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觀察 . 獨立評論 . 多元觀點 . 公共書寫 . 世代翻轉

  • Home
  • English
  • 評論
  • 民意
  • 時事
  • 生活
  • 國際
  • 歷史
  • 世代
  • 轉載
  • 投稿須知

[轉]【書摘】《我們這一代:七年級作家》-上

  • 歷史
  • 民意

(編按:本書為集結26名七年級作家以不同筆法試圖嶼社會對話,描繪七年級生處境的文學作品合集,書摘從中挑選兩篇刊登)

 

圖片來源:想想論壇
圖片來源:想想論壇

〈穿行,在訴訟、防禦與責任間〉

 

二〇〇七年我從醫學院畢業。當身後出現了跟診醫學生,且全是八年級生,我才意識到,此刻,醫院上線的,正是七年級大軍。

當你住院(希望只是假設),有天深夜胸悶、冒冷汗,按了呼叫鈴,來看你的不太可能是三、四年級生,少數是五年級生,部分是六年級生,但機率最高的是七年級生。

那本該是蓄勢待發的。但人們說,這是一個崩壞、撤退與冷卻的年代。

二〇〇〇年我剛進醫學院,那時不流行「五大皆空」。迎新那天,我隱約聽見隔桌學姊,說著招募五人的兒科住院醫師,十五人競逐;同桌學長說,他想走外科,特別是創傷科,他成就於碎裂肢體出院後的重組如初。那一年,我聽見的是對五大科的壯志。同學說,這比較有當醫生的感覺。

而後,一屆屆的學長姊畢業了。我們打聽去向,學業頂尖者多以皮膚科為志願;但仍有不少人選擇五大科,在見習時,我看著他們主持會議,口條清晰,英語流利,在病房面臨決策時,沉穩不失明快。他們深具責任感,沒有下班的概念,只知病患有狀況得處理到底。一段時間後,一則則消息傳開,有人離開五大科,理由:生涯規畫。其中有人還帶了件不愉快的纏訟。

約莫此時,「防禦性醫療」的概念四方飄蕩,外在局勢已成形,內在信念鬆動著。這光景和初進醫學院時已不同。

實習最後一個月,我來到心臟外科。負責的總醫師R,給我一種「碩果僅存」的感覺,這和整形外科擁有多位總醫師、住院醫師的「瓜瓞綿綿」師徒族系很不一樣。

R見我來,竊笑:「要好好abuse你!」

「Abuse」是行話,指所有雜事推給你、操你,日以繼夜,無限度地。我知道這是玩笑,現在想來卻荒涼。大刀小刀,R五天內至少四天上刀,過一種刀房、病房、加護病房的連線生活,就算下班,手機也得開著,讓護理傳報病患實況。工作其實從未停止,只是以另一種形式,延伸至私生活。

有次我們進了刀房,由於病患狀況不穩定,就這樣一路手術到中午、下午,然後天黑。

「學弟,先下刀吃飯吧。」R說。

手術仍在進行。飯後我又上刀。

「學弟,先回家吧。」R說,時約晚間八點。

我回到病房,補齊今日未竟之事,回家沖澡後便陷入昏睡。我不知道他後來幾點下刀,但知道隔日他準時主持晨會。

畢業後等待服役前,我來到東部,參與T教授的手術團隊。T,三年級生,任職於北部某醫學院。

「退伍後,來台北找我吧。」有天他在刀房對我說。他還說,會把我訓練到總醫師,再退休回舊金山。

我謝謝T對我的看重。為了這看重,我踟躕反覆,喜悅也折磨。或許因為個性傾於多慮,我害怕失誤,無法承受手術台上幾乎不能犯錯的壓力,後來並沒去面試。

那段時間,T打過幾通電話給我,知道我不會去台北,總說:「沒關係,再考慮看看,想來隨時和我說。」

後來我與T的關係就淡了。有天突然想起他,google去向,我愣了一會。那是一則判決,指出好幾年前,某病患車禍,胸腔重創,當時非值班的T剛好來院探視病患,順道被照會,之後接手。後來病患狀況惡化,安排胸腔鏡。T在術中將病患翻身,致頸椎骨折脫位,脊髓損傷,癱瘓,家屬求償近三千萬。而後,法院認定T未注意頸椎可能受傷,判賠千萬餘元;刑事部分,則以業務過失致重傷害罪判刑五個月。

