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民議會

社會觀察 x 獨立評論 x 多元觀點 x 公共書寫 x 世代翻轉

  • Home
  • English
  • 評論
  • 民意
  • 時事
  • 生活
  • 國際
  • 歷史
  • 世代
  • 轉載
  • 投稿須知

非裔女性的經濟學家正式掌舵WTO

  • 國際
  • 時事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態勢尚未緩解,多邊貿易體制面臨重大挑戰,WTO當務之急在抗疫。伊衛拉強調其於COVID-19疫情期間擔任全球疫苗免疫聯盟(Gavi, the Vaccine Alliance)主席的經歷,主張應確保復甦經濟計劃不會透過扭曲生產和傷害貿易規則,來破壞會員對WTO的承諾。事實上,伊衛拉長期從事多年全球疫苗健康領域工作,擁有豐富的國際組織管理經驗,勢必對國際藥廠將疫苗當成發國難財的商業行為有所防範。

世界貿易組織(WTO)於日內瓦時間2月中旬正式任命新任秘書長-奈及利亞籍的伊衛拉(Ngozi Okonjo-Iweala),也是WTO自關稅暨貿易總協定(GATT)轉型以來首位女性秘書長,非裔出身、性別女性、訴求改革、站在開發中國家立場看國際貿易等特質,是國際輿論對新任WTO秘書長的評價,其任期將從今年的3月1日持續至2025年8月31日。

伊衛拉被任命為WTO新任秘書長。 圖片來源:Guardian
伊衛拉被任命為WTO新任秘書長。 圖片來源:Guardian

WTO秘書長連選過程長達半年之久,伊衛拉雖已獲多數WTO會員支持,但美國時任川普政府表達明確的反對態度,支持另一位韓國候選人俞明希,導致WTO秘書長遴選最後階段僵局難解。不過,隨著川普總統競選連任失利,拜登政府上台後表示了對伊衛拉的支持,至今年2月5日,俞明希也宣佈退選,伊衛拉依WTO共識決進一步奠定勝局。

失敗為成功之母:伊衞拉擁有角逐世界銀行總裁之經驗

伊衞拉畢業於哈佛大學,爾後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博士學位,曾是華盛頓的布魯金斯研究所資深研究員與發展議題專家,在奈及利亞是知名的經濟學家,在發展經濟學上有很大的學術話語權,也屬非洲女性學而優則仕的代表。

不過,伊衞拉在奈及利亞從政之路有些顛簸,奈國政敵曾質疑她有美國國籍,非洲集團也懷疑伊衞拉的美國背景能否真正捍衛非洲的利益,但上述爭議隨著時間慢慢消逝。2003年至2006年期間,伊衞拉擔任奈及利亞的財政部部長,之後擔任外交部部長,爾後轉向國際組織發展。

2007年後出任世界銀行(World Bank)工作,並擔任過世界銀行副行長兼秘書長,至2012年3月,她在非洲聯盟支持下,作為首位女性及非洲國家代表競逐過世界銀行總裁。競選世界銀行總裁雖失利,但伊衞拉在國際政經的名號逐漸響亮,伊衞拉尤其與北京當局關係向來良好,導致他雖有美國名校學歷加持,但美國川普政府早就對她有傾向中國的疑慮,在WTO秘書長遴選上寧可支持韓國的俞明希。

WTO秘書長究竟傾中或傾美?國際輿論永遠有話題可作

WTO秘書長遴選過程來看,若說俞明希是黑馬之姿挑戰秘書長大位,伊衞拉則是最有勝選優勢的候選人,外媒評論為最有競爭力角逐者。筆者認為伊衞拉有三項特質受到矚目:

首先,外界認為WTO可能傾向推派女性擔任秘書長,改善長期被國際輿論看衰的形象,日後方能推動多邊經貿談判,突破杜哈回合談判的僵局:以農業市場進入、境內支持以及非農產品市場進入等,方為WTO各會員談判最無法達成主要共識之處;

