪葬種種

  • 生活
  • 轉載

罹難者家屬在傷痛之餘,不久之後又無可避免要承受漫長折騰折磨。

作者 / 敏洪奎

復興航空客機發生空難後,日來各電視台新聞報導,已多次播映出已為死難者設置靈堂,柯市長與到場家屬握手致慰,以及前此曾反對遷移松山機場的毛治國深深三鞠躬行禮致哀等等鏡頭。這諸多場景,也讓人想到罹難者家屬在傷痛之餘,不久之後又無可避免要承受漫長折騰折磨。

傳統的喪葬禮節,對於喪家而言,或許是另一種折磨。
傳統的喪葬禮節,對於喪家而言,或許是另一種折磨。

近期正式隆重公祭之日,眾家屬自是必須身著中式或西式喪服侍立靈堂旁側,面對一批又一批公私團體上香獻花祭拜,要一次又一次敬謹「家屬答禮」,遇有各形各色各路「長官」趨前溫慰,更要表現出由衷感激。整套過程可能歷經三數小時,體能較差家屬恐也只能勉強支撐。想來亡者有知,應也不願見到家人挨受這種無謂擺佈。

不久前的另一則電視新聞,顯現出另一文化下的喪禮是如何之簡樸自然,全無繁文縟節虛禮,對死者毫無助益,徒然增添生者身心負荷。

沙烏地阿拉伯國王以90高齡去世,遺體是僅經簡單宗教儀式,即由數名親族或官員以屍布掩蓋擡送入土,沒有什麼家祭、公祭、輓額、輓聯,更不見什麼家屬匍匐致哀儀式。世人對伊斯蘭教義有不少不能苟同之處,但對其文化不事鋪張摒棄虛禮的喪葬,不能不留下深刻印象肅然起敬。

曾經來台訪問的沙王費瑟,依據新聞報導也是遇刺身亡後,當天日落前即依教義安葬入土,再覆以細沙亂石即告完成,真是來自塵土也歸於塵土,君王之尊也不例外,堪稱灑脫之極。

一般基督教國家處理君王顯貴人物喪葬,不似伊斯蘭教之簡樸,也並不大事鋪張窮奢極侈,吸人民之血諂媚死人。如英國即是不論國君貴族、名臣名將乃至文化名人,最終歸宿也不過是倫敦西敏寺大教堂一隅。美國壓住總統墓園也和中上人家無甚差異。

相形之下,埃及法老王的巍巍金字塔,中國歷代君王的陵寢,顯示的恐正是人性的墮落,無止境的貪婪,在世時享盡榮華,死後也要繼續享受,精神境界較伊斯蘭教和基督教培育薰陶之文化差之遠矣。而中國漢人沉迷於營建高墳巨墓,或可稱之為陵墓狂,也並未隨現代知識輸入而消失。國民黨人號稱革命,也仍在名義上統一全國後不願民生凋蔽,投擲鉅資為他們的總理興建一座宏偉中山陵,仍脫不出傳統腐朽思維。

我本人曾到淡水龍巖集團所屬靈骨塔「社區」祭拜逝去長輩,也曾到北投山區一所專屬富商大戶人家墓地園區,陪送一位尊長走最後一程。兩處都給我以彷彿進入死亡國度的沉重感覺,也感慨為何先後來台移民,未能把這種恍似將死人當活人看待服侍的陋習,拋棄在黑水溝之西;更痛惜為何破壞秀麗山林,硬搶未來子孫之地,以安置靈魂早已不知投向何方者的軀體或骨灰。偌大塊土地都封賜給死亡。

國人之擇惡固執,不惜耗費鉅資於墳墓靈骨塔,已非現代思維,而家人亡故後的招魂,以及從頭七以至七七等等儀式,也是完全不符世界三大主流宗教哲理,中國固有道教想也本無這種種規約,而純然是歷代民俗產物。一一遵行,則恐除折騰活人之外更無其他功能。