這些均是二手的媒體引述,我不清楚實情。但讀了判決,內心相當複雜。我能理解身為病患家屬,對家中全癱病患日後遙遙的照護煎熬;但另一方面,當我想到T的熱忱,最後被定罪,成為灰,為什麼當初要接手?可以拒絕嗎?只因使命仍熾熱,他不會踢皮球。

徒刑是巨大的羞辱。善意的出發點,最終與毒品、酒駕、黑心油等邪念繁衍的果,統稱為犯罪。

而讓人絕望的,是將善意曲解為惡意。

這是訴訟的年代。這也是濫訴與濫訟的年代。無饜的求償。

大宗的、小樁的。人命的、權益的。甚至一句話,被侵犯了、受屈了、抹黑了,提告。

告,有時是捍衛底線,在撤退之前,為可能的勝算伸張、反撲。

我常聽朋友轉述這類的對話。

「頭痛很久了,可以排電腦斷層嗎?」

「配合病史症狀不需要,也不符合健保規範。」

「為什麼不符合?我規矩繳健保費,要個檢查也被刁難,你能保證我腦中沒長什麼嗎?要是有,告你,告到底!」

又如咳嗽。

「我咳嗽三天,請照X光。」

「呼吸音正常。急性呼吸道感染,可再觀察。」

「你不照X光,萬一肺中有腫瘤,你要怎麼賠?」

有時,就醫是要醫師擔保一件事,為那微乎其微卻可能存在的或然率下注。然而頭痛人多,咳嗽亦多,顧及有限資源與健保核刪,豈能無條件開立檢查?

而未到法律途徑的,叫投訴。

L,七年級生,我的客運司機朋友。每天三趟車班,北部中部往返,一天就在車上過了。有回駕駛不停南崁的班次,不知情的乘客以為班班停南崁,要求下客,L堅拒,之後遭投訴:服務不周,態度惡劣;又有次從總站準時發車,一位乘客未上車。不久公司遞來申訴函,請他回覆。

他守著規章,不容人情轉圜,有稜有角,工作起來卻也費力。

院長信箱、抱怨專線,投訴充斥在各行各業。正向來說是督促品質、高舉正義,但浮濫了就流於會吵的有糖吃—伸張受屈的細節,模糊理虧的根本。

這些年,我們很習慣醫院舉辦這類的演講:「減少醫糾從溝通做起」、「創造醫病雙贏的時代」。七年級醫師踏進醫院的那刻起,其實已是醫病關係變遷後的年代。他們面對一種雙向的醫病關係,必須回應病患不一的期待:或獲得所要的醫療、或索問一個症狀解釋、或驗證自身的揣測。許多決策以前,必須溝通,分析利弊,這和早期醫病間那種單向、專制、服從式的關係很不一樣。

我想起外公曾吃一種抗血栓藥,有天胃出血解黑便,仍虛弱地吃著。

「為什麼還吃?」

「醫師沒說可以停。」經歷日治的他,對醫師畢恭畢敬,有時回診會送上幾瓶日本買回的酒。幾次藥忘了吃,還帶著罪惡感,向醫師致歉;當他問了醫師困惑多年的膚斑,醫師沒回答,僅以一條藥膏帶過,他就安靜下來,不再追問。他是客氣的。