其次,奈及利亞的經濟發展階段作為開發中國家的大國,伊衞拉的出線可能會爭取更多開發中國家對於她訴求改革的支持,但美國所認定制裁中國或設法讓中國重返國際貿易規則的WTO改革訴求,能否應付美國的壓力對伊衞拉掌舵WTO才是最大的挑戰;

第三,《日經中文網》報導指出,從未有非洲出身的女性擔任過WTO秘書長,因此外界大多認同她是強而有力的競爭者,伊衛拉擔任秘書長之後到底是傾向華盛頓或倒向北京?或是稱職地成為可被信任的第三方中立者,新任WTO秘書長舉手投足之間都是國際媒體作新聞的話題。

WTO首要之務在於防疫

事有輕重緩急,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態勢尚未緩解,多邊貿易體制面臨重大挑戰,WTO當務之急在抗疫。伊衛拉強調其於COVID-19疫情期間擔任全球疫苗免疫聯盟(Gavi, the Vaccine Alliance)主席的經歷,主張應確保復甦經濟計劃不會透過扭曲生產和傷害貿易規則,來破壞會員對WTO的承諾。事實上,伊衛拉長期從事多年全球疫苗健康領域工作,擁有豐富的國際組織管理經驗,勢必對國際藥廠將疫苗當成發國難財的商業行為有所防範。

作者 / 林士清

Share this:

  • Facebook
  • Twitter
  • Email
  • More
  • Tumblr
  • Pocket
  • Pinterest
  • LinkedIn

Related

WTO 世界貿易組織 伊衛拉 國際 奈及利亞 秘書長 經濟
2021-02-27 林士清

Post navigation

不論人類或水貂,打疫苗都需謹慎 → ← 罷免黃捷失敗—不意味深藍民粹勢力的消散

Related Posts

怎麼看「新」的柯P ?