我本人的岳家是南部鄉村農戶,岳父母身故時自然依當地禮俗辦理後事。我當時以孝婿身份參與整個過程,雖然身體尚稱硬朗,也被折騰到七葷八素。尤其是請來的誦經員,高誦梁皇寶懺等薦亡佛經,彷彿唱來無休無止。唱者愈唱愈起勁,我和內弟姨妹等人則都快已支撐不住。兩次的誦經者都非出家人不具神職身份,所以我稱之為誦經員而不稱法師,我也不相信這種追薦方式能對我故去岳父母有何助益。

如今我年歲已不小,也不知無常何時到來。鑑於上述種種感受,我已給子女留下一份備忘錄,要他們在我身後務必遵奉照辦。茲將其要點列述如下,也算為移風易俗盡到一份心意:
1.不發訃文也不設靈堂,公祭家祭全免,以期不驚擾親友不折騰家人。
2.火化後不進靈骨塔,即連簡單樹葬也不必,骨灰以最經濟方式處理即可,以期符合昔日高僧臨終偈語精神,「猛舉無情火,僥卻臭皮囊,緣法隨風撒,光明照十方」。
3.不須請法師或所謂師兄師姐費神助唸。我一生善惡自知也慨括承受業報,投向該去之處,不勞追薦「代言」。
4.家人或親友若確懷念,則請大小不拘,行一樁善事以為紀念,或認養第三世界國家一位貧童,或領養一隻街頭乳貓、幼犬,或贊助「流浪動物之家」百元或千元或萬元,或向一位存有心結朋友伸出和解之手,餘則類推。苟能如此則比跪拜服孝或獻酒獻花更溫馨、更有意義也。

上述這一另類喪葬思維,不知能否多少得到認同?


作者簡介:
1972年曾以「孤影」筆名發表《一個小市民的心聲》,感於社會紊亂經濟蕭條,因此主張政治穩定高於一切,被當時執政當局引為宣傳利器。後因感嘆執政者保守極權毫無進步,開始為文呼籲外省選民放棄敵視心態,理性面對本土化的大浪潮。

Share this:

  • Facebook
  • Twitter
  • Email
  • More
  • Tumblr
  • Pocket
  • Pinterest
  • LinkedIn

Related

公祭 喪葬 空難
2015-03-01 新公民議會

Post navigation

紀念瓦魯班戰役的裝甲兵節 → ← 中國末代二十個皇帝(連載四)

Leave a Reply Cancel reply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

Related Posts

藍營的「大頭腦」要她收歛大嘴吧 !

藍營少有的「大頭腦」要國民黨新科主席,不要再放言無忌,好好的收歛大嘴吧。 「大頭腦」語重心長,你我小公民們都可以了解,新科主席「新人新政」,權力剛上手,怎麼可以不把心中積鬱多年的怨憎、靈魂中真正信仰的,一吐為快,大白於天下 ! 俗話說,「嘴大吃四方」,嘴大可不是缺陷,—— 除了德國外、還有英國、美國、日本等的外籍記者會,都應該會召開。期待主席口齒便給,辯才無礙,勇抗「八國聯軍」,不嘴大怎麼行? 你我且耐心等待國民黨新主席的魄力,如何氣吞萬里如虎!她是不會相信「大頭腦」的忠告:「不要以為國民黨比 AIT 大」!她一定會立即反駁:是AIT 大,還是中國大 ? 新主席已經不再是「傾中」或是「親中」的問題,—— 而是「我是中國」、「我以中國人為傲」、「國民黨是中國人的中國國民黨,不是丟人現眼的台灣在野黨」。 看來新主席不但嘴大,而且深及五臟內腑,上達四魂六魄,無處不是中國,這才是真正的愛國份子。不要再蔑稱人家只是「紅統幫」的同路人! 根據中國共產黨的信持:「國中無國」,所以只有一個中國 ,沒有各表:「黨中無黨」,只有中國共產黨,沒有中國國民黨的餘地。 中國國民黨只會淪為「政治協商會議」中的「紅統委員會」的附隨組織。國民黨新主席,台灣小公民們預先恭喜你可以貴為中國「紅統委員會」的委員長 !話說「委員長」呢!來頭也不小,不是有位國民黨的巨人也當過,你不是念茲在茲,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嗎!—— 只要反共的巨人歡迎,主席你可真是雙喜臨門,可賀可喜!   作者: 李隱

