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水貂或人類,為求快速擺脫疫情,甚至是政府面子好看而濫用疫苗,都會造成災難。不太能防止傳染,品質欠佳的疫苗,不該有被普遍使用的機會。
COVID-19(武漢肺炎、新冠肺炎)除了人類以外,也能感染多種動物,其中水貂(mink)受害慘重。疫苗為了阻止疫情被大量使用,人類之後,水貂等動物的疫苗預計也將問世。疫苗接種策略的討論不少,同樣值得注意的是,若是錯誤使用疫苗,反而會造成更多危害。
不論人或動物,疫苗主要有兩大任務:第一,減少或消滅病情。第二,減少或消滅傳染。
理想上,打過疫苗的人或動物,本身應該不會感染而發病,也不會再傳染給其他個體,達到這般效果的疫苗英文稱為「sterilizing vaccine」。
現實中,完美的疫苗很少。大部分疫苗能減輕感染後的症狀,甚至是幾乎免於發病,但是很少能完全避免再傳染。
對人類來說,能減少感染後的傷害很有意義。但是假如症狀輕微之餘,仍然保有相當的傳染力,對於整體疫情控制不見得是好事。武漢肺炎的多款疫苗使用至今,看似能避免絕大部分重症,應該也能相當程度地降低傳染機率,不過詳情仍有待蒐集與分析更多資訊。
不同感染者病情差異明顯的疾病,疫苗仍然有限的時候,減少殺傷和避免傳染這兩大目標可能互斥,必需做出取捨。觀察指出,最容易傳播病毒的是中年人;老年人傳播與感染的機率都比較低,一旦感染,重症與死亡率卻高出很多倍。
理論上,倘若避免傳染最重要,接觸他人機率高的中年族群應該優先接種。如果首要目標是減少傷害,疫苗便要先留給老人等高風險群。而現實世界中,誰先打疫苗有很多考慮因素,沒有絕對正確的作法。
有個折衷作法是,每款疫苗效果不同,有些款式也許能避免絕大部分重症,卻無法免於傳染;這類幾乎能消滅病情,消滅傳染卻力有未逮的疫苗,最適合給高風險群接種。至於能夠大幅降低傳播機率的疫苗,則留給醫療人員、司機等等與人接觸頻繁的族群。如此能兼具消滅病情與傳染,整體防疫效果最佳。
人類以外,還有多種動物會感染病毒。被大量養殖的水貂,和人類一樣是極佳的宿主,被人類傳染以後,還有回傳給人類的紀錄。另一點憂心之處是,感染水貂的病毒發生突變;儘管不太清楚這些突變,會如何影響傳染與殺傷力,跨物種的傳染卻萬萬不可輕忽。
防患未然的態度下,多國採取預防性撲殺的策略,大批水貂不幸犧牲,相關產業也受到重創。在此之下,水貂用疫苗看似能解決困境。
然而,加拿大的獸醫 Scott Weese 表示事情沒那麼單純,對水貂或其他動物錯誤使用疫苗,對防疫反而會造成更多危害。他擔憂的對象固然是水貂,原則卻可謂人貂通用。
如前所述,有些疫苗能免於發病,卻不太能阻止傳染。這樣的疫苗對單一水貂有利,可是養殖場如果存在大批會傳染的水貂,又因為牠們不會產生症狀,而難以判斷疫情規模,便容易成為醞釀病毒的溫床,對人類不是好事。
水貂感染普遍的一大風險在於,有利於傳播或抵抗疫苗的新突變,隨著被感染的個體數愈多,出現的機率將會愈高。配備這些突變的病毒,假如又回傳給人類,將是不可小覷的威脅。
和人類用疫苗相比,動物用疫苗通常沒那麼講究,除了對接種疫苗的動物自己不至於有害外,審查時不太重視其餘項目,而過往市面上也存在一些擺明沒路用的劣質疫苗。
讓水貂打疫苗,必需考慮各種潛在問題。尤其不可操之過急,覺得「反正不會有害」就降低標準,讓品質低劣的疫苗過關,否則後果難料,將對人和水貂都導致更大的傷害。
Scott Weese 認為不應該將疫苗,作為控制水貂疫情的主要手段。除了減少水貂與人的接觸,規劃更佳的防疫措施外,最好的辦法是減少人類的感染數量,也就能降低水貂感染的機率。
不管是水貂或人類,為求快速擺脫疫情,甚至是政府面子好看而濫用疫苗,都會造成災難。不太能防止傳染,品質欠佳的疫苗,不該有被普遍使用的機會。
延伸閱讀:
1. Optimizing age-specific vaccination(連結)
2. Mink Vaccination Against SARS-CoV-2: Good or Bad?(連結)
作者 / 寒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