還記得李前總統批評過柯P的一段話,李總統是這樣說的:這個人看來沒有「中心思想」,你不知道他在想甚麼,立場是甚麼? 事實上,要超越藍綠,當然要先「不藍不綠」,沒有中心堅持。柯P常自詡他是「白的」,天下人被其所欺,以為他的「白」是單一、純潔的原色,不會變易。問問八、九年前第一次受其「感召」,而選他當台北市長的選民們,八、九年後,是不是仍然這樣想? 「白色」不是「原色」:而是紅橙黃綠藍靛紫諸等諸「原色」的混合,透過「分光鏡」,就可一目瞭然。原來「白色」不是那麼單純、質樸,不是單一頻率。白色是夠複雜,匪夷所思的。孔夫子說「惡紫之亂朱」:夫子的物理學不行,只知兩種「原色」,他大概沒有想到可以亂「正大光明」白色的,居然有七種「原色」之多! 我們可以理解,你我若有柯P的超高IQ ,也很難抵抗「白色」的誘惑,尤其你我若是像是柯P的大政客,志大言大,有野心和理想,怎麼不會在「白光」的照射下,利用之,正其誼謀其利呢?何況柯P不是說過:台灣的選民資質不高,為甚麼不能欺之以白光的「直」呢?從「白光」的七種原色中,可以抽取任一顏色,要白裏透紅、要白中有藍、要白花叢中一點綠,環肥燕瘦,濃脂淡粉,任君喜愛,出入可也:目的可使手段正確! 所以你我台北市民,現在都可以了解,為甚麼他當藍多於綠的台北市長時,時時「劍指」綠營,即使不搭尬的市政問題,也要硬扯「就是因為你們選錯總統!」。今日柯P從台北市長位置下來了,處心積慮選總統,面對的可是「綠大於藍」的整個台灣,可不再是藍色天龍國,八年的那一套不再管用,怎麼辦? 對高IQ的柯P而言,「白光」稍加點「綠色」,有何難為之處?不會有人會說他是「白皮綠骨」的 !—- 只要他趕快拜訪陳前總統,為陳致中公子所受不公正待遇,抱不平,以示同仇敵愾,「墨綠」的那羣人不是就來了嗎?加點綠的,柯爺仍然是「白的」,這叫作「與時推移」,山不轉人轉,反正是黑山白水,細水長流才是正事! 幾年前,柯P有段膾炙人口的名言,他說台灣的年輕世代「有如剛破殼的小鷄」,資質不足,難有所期待!這幾年來,小鷄們是不是長大了,還是仍然是小鷄?我們不得而知,只是聽說新的年輕世代相信柯P是他們啟蒙之師,「阿北」、「阿北」叫個不停,看來仍然是他們最強的母鷄! 其實,這也不能怪柯P「奸巧」!幾年前有篇暄騰一時的文章,文中想像妙禪法師和柯P間的一段對話:——- 柯P對法師抱怨說:我以「白師」為名,沒人相信,說我是居心叵測,白裏透紅,是出牆的「紅杏」;而您只是一身白袍,您說您是藏傳秘宗黑教或是黃教十幾代傳人,沒人懷疑?您只要一出口,法號剛呼,您的男女弟子,立即搖頭㨪腦,一副幸福迷亂的樣子,好像已經進入涅槃極樂世界!孰以致之,法師可否啟廸後進,教導如此法門? 妙傳法師很溫暖的對柯P開示:我是一身白袍,但白袍下的內衣是黃的、黑的、紅的,我怎會告訴人家?不像你以「白教」自期許,卻到處訴說,惟恐天下人不知,甚麼「兩岸一家親」,「夫妻床頭吵,床尾和」,「老美身上有幾根毛,我都知道!」,「你有沒有去過延安,參訪過幾次?」……. 怪不得人家都知道,你裏頭穿的是紅內衣、紅短褲 ! 多年前妙傳法師所傳授的法門,看來柯P終於漸悟,開竅了!如今髪型改變了,衣服穿著也變了,說話低聲低氣,不再咄咄逼人!不再以毛主席為師,無所畏懼!因為他的改變,他的民調也節節攀升,不再是不久前「陪榜」的份! 不要太久,你我不用太吃驚:如果柯P說他出身墨綠家庭,他有墨綠的DNA,—— 到時你會相信嗎?台北天龍國的菁英、智人們當然不相信,他們已經看透他了!可是,中南部除了「牛鬼蛇神」外,還有一羣自以為是、未充分開化的、「義不帝秦」的死硬派( 用台北天龍國的觀點 )—- 這正是「新」的柯P正在尋找的沃土,可欺之以直的「君子國」! 作者:戴震