不是誰的附屬,而是文化共生─淺談台灣多元文化的綻放

  近期徐國勇一句「中華文化是台灣文化的一部分」引發熱議,有人指為「媚中」、有人讚為「理性」、亦有衛道者稱其「扭曲歷史」,但若從文化學、歷史學與社會科學的角度冷靜分析,這句話其實揭示了台灣文化的本質真相即台灣並非中華文化的延伸,而是吸納中華文化後重新內化、再創的新文明體系。    首先,從文化學的觀點來看,文化從來不是封閉的「所有權關係」,而是動態的「流變過程」。文化學者雷蒙・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指出,文化是「一種活著的意識形態與實踐系統」,會隨時間與社會互動而再造。以此觀點來看,台灣自清代以降確實大量承襲中華文化元素,如語言、宗族制度、宗教信仰、禮俗倫理等;但這些元素一旦跨越台灣海峽,便在不同的社會結構中發生轉化。舉例來說,媽祖信仰雖源自閩南沿海,但在台灣卻演變成結合地方自治、社區祭典與宗教經濟的民間力量,成為「台灣式」媽祖文化。這正是文化學上所謂的「再脈絡化」(recontextualization),中華文化的符號被重新賦予意義,成為台灣文化體系中有機的一環。    再從歷史學角度來看,台灣的文化形成歷程,本就是多重影響下的結果。史料顯示,台灣歷經原住民族社會、荷西殖民、明鄭政權、清帝國統治、日治現代化與戰後的中華民國政權,每個時期都留下深刻的文化層疊。清代漢人移民確實帶來大量中原文化元素,但與在地原住民、荷蘭教會文化以及後來的日本近代化影響交融之後,形成極為複雜的混血文化。這種文化並非「中華文化的附屬」,而是歷史演化的混成體(hybridity)。以台灣的教育與建築為例:清代學堂教《四書五經》,日本時期導入現代學校體系,戰後再融入西式教育理念。若問哪一個才屬「正宗文化」,答案應是—台灣本身即是融合的正宗。     第三,從社會科學的角度,文化的歸屬並非由政治認同決定,而是由社會實踐構成。社會學者布迪厄(Pierre Bourdieu)提出「文化資本」概念,指人們透過語言、教育、習俗等累積象徵力量,形塑共同體認同。台灣的文化資本,將儒家倫理融入現代、日本的紀律與職人精神、西方的民主制度,以及原住民族群的自然觀,這些要素共構出台灣社會的獨特性。徐國勇的說法之所以正確,在於他承認中華文化是台灣文化的一部分,但「只是部分」而非「全部」,實則文化是一個開放集合,不是排他選邊的二元對立。     最後,從全球化理論來看,當代文化早已跨越民族邊界。台灣的流行音樂、影視與文學同樣帶有中華文化的底色,卻以更開放的方式呈現。五月天、吳青峰、九把刀的創作都以中文為基礎,卻內含日本次文化、歐美搖滾與台灣地方語感。如果台灣資本、政策或人才願意擴大文創產業投資,台灣多元文化性一旦輸出,將不亞於韓流。     令人遺憾,徐國勇的話其實點出一個深刻但常被政治化的事實,即中華文化在中國大陸逐漸被政治化、民族化,若該人群係認同中華文化、以此為生活模式,將被強制「標籤」為中國人,部分台灣人也有此堅定想法。早在中國古代文化與國界無嚴格界限,文化與漢人劃上等號是基於外族叩關用以團結內部的武器,而非以文化論民族;以民族論國界。至19世紀後,文化與族群被當成為近代國家重塑、政權鞏固的工具,故活在21世紀全球化當下,國與族之認同,應由地方住民自決。     更甚者,台灣文化是將既有傳統文化、儒家道德與宗教民俗融入現代元素最成功典範,也融合日本、歐美、原住民與「新住民文化」,早已超越文化拼盤的理想;反觀中國大陸近期所興起的文化自豪,多半來自被列強壓抑百年之恨,來自於自卑又受文革掏空,隨著政軍經崛起,挾著過去大國受辱史的自卑企圖重構強盛,反使中華文化具排他性,過去彬彬有禮、懷柔四方的傳統精神已蕩然無存,竟由島國延續正統、賦予新生,在西風東漸的近代延續香火。 作者:劍藏鋒