他讓我看見那個時代的醫病光景。但事實上,七年級醫師並不期待、也不習慣那樣被捧高如皇的位置。他們不太會有架子,他們要的也只是一份職業上的尊重與體諒。

這些年,一班班的七年級醫學生畢業了,陸續接受專科訓練,「五大皆空」這詞火紅了;走在放榜後的補習街上,八年級的三類榜單,已非醫學系獨霸,牙醫系紛紛追過醫學系。血汗、過勞、挨告、總額,聽見這些,看見這些,在政策擺布下,儘管他們抗議,最終還是安靜返回崗位待命。

絕望、出走、崩壞,故事還在待續。但我知道,仍有許多一線醫師、護理師、藥師、放射師、醫檢師,守著醫院邊邊角角,值班,交班,再值班。春節連假九天、清明補休一天、五一勞動節放假,他們哪管這些,那是另個世界的曆簿。班還是要輪,醫療不能停,想起病床邊仍存有感激的微笑:「謝謝,辛苦了。」彷彿還是得繼續下去。

有時我在夜裡收到簡訊:「要進刀房了!」當年大學朋友,如今成為婦產專科醫師,假日裡頻繁支援台東、南投急診。幾個小時後,傳來簡訊:「剖腹產,雙胞男嬰。」我替她感到開心。

有時臉書上,當年的同學,如今成為內科主治醫師,抱怨支援急診時,在不知情下,被病患家屬錄影、錄音,並咆哮將請高層關切、訴諸媒體。但他抱怨後,又回歸工作。

有時我看見客運司機L的臉書打卡:睏,來去睡,在台北市。我知道他平安將乘客載抵台北,明早又得載客南下。

這社會習慣檢視七年級生的抗壓、22K、啃老、縱樂。七年級或許有人還帶著生嫩,但七年級也有很多人已在社會放了責任。

 

作者:黃信恩

文章來源:想想論壇

 

Share this:

  • Facebook
  • Twitter
  • Email
  • More
  • Tumblr
  • Pocket
  • Pinterest
  • LinkedIn

Related

2016-12-25 新公民議會

Post navigation

[轉]【書摘】《我們這一代:七年級作家》-下 → ← [轉]「8+9」不只有義氣!

Leave a Reply Cancel reply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

Related Posts

真正的寧靜是自律

或許有感日本公共運輸上的安寧,台灣高鐵也推出寧靜車廂,結果橘逾淮為枳,上路沒多久只看到字面,未見到真正涵義,小孩在車廂內哭鬧,即遭高鐵人員舉牌告知此乃寧靜車廂,只好閃躲到他處,在不然就是遭到其他乘客告誡。面對此交通官員表示,寧靜車廂真正意義並不是無聲,對小孩和身心障礙者也會給予包容,主要的對象仍是成年人。   若要簡單又一針見血說出寧靜車廂意義,就是成年人的自律,那以此來看該寧靜地方其實不是只有大眾運輸,而是所有的公共空間和可能產生互動地方。若只有高鐵一節車廂內才有輕聲細語,踏出車廂外面對的是獅吼功震耳欲聾,回到家中得不時面對鄰居大聲叫罵吵架,在不然就是把地板當成舞台,有如五雷轟頂傳來,甚至到公共圖書館內閱讀,三不五時就有屁孩學生高聲談話,粗俗無禮如蠻人般讀者動輒製造噪音,經人勸阻便惱羞成怒,那不禁要反問,若人的素質不能自律和提升,連辦個喪禮都要「吵死人」,日常與人溝通、講理,也有如討面子硬要搞成和吵架一樣,那靈魂躁進的台灣社會,真能在寧靜的自修、自省中去思考人生和未來嗎。   高鐵寧靜車廂就如在網路時代中許多人談論的手機公害,真正的解方不是上課前,老師把學生手機集中管理,又或者學國外過馬路聽、滑手機要開罰單,而是人一但走出家門到社會,就該拿出基本的自律,若無此精神那就是自私的公害與亂源。可是在日常生活中,天天可見在公車上有人用手機擴音看YT影片,強迫累了一天的你得收聽。在辦公室思索如何寫企劃案和看公文內容時,有同事用手機或電腦喇叭開到最大在收看,一付旁若無人又唯我獨尊的自大心態,這些比無知小兒在寧靜車廂內哭鬧還惹人厭煩,請問此種日常當有自律都做不到,那高鐵寧靜車廂根本就是一種反諷,這是一個靜不下來的島國、島民,永遠停留在短視近利和交相賊的投機狀態中。    真正的寧靜和不干擾他人,是一種自律的文明,更是一種學會用腦和用心去經營的人生態度,但很可惜從高鐵寧靜車廂和衍生的風波中,台灣社會只學到靠他律和棒喝,也只學到皮毛和治標不治本,因為真正的噪音是人心靜不下來,最後都活在自囚自虐中,說穿了這根本是相殘又無自知的錯亂啊。 作者:張勳慶