部修補與正本清源—淺議行政院「中國人民不具中華民國國籍」新函釋

中國籍錢姓男子於2018年來台觀光,騎乘自行車環島時,在高雄路竹遭漏電路燈電擊身亡一案,台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在今年2月中作成第二審判決,維持第一審高雄地院肯認「大陸地區(實際上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也是中華民國人民」的法律見解,據此認定維護路燈顯有過失的高雄市府工務局養工處,須對來台提告的錢男家屬,給付總計463萬元新台幣的國家賠償。 由於第一、二兩審的判決,與台灣一般社會通念普遍認知的「台灣與中國互不統屬」事實顯不相符,第二審判決作成後,旋即在台灣社會引起軒然大波,甚至進一步產生「若判決定讞仍肯認第二審見解,未來會為台灣帶來多少麻煩」的憂慮。為此,從2017年起,就以「減少過度管制阻礙競爭力提昇」等事由,不僅開始整理自身法規函釋、同時也要求下屬各部會同步跟進的行政院,在部份立委透過質詢法務部官員等方式,表達對本案系涉函釋修訂進度的關注的情況下,在5月25日傍晚發布函釋,以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及國籍法規定為準據,宣佈「此後不再將中國大陸人民視為中華民國國民,原有函釋應予停用」,試圖透過發布新函釋取代舊函釋的方式,來解決由於法律規定與法律解釋的曖昧空間,所產生的各種相關法律爭議。 雖然行政院的該份新函釋公佈後,部份媒體、以及認同蔡英文總統「中華民國台灣」概念的蔡總統核心支持層,或在報導中、抑或在社群媒體上,普遍對該函釋抱持正面態度,認為該函釋是「政府終於開始著手,讓中華民國台灣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間的界線明確化」的一大突破;但,請恕筆者直言,透過頒布新函釋來取代舊函釋的方式,試圖解決法律規定與法律解釋存在的曖昧空間、以及此般曖昧空間所可能衍生的法律問題,未免有治標不治本的嫌疑,理由如下: 1.函釋是行政機關就其所主掌業務相關法令,在適用或解釋上有所疑義時,由行政機關自身所作成,並透過發布(向公眾逕行公佈)、下達(下發給下屬機關單位)或回覆等方式,使特定人或不特定多數人,得以知悉行政機關對特定法律問題的詮釋的一種行政文書。 雖然函釋在法律規範體系中,僅具有協助詮釋法律意旨、襄助法律解釋適用的地位,而不入憲法—法律—命令(包含由立法機關在法律中,授權行政機關訂定,對多數不特定人就一般事項具有抽象、對外效果的法規命令,以及原則上僅具有內部的上下關係或作業規範等機能、不對外發生直接效力的行政規則)的法規範體系之中,但由於函釋具有「呈現行政機關對特定法律問題所抱持見解」的機能,因此也容易被法院判決等實務見解援引、作為支撐其判決證立的論據。 但,變更行政機關的函釋,較法律的制定及修正,在程序上更加簡便得多,原則上,只需要「行政機關就同一法律問題的見解發布新的函釋」即為已足,而不如法律的修正,必須要經過職掌部會先行審議、職掌部會通過後送交行政院院會,行政院院會通過後送交立法院進行第1~3讀,中間還可能遇到黨團協商及冷靜期等等的狀況;也因此,雖然民進黨政府的行政院作成「不再將中國大陸人民視為中華民國國民」的函釋,但如果明年大選選後執政權落入任一親中政黨之手,該函釋仍然有可能被後任政府再行變更。 2.另一問題是,本次新函釋的適用對象是所謂的中國大陸人民、亦即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民,但卻未連同中國的2個特別行政區—香港及澳門—一併納入規制範圍內。 雖然從相關主管機關(特別是陸委會)近1年多以來的政策等活動軌跡,可以合理推定主管機關有另外的打算,很有可能不願意把所謂人道救援港澳民眾的管道在此徹底關上,反而還想繼續開放他們來台就學、就業及定居;但,港澳地區作為中國當局洗人口身份管道的狀況,並沒有發生什麼制度上的改變,不僅單程證的制度依然存在,而且香港及澳門2特別行政區當局的護照核發更是黑幕重重,外界及他國很難掌握其具體狀況。 說得更直接一點,若民進黨政府再不將港澳這條管道封堵住,中國與其港澳當局,還是能夠透過既有的單程證等機制,讓更多中國人取得港澳永久居民身份,進而循台灣這端現有的管道,讓那些擁有港澳永久居民身份的中國人,取得中華民國國民身分證,結果可能沒有比新函釋發布前好多少。 3.