台灣文化,是我們的生活與靈魂

在那個還沒有自由的年代,一群知識份子開始用文化喚醒人心。有人辦報,有人開講座,也有人走進街頭,把「做自己的人」這句話說給社會聽。那不只是知識的分享,而是一種要讓人重新抬頭、認識自己土地的努力。那時的台灣,雖被外力統治,卻開始從閱讀、戲劇、母語裡慢慢長出自己的聲音。這場文化覺醒,讓人懂得文化不只是傳統,而是生活裡對尊嚴的追求。 台灣的歷史走過太多不同時代。荷蘭、西班牙、日本、美國、中華文化,都曾在這裡留下痕跡。每一段歷史都像一層顏色,疊在島嶼上,沒有哪一種可以被拿掉。中華文化的思想與文學,成為台灣文化的重要部分,但它不是全部。我們同時也承接了日本的教育制度、西方的民主觀念、原住民族的土地精神,還有島上人那份從生活生出的韌性。這樣的融合,造就出一種特別的氣質:包容、開放,又有自己獨特的節奏。 現在的台灣,文化就在身邊。早上廟口的鐘鼓聲、夜裡的音樂節、原民歌聲、客家山歌、台語劇場、英文詩朗誦,都在同一座島上並存。你不需要刻意尋找文化,它就活在市場、巷弄、教室與田野之間。有人說,台灣文化很難定義;但也正因如此,它才真實。這座島的多元,讓每個人都能在不同的文化裡找到自己的影子。 文化教育的意義,就在於這裡。它不只是教我們背歷史、記節日,而是讓人理解我們為什麼會成為今天的樣子。當學生在課堂上學母語、讀台灣的故事,當地方社區講起老屋與廟口的往事,那不只是學習,而是一種對土地的認同。台灣文化不需要誰來定義,它早已在每個人的生活中成形。它吸收了中華文化的文學底蘊,也擁抱外來思想的多樣開放,最後變成屬於台灣自己的樣貌。 這就是台灣的美,一座被海包圍的島,卻不封閉;一個被不同文化影響的社會,卻更懂包容。文化讓我們記得自己來自哪裡,也讓我們知道該往哪裡去。台灣文化,是我們的國家精神,是這片土地最深的呼吸。只要我們願意理解它、珍惜它,它就會一直發光,照亮這座美麗的福爾摩沙(Formosa,葡萄牙語譯為「美麗之島」 )。 作者:潘威佑

連連看「普廷」和「習近平」

很多台灣人民已經學會藍營「連連看」的絕活,而身體力行。例如說,把「普廷」和「習近平」連在一起,效果宏大,好像中了樂透,會令國民黨剛上任的鄭主席目瞪口呆,不知所措 ! 鄭主席說「普廷」不是獨裁者,因為他是經民主程序選出來的。那麼我們來「連連看」,結論:當然習近平主席也不會是「獨裁者」了,因為習主席是根據一黨專政的「中國憲法」的民主集中制選出來的,也是「民主」,更是「選舉」,當然習主席和「獨裁者」,八捍子打不著! 從此中國外交部的發言人更可義正辭嚴,洋洋得意的說:中國是民主國家,而且肯為世界民主力量的增進而努力。我們可以在此繼續「連連看」:所以空母、先進的戰機,圍著台灣繞,是為了「民主」:軍援俄羅斯侵略烏克蘭,購買俄羅斯石油,避開西方國家、聯合國,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讓普廷有力量繼續侵略烏克蘭,也是為了「民主」? 台灣有政論家,大聲疾呼台灣人民,可不要被國民黨新科鄭主席騙了!鄭主席只是想藉選擧勝利、上任的絕佳機會,向上國的習大主席「表忠」,「輸誠」,她哪在乎「民主」的學說,這是超出她的智能想像。有人說:池小王八多。要向天公比高的大人物會在乎小池子裏有甚麼小動物 ? 權力是務的政客,只相信「成者為王,敗者為寇」:成功者的獨裁者也會成為「民主鬪士」,有了「民主」,世界「和平」水到渠成,所以他們可以振臂高呼他們奮鬪的是「民主」,更要走向世界和平! 鄭主席是亂世污流中的一丁點泡沫,歷史破碎的只會是泡沫。可憐無知的國民黨命卻要變成祭台上的犧牲,陪上百年歷史的聲名。剛卸任的朱主席您幹嘛花大精神寫「國民黨的百年史觀」。新上任的鄭主席只要連環發炮,您的「史觀」立即灰發煙滅 ,像是一堆費紙!誰理您的「民有、民治、民享」的民主 ? 作者: 徐吁