國民黨內的「哈瑪斯」

國民黨有「次團體」,稱其為「哈瑪斯」一點也不為過:衝撞、激進、造反有理,改革那需要甚麼腦袋?國際強權政治,他們要見誰,誰都會來見?年輕的國民黨員從來沒有這樣爽過,high 過? 袒胸露背笑迎春,白缷武裝,「和平」就會自動到來!幹嘛花大錢,買武器,以防不測?我是中國人就是最犀利的、最現代的武器,中國人不打中國人嗎!連防彈馬甲都可以不用。對了,馬前總統您說要「戴著鋼盔往前衝」,總統!連鋼盔都不用戴了! 民國三十七年,國共戰事,國民黨不利,反共的蔣總統下野,國民黨政府從社會各界,各黨各派挑選名流、俊彥、學者、政論家,組織個「和平談判團」前往北方求和。結果呢?「和平談判團」求和不成,反而滯留不歸,「投匪」了! 你認為這種事不會再發生嗎?設想鄭麗文被選為國民黨主席,她組織個「和平代表團」前往大陸求和?會不會歷史重演,代表團也「投匪了」!忠黨愛國的國民黨員你們可要小心,選了鄭麗文,如同騎上老虎背,上下不得;即使下得來,必遭虎吮,可以想像這滋味一定不太好受 ! 年輕的「哈瑪斯」一定不在乎「暴政猛如虎」之說。如果他們是「老虎」,我「哈瑪斯」就是「武松」,武松打虎,你沒有讀過?誰怕誰來著 ?—— 何況「虎毒不食子」,只要自己承認自己是乖兒子,搞甚麼「主權獨立」,喪心病狂。現在鄭主席快出來了,一清天空迷霧,大放光明! 「哈瑪斯」們,現在且慢「意氣風發」,欲和天比高,嘴硬!以為你們最可怕的、最可惡的敵人是民進黨,打倒它了,天下就自然就太平了!你們沒有聽說過「兔死走狗烹嗎?」:天下最可笑的是「吃狗肉的」,有朝一日,居然會被人當「狗肉」,烹而食之 ! 若歷史大不幸,「紅統」之後,「人民最大」,「唯一代表人民的是共產黨」,所以「人民有服從黨領導的權利和義務!」—— 台灣年輕世代,,你們可以再用對付民進黨那一套,來對付共產黨,看人家怎麼對付你?可不要像不知廉恥何物,只知一昧舔共的館長之流:舔人家的,當然只會和只敢說香啊!香啊 !真是「見笑」! 世論「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也不要只論年輕「哈瑪斯」:你認為眼前那麼多號稱從乾嘉時代就移民台灣的根深蒂固的中國人、「無髮無天」的蛋頭學者,帶著暴民(或者人家說是義民),衝撞司法機關而被判刑的盲流領袖,—— 各門各派的讀書人多矣!你認為他們的表現會比「館長之流」好嗎 ? 這些讀書人人的盲點,自以為他們那一套,就能治國平天下。把這些人放置於「技術專政」的現代世界裡,真能「治國平天下」?可悲的是:歷史經常會出現相信此等人種的「年輕世代」,以世代交替為名,翻雲覆雨,阻礙進步和真正「平衡」的到來 ,他們能製造的,卻是歷史的悲劇 !   作者: 戴震