更嚴重的問題是,本號新函釋只是更動行政院以降各相關機關,而未就中華民國憲法及其增修條文、「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間人民關係條例」(以下簡稱「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港澳關係條例,以及國籍法等憲法及相關法律條文,進行通盤的調整。 於是,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前言「為因應國家統一前需要…」的文句,結合該增修條文第11條「自由地區與大陸地區間人民權利義務關係及其他事務之處理,得以法律為特別之規定」的部份依然存在,而且也繼續成為馬英九等極(被)統派政客、以及中華民國司法系統內認同中國的司法官們,操作其「一中憲法」及「一國兩區」等與台灣國際法上地位嚴重相違、也顯然與台灣社會通念相悖反的概念,甚至將這些概念應用於司法實務判決的基礎。而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也沒有就所謂大陸地區人民(=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取得中華民國籍與身份證的程序,做出較國籍法及「出入國及移民法」更加縝密的特別決定,所以所謂大陸地區人民能否取得中華民國籍及身份證,也就必須回歸國籍法及「出入國及移民法」的規定來做審視。 另一方面,該號函釋只就憲法本文第3條、國籍法及「出入國及移民法」第3條第1款等條文規定綜合參酌,最後得出「具有中華民國國籍者,為中華民國國民,中華民國國民係具中華民國國籍且居住於台灣,在台灣地區設有戶籍、或在台灣地區無戶籍者」的結論,但還是沒有處理「為什麼憲法增修條文第1條及第11條,會有大陸地區及台灣地區不同地區之分的設計」的大問題,結果還是會讓有心的中華民國公務員及司法人員,能夠配合中國當局的對台滲透擾亂等意圖,從中操作「兩岸一中」等概念,並將之應用在具體案件的裁判上,對台灣的整體公共利益福祉,造成不利的影響。 因此,依筆者管見,在當前國際政治格局仍多認為台海雙方應維持現狀,距離普遍肯認「台灣住民有權循住民自決程序,啟動建國制憲程序」,仍有相當長的一段路要走,因此台灣也還無法透過建國制憲的手段,徹底全面翻新法制的情況下,暫時性的正本清源之道,毋寧應該: 1.對中華民國憲法與增修條文進行相當幅度的調整,將增修條文更名為「中華民國台灣憲法暫行增修條文」,前言「為因應國家統一前需要…」更動為「為因應國家發展之需要…」;將增修條文中帶有「中華民國自由地區」的所有字句,一併改訂為「中華民國台灣」;並將增修條文第11條全文,改訂為「中華民國台灣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雙方國民之間的權利義務關係、以及其他事務之處理,應由法律為特別規定」;甚至可以考慮凍結中華民國憲法本文全文,以增補過後的「暫行增修條文」,作為台灣正式啟動建國程序前的暫行過渡性憲法。 2.有鑑於中國當局在港澳的一國兩制,已較施行之初出現明顯惡化情狀,甚至可以說僅存形骸,繼續照港澳關係條例的原條文施行下去,將會對台灣的安全保障造成重大負面影響,因此,應該依據港澳關係條例第60條第1項規定,由行政院報請總統凍結港澳關係條例全部條文之適用,並在報請日起10日內,將附完整說明的凍結決定送交立院、由立院審議並追認;而後將港澳關係條例,與原有的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整併,基於台灣安全保障優先的立場,將整併翻修後的新法改稱為「中華民國台灣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關係法」,送交立法院進行後續立法程序。 3.連帶調整「國籍法」與「出入國及移民法」,大幅限縮中國暨其港澳民眾可得入境台灣的情況,並就中國(含其港澳)籍民眾為台灣人之配偶,取得居留、永居及身份證資格的要件加嚴,時程盡可能拉長,甚至可以考慮「除殊勳及確有專技之人才特別歸化以外,中國與其港澳籍配偶,視其有無良民證、資力及學歷等資格要求,僅能對其核發1年以上、數年以下之短期居留,期滿前須接受移民署審查,決定是否能夠延展居留資格」的特別規定。 只是,可惜的是,民進黨政府在這7年間,浪費立法院多數及中央執政下,包含修憲倡議及台灣社會對港澳等修法訴求在內的種種機會,修憲最後連「18歲公民權」的部份也未能過關,法制上的諸般漏洞也依然存在,2024年大選關卡又即將在7個多月後到來,目前又須以確保非親中政黨執政及立院多數為第一要務,中、港、澳相關法制的積弊,恐怕又至少要拖到2024年年初政局大致底定以後,才有修正的可能性。 作者/吳哲文