Recent Posts

藍營的「大頭腦」要她收歛大嘴吧 !

藍營的「大頭腦」要她收歛大嘴吧 !

藍營少有的「大頭腦」要國民黨新科主席,不要再放言無忌,好好的收歛大嘴吧。 「大頭腦」語重心長,你我小公民們都可以了解,新科主席「新人新政」,權力剛上手,怎麼可以不把心中積鬱多年的怨憎、靈魂中真正信仰的,一吐為快,大白於天下 ! 俗話說,「嘴大吃四方」,嘴大可不是缺陷,—— [...]

More Info
不是誰的附屬,而是文化共生─淺談台灣多元文化的綻放

不是誰的附屬,而是文化共生─淺談台灣多元文化的綻放

  近期徐國勇一句「中華文化是台灣文化的一部分」引發熱議,有人指為「媚中」、有人讚為「理性」、亦有衛道者稱其「扭曲歷史」,但若從文化學、歷史學與社會科學的角度冷靜分析,這句話其實揭示了台灣文化的本質真相即台灣並非中華文化的延伸,而是吸納中華文化後重新內化、再創的新文明體系。 [...]

More Info
台灣文化,是我們的生活與靈魂

台灣文化,是我們的生活與靈魂

在那個還沒有自由的年代,一群知識份子開始用文化喚醒人心。有人辦報,有人開講座,也有人走進街頭,把「做自己的人」這句話說給社會聽。那不只是知識的分享,而是一種要讓人重新抬頭、認識自己土地的努力。那時的台灣,雖被外力統治,卻開始從閱讀、戲劇、母語裡慢慢長出自己的聲音。這場文化覺醒,讓人懂得文化不只是傳統,而是生活裡對尊嚴的追求。 [...]

More Info
山雨欲來風滿樓:國民黨三都市長抵制新主席就職大典

山雨欲來風滿樓:國民黨三都市長抵制新主席就職大典

國民黨三都市長拒絕參加鄭麗文新主席就職大典。侯友宜、盧秀燕、張善政,不約而同,拒絕出席就職大典。台灣人民都心知肚明三大市長抵制的理由。 只有馬英九前總統會中感動的涕泗橫流,台灣人民也沒有忘記馬前總統的左右手(新科國民黨副主席)馬不停蹄,即時到中國稟報。 山雨欲來風滿樓,無風不起浪,看來國民黨是分裂定了,道不同不相為謀嗎!只是誰都不想首先口出惡言,就等2016年台灣人民的決定再說! [...]

More Info

搜尋

精選文章

川習會的中美矛盾是戰略,不是貿易!

2017-04-08 韓非

八仙樂園爆炸案:缺乏常識造成的災難

2015-06-28 異想

彰化縣民輪替後的哀與愁

2016-03-06 許家瑋

新文明病:儲物症(Hoarding disorder)似正在增加

2015-04-13 楊庸一

訂閱本站

輸入你的電子郵件訂閱新文章並接收新通知。

Powered by WordPress | theme Dream Way
Powered by WordPress | theme Dream 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