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改變依賴中國市場的思維,盡力培植深根本國外銷企業,貨幣政策配合有利於外銷,使其產品在國際維持有競爭。
目前台灣經濟困境,一部分原因是世界經濟不景氣,另外一大部分由於馬政府傾中所造成。央行總裁彭淮南的貨幣政策就是為執行馬政府傾中政策,將台灣產業外移中國。
十幾年前,台灣傳統產業遇到3困境:
1,土地取得不易。2,缺工。3,環保。於是紛紛將工廠外移,在馬政府的大中華經濟體的概念,鼓勵產業遷往中國,這樣固然解決一部份企業家的一時難題,但是必然會給台灣帶來:1,失業率增加。2,薪資不增反降。3,貧富懸殊擴大。馬政府束手無策,如果新政府繼續傾中,只會惡化,不可能改善。
過去彭淮南配合馬政府傾中,一直維持相對強勢台幣,該貶不貶,有利於台商匯款到中國勞務支出和投資資金….,卻使即便想固守在台灣的企業,最後被形勢所逼,不得不出走到中國。這些西進企業都不可能再回來,根據統計:西進資金回流只有10%;比較日韓到中國設廠企業的60%明顯偏低。也就是說西進企業無助台灣本國。
彭淮南的盲點:怕台幣貶值帶來通膨,之前有馬政府油電雙漲刺激物價的前車之鑑,受到全民責難,他配合馬政府寧可不利於出口,也不要物價上揚;同時他誤判全球經濟,沒有料到因為不景氣,石油價格低落…,世界的經濟走勢偏向通縮,而非他所顧忌的通膨。
經濟的戰略若好,戰術失敗也可挽回,但是戰略不好,則戰術越成功,未來所付代價往往越慘痛。前幾年,中國為了統戰支持國民黨的總統候選人,到中南部採購農漁業產品,明眼人知道這是作秀,台灣農漁業產品怎能和中國競爭?當時賣得越多,現在越不利,結果不但失去原有市場,還要面臨中國同樣農產品的競爭。
我認為台灣經濟在戰略上要著眼:
1,台灣是島國,無資源,本土消費市場又小,一定是以出口為導向,以國貿立國。
國際貿易若是暢旺,出口繁榮,國內企業家有錢賺,才有能力提高薪資,並且再投資,增加就業機會…成為良好循環。彭淮南長期以來維持相對強勢台幣,不利出口,報價無法和韓國等競爭,只好將市場拱手讓人。
另一方面,彭淮南最近因國外負利率,怕熱錢湧入,所以調降利息;可是又將台幣升值,這樣一來,互相抵銷,這樣會造成預期性強勢台幣走向,必然無法阻止熱錢進來,炒作房市股市…,對台灣經濟不利。
2,中止偏向中國市場的思維,轉而要加強連結美、日、歐洲共同市場,引進其技術資金在台生產再出口。
至於中國市場:
1、認清以前是垂直的合作關係,現在已經變成水平競爭,在搶我們的飯碗。
2、不要迷思中國廣大消費市場。中國貧富懸殊,一般人顧三餐就不飽,哪裡有能力消費。高級品牌我們沒有,低價商品又競爭不過中國人。廣大消費市場中看不中用,是假象,即使有,也都是特權階級包辦,輪不到台灣人。像首富馬雲,阿里巴巴的股東若不是紅2代就是官2代,否則馬雲憑什麼能做複製國外網路購物平台的山寨版。
3、台灣出口中國佔40%問題。
目前出口內容大都是材料零件或半成品,出口到中國加工再出口,也就是市場取代性高,現在中國的薪資也漲,地區性的缺工嚴重,環保意識抬頭…等等,都會使台資企業加工廠從中國再出走到東南亞等其他國家。
至於中國和台灣的貿易協議,因為彼此市場大小懸殊,必然不利台灣。基本上,中國除了加工再出口,才會進口台灣材料零件或半成品,其內銷並不需要進口台灣產品,例如農產品,即使零關稅,對台也一點用處都沒有。
當前台灣經濟:務必保持出口產業,傾聽本土產業的心聲,除了重點放在發展電子、生技、醫療、觀光…,尤其文化創意產業,因台灣有自由民主的環境優勢,有利創新發揮,將產品可拓展推廣到華人市場。同時,要改變依賴中國市場的思維,盡力培植深根本國外銷企業,貨幣政策配合有利於外銷,使其產品在國際維持有競爭。
彭淮南忽視中國社會的高度不穩定,及其所衍生之政經風險,一昧將台幣維持強勢固然有利中國台商,然而傷及本土企業,間接鼓勵台灣產業進入中國,像台積電和銀行業,這必然以後會帶給台灣重大衝擊,他之前所看好的人民幣,如今,台灣投資人民幣的人哀鴻遍野,跡象顯示:中國為解決目前的經濟困境,防止股市崩盤,不無可能將人民幣大幅貶值,同時,去中國所有台商可能因政經因素鎩羽而歸,新的執政者不能不防。
作者 / 楊鴻江
One thought on “彭淮南錯誤的貨幣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