民進黨的立委提名策略必須從長計議:不能只有聲量沒有價值

民進黨近期因應立委選戰提名布局,組成民主大聯盟,並以此目標作為民進黨艱困選區的提名人選。但第一批徵召名單出爐,徵召吳崢、李正皓、曾柏瑜參選新北三個艱困區,其中李正皓是以無黨籍禮讓方式競選。此外,目前也傳出擬徵召雞排妹、黃捷參選台北市中正萬華、高雄左營楠梓。上述人選光譜多元,聲量似乎是唯一考量,這跟民主價值似乎無涉。接續的提名策略務必要從長計議,爭議人選是否值得黨中央背書,亦都必須再做三思。 首先,剖析這三位新北徵召人選。先拿爭議較小的曾柏瑜來說,在太陽花時代就出名,如今太陽花運動已經歷時近十年,其光環已消失殆盡,曾柏瑜參選必須要有更清晰的訴求理由。但她過去換過二個政黨,且在2018年新店議員敗選後已淡出幕前,甚至連2022年議員選舉都沒有登記。民進黨選擇她再戰還可理解。 至於吳崢,兩度在台北市議員選舉落敗,但都是在當選邊緣,他值得一提的就是在2018年台北市長選舉支持姚文智,沒有在大浪當頭選擇投機,尤其可敬。不過,民進黨應該要鼓勵的是,年輕人越挫越勇,從哪跌倒就在哪站起,跨區中和參選,不但其太陽花光環已不存、甚至還可能是負面因素,特別是中和落選後如何再回北市競選,都讓人擔憂。但其實,現任新聞部主任張志豪就是出身在地中和,去年議員選舉惜敗,黨內應當優先提拔,卻反往外找人,令支持者及黨內同志恐都感到寒心。 至於關鍵的是李正皓,作為政論節目名嘴,他立場時常搖擺,在不同台就罵不同黨以滿足所有客群。未來,他恐怕也只會成為另一個已經離開民進黨的郭正亮,這對黨發展而言是否正向?更不用說李正皓過去是「馬金體系」,一路重點栽培的明日之星,賦予其青年部處長重任,還排入國民黨不分區立委名單內,四年前成為親民黨郭家軍,如今又再切換為民進黨友軍,對民進黨許多支持者都感不平。而像是雞排妹或黃捷,前者是高聲量也高爭議的辛辣代表,後者不只跨區更在2018年挺韓國瑜當市長,假設接下來提名成真,都重損賴清德領導威信,未來凝聚支持者向心力將難上加難。 任何政黨都必須意識到,每次提名或禮讓人選,都是在表現該黨的價值。賴清德上任打出改革三枝箭,目標是要讓人煥然一新。如今提名人選,恐添價值錯亂的印象,過去和柯文哲、時代力量禮讓合作,下場殷鑑不遠。未來黨部的提名必須更加小心,不要純為爭取年輕人或圖聲量,就把高聲量納入考量,必須整體研判價值和黨的立場是否相符。否則高聲量恐隨高爭議,去年林智堅聲量全國第一卻也使黨一敗塗地。黨部提名小組務必從長計議,盡早撤銷錯誤人選,更不可在後續再犯類次錯誤! 作者/慎之

騙票、騙錢

國民黨台北市議員徐巧芯、立法委員王鴻薇連日猛攻民進黨與「不動產借貸媒合平台im.B」掛鉤,並曬出包含副總統賴清德、台南市長黃偉哲在內曾與爭議人物合照的照片作為證據。尷尬的是,除了已退選表示清白的陳歐珀,其他證據僅有合照、甚至大型餐會照片,過於牽強。 難怪仔細搜尋就會發現,詐騙集團關係人也與曾與台北市長蔣萬安、桃園市長張善政合照。連剛獲得徵召代表國民黨參選2024總統的新北市長侯友宜,也被發現與另一起亞太國際集團詐騙主嫌秦啟松有多張合照。 這類淺碟的指控,多是曇花一現,難以延續揭弊、打弊的主旋律,民進黨基本較少見類似的指控,遑論政治攻防。若真要操作,至少要如前立委黃國昌按階段提出指控再請君入甕,由無償使用服務處在連結提供座車,才能塑造民眾對金主、政治、金權勾結的傳統想像。 若以議員、立委公職身份,卻僅有查詢合照的政治能力,如同鍵盤柯南只會肉搜,恐怕辜負人民對民代的期待。尤其,單純以合照影射貪腐形象,賺到新聞曝光與政治仇恨的聲量,與詐騙集團愛找名人合照有異曲同之妙。 這類政治人物與詐騙集團都是創造名聲的高手,關心的是哪些名聲故事可以帶來最大的衝擊,而不是問題的實質內容。政治人物憑藉這類合照打擊對手名聲,加強自己正義的品牌形象,吸引選票;同樣詐騙集團也利用合照,建立虛假的社會地位,宣揚品牌的正當性,吸引投資。 某種程度,政治詐騙與金融詐騙區別不大,不料還是有政治人物被詐騙集團利用。在社會既有的標準、價值觀、信念及規範所構成的系統中,名人效應提供個人與組織的正當性,甚至詐騙集團與候選人根本不需獲得多數人的認同,只要目標族群的認可即可詐財、當選。 眾所周知「別人怎麼說你,比你怎麼說自己更有影響力」。但只要肯花成本,不難有效地提高自身曝光度,影響別人如何說你。多數人不願意承認,朋友交往有強連結、弱連結之分,究竟與政治人物是熟識,能夠「找得到人、說得上話、辦得了事」,還是弱連結的點頭之交,甚至臉書網友。部分人單憑合照就指控誰「跟某某某很熟」,腦補其與之勾結,不是騙錢而是騙票。 作者/斯提尼