從「好想贏韓國」到「被韓國比較」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台灣人習慣把「好想贏韓國」掛在嘴邊。無論是體育競賽,還是經濟表現,只要稍有落差,總免不了一聲不甘的感嘆。韓國快速崛起為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成員國,三星、現代等財閥更是叱吒全球,讓許多台灣人感覺相形見絀。然而,近年局勢悄然逆轉,當我們還來不及意識到時,韓國媒體已經開始主動把台灣視為比較對象。 數據最能說話。韓國的外匯存底目前是四千一百六十三億美元,台灣則高達五千九百七十四億美元,顯示台灣在金融安全網上更為穩健。股市方面,台股總市值近期突破三兆美元,來到三.零四兆美元,而韓股僅二.一七兆美元,台灣足足領先四成。回顧二〇二〇年,雙方市值都還在二兆美元上下,勢均力敵,短短五年間台灣卻拉開了一兆美元的差距。更驚人的是,台灣人口僅二千三百萬,不到韓國的一半,卻能在這些指標上取得領先,這讓人看見台灣的優勢來自實質內涵,而不是規模優勢。 這背後最核心的動力,無疑是半導體產業。台積電與其供應鏈,成為全球人工智慧與高效運算浪潮的推手,也讓台灣股市的含金量遠勝過去。相比之下,韓國雖有三星,但財閥過度集中的結構,使得整體市場活力受限,缺乏中小企業帶來的市場活力。 除了經濟,文化與社會層面的比較同樣耐人尋味。韓流雖在全球風靡,但台灣的文化軟實力也逐漸受到肯定。像是台灣的影視作品在國際影展嶄露頭角,原創音樂在華語圈中具有獨特地位,更重要的是台灣的民主活力與社會多元,被國際視為東亞少見的典範。若說韓國輸出的是高度系統化的娛樂工業,台灣展現的則是自由氛圍下的多樣創意。這種價值上的吸引力,或許不若韓流般華麗,但卻深具韌性。 當然,超越韓國並不是終點。我們真正要思考的是,在全球化競爭與地緣政治風險下,台灣如何將這些優勢轉化為長期戰略,而非曇花一現的數字勝利。台灣不需要沉浸在「終於贏過韓國」的心理,而是要把這份自信,化為持續創新的動能。 回顧過去,台灣曾經羨慕韓國的速度與魄力,如今我們走出自己的路。從「好想贏韓國」到「被韓國比較」,這不僅是一場國際排名的變化,更是一個民族心態的轉折。真正的勝利,不是證明我們比誰強,而是確信我們可以按照自己的步伐,走向世界舞台。 作者:魏世昌

趙少康是CIA 間諜 ?