Recent Posts

怎麼看「新」的柯P ?

怎麼看「新」的柯P ?

還記得李前總統批評過柯P的一段話,李總統是這樣說的:這個人看來沒有「中心思想」,你不知道他在想甚麼,立場是甚麼? 事實上,要超越藍綠,當然要先「不藍不綠」,沒有中心堅持。柯P常自詡他是「白的」,天下人被其所欺,以為他的「白」是單一、純潔的原色,不會變易。問問八、九年前第一次受其「感召」,而選他當台北市長的選民們,八、九年後,是不是仍然這樣想? [...]

More Info
[轉] 總統立院國情報告的根本解方:修憲讓總統權責相符

[轉] 總統立院國情報告的根本解方:修憲讓總統權責相符

近日,因為民眾黨、國民黨總統候選人柯文哲與侯友宜相繼提出,總統應赴立法院進行國情報告,有關憲政爭議的質疑,成為近日攻防焦點。相較於我國目前運作的半總統制,總統在憲政定位上不向立法院負責,而是由行政院長面對國會。如今各黨拋出國情報告,背後更深層的原因,應該是希望讓總統能更貼近民意,能夠向國會負責。然而真正該做的其實是憲政改革,要不就讓總統制或內閣制,成為我國憲政體制,讓真正的首長面對國會。 [...]

More Info
部修補與正本清源—淺議行政院「中國人民不具中華民國國籍」新函釋

部修補與正本清源—淺議行政院「中國人民不具中華民國國籍」新函釋

中國籍錢姓男子於2018年來台觀光,騎乘自行車環島時,在高雄路竹遭漏電路燈電擊身亡一案,台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在今年2月中作成第二審判決,維持第一審高雄地院肯認「大陸地區(實際上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也是中華民國人民」的法律見解,據此認定維護路燈顯有過失的高雄市府工務局養工處,須對來台提告的錢男家屬,給付總計463萬元新台幣的國家賠償。 [...]

More Info
民進黨無厘頭式的立委提名策略

民進黨無厘頭式的立委提名策略

近日民進黨立委選舉推舉吳崢選新北第8區、曾柏瑜選新北第11區、並與李正皓合作選新北市第9區,外傳林飛帆、鄭家純、黃捷等人也被納入立委提名人選。看完這一則新聞,我想唯有「無厘頭」才能形容民進黨的提名策略。 [...]

More Info

搜尋

精選文章

川習會的中美矛盾是戰略,不是貿易!

2017-04-08 韓非

八仙樂園爆炸案:缺乏常識造成的災難

2015-06-28 異想

彰化縣民輪替後的哀與愁

2016-03-06 許家瑋

新文明病:儲物症(Hoarding disorder)似正在增加

2015-04-13 楊庸一

訂閱本站

輸入你的電子郵件訂閱新文章並接收新通知。

Powered by WordPress | theme Dream Way
Powered by WordPress | theme Dream 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