泛國民黨極右派、紅統兩大言論重鎮蔡正元、邱毅,指稱前中廣董事長趙少康可能是CIA間諜。他們的邏輯運算和「連連看」的手法卻頗發人深省,有值得深究的必要! 例如,蔡先生嚴批趙董事長:「怎麼老趙也學會『抹紅』的把戲?如果依『趙氏邏輯』,中共『不制止』,就是『縱容』,中共縱容就是『介入』,那你趙少康是不是 CIA 的人?黎智英是親近CIA的人,趙少康是親近黎智英的人,所以趙少康是親近CIA 的人,是這樣的邏輯嗎 ? 蔡博士博學多聞,國民黨內外,舉世同欽,居然忘了舉另個可以震天動地的例子。他可以舉蔣經國晚年和 CIA 台北站站長,惺惺相惜,過往從密。依「趙氏邏輯」,連連看,蔣經國豈不是要成為 CIA 的人馬了 ? 你我小公民們要發現蔡、邱兩大咖,思想重鎮的謬誤,不太容易。這不在於𨗴輯的推延,而是他們分不清楚「邏輯」和「經驗事實」的差異,兩者是處在不同的範疇內。不管他們𨗴輯的推論如何適配、一致,無懈可擊,到底𨗴輯仍然是𨗴輯,不會自動就變成經驗事實。經驗事實決定一切,而不在於邏輯體系。 如果有人不諱言要「中共介入」,多多益善,甚至宣傳台灣要和平,我們要花費在國防建軍龫甚麼(候選人 鄭麗文)?這些言論重鎮、宣揚解除武裝,被稱為「紅統人士」名正而言順,有甚麼不對?中華民國的衆多小公民們,不管支持或反對「紅統」,都明白誰的腦子在想甚麼?「紅統人士」的名稱沒有甚麼可以隱誨,逃避的,不是嗎?—— 你說我「紅統」正好,我就是「紅統」,我「出櫃」了,你們要怎麼辦 ? 紅統人士不管是被視為為虎作倀,或是求仁得仁,小公民們心中有一把尺,知道誰就是誰?不必要再抬出「CIA間諜論」來反制,雄辯淊淊,邏輯深密,在小公民們眼中,紅的就是紅的,不必要再畫蛇添足,多作解釋,惹人生厭。 作者:李 隱

Recent Posts

真正的寧靜是自律

真正的寧靜是自律

或許有感日本公共運輸上的安寧,台灣高鐵也推出寧靜車廂,結果橘逾淮為枳,上路沒多久只看到字面,未見到真正涵義,小孩在車廂內哭鬧,即遭高鐵人員舉牌告知此乃寧靜車廂,只好閃躲到他處,在不然就是遭到其他乘客告誡。面對此交通官員表示,寧靜車廂真正意義並不是無聲,對小孩和身心障礙者也會給予包容,主要的對象仍是成年人。 [...]

More Info
國民黨內的「哈瑪斯」

國民黨內的「哈瑪斯」

國民黨有「次團體」,稱其為「哈瑪斯」一點也不為過:衝撞、激進、造反有理,改革那需要甚麼腦袋?國際強權政治,他們要見誰,誰都會來見?年輕的國民黨員從來沒有這樣爽過,high 過? [...]

More Info
從「好想贏韓國」到「被韓國比較」

從「好想贏韓國」到「被韓國比較」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台灣人習慣把「好想贏韓國」掛在嘴邊。無論是體育競賽,還是經濟表現,只要稍有落差,總免不了一聲不甘的感嘆。韓國快速崛起為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成員國,三星、現代等財閥更是叱吒全球,讓許多台灣人感覺相形見絀。然而,近年局勢悄然逆轉,當我們還來不及意識到時,韓國媒體已經開始主動把台灣視為比較對象。 [...]

More Info
趙少康是CIA 間諜 ?

趙少康是CIA 間諜 ?

泛國民黨極右派、紅統兩大言論重鎮蔡正元、邱毅,指稱前中廣董事長趙少康可能是CIA間諜。他們的邏輯運算和「連連看」的手法卻頗發人深省,有值得深究的必要! 例如,蔡先生嚴批趙董事長:「怎麼老趙也學會『抹紅』的把戲?如果依『趙氏邏輯』,中共『不制止』,就是『縱容』,中共縱容就是『介入』,那你趙少康是不是 CIA 的人?黎智英是親近CIA的人,趙少康是親近黎智英的人,所以趙少康是親近CIA [...]

More Info

搜尋

精選文章

川習會的中美矛盾是戰略,不是貿易!

2017-04-08 韓非

八仙樂園爆炸案:缺乏常識造成的災難

2015-06-28 異想

彰化縣民輪替後的哀與愁

2016-03-06 許家瑋

新文明病:儲物症(Hoarding disorder)似正在增加

2015-04-13 楊庸一

訂閱本站

輸入你的電子郵件訂閱新文章並接收新通知。

Powered by WordPress | theme Dream Way
Powered by WordPress | theme Dream 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