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句話描述代表國民黨的王如玄,在副總統辯論會的表現大概是這樣:「我很會講話我超強,選不選我隨便,反正我最會講」。看她怎麼標榜自己:「我打從心底只在意,多拉社會底層人一把,我希望社會資源正義的分配,好,要大家一起都好,這是我爸跟我講的。」
然而為了拉抬自己,王如玄未免表現過頭,「只想到自己」,對國民黨的整體局勢未必有利。例如她不斷強調自己出身窮人家庭,關懷社會弱勢,但看看國民黨,再看看民進黨,哪邊重用較多背景一般的人才,又是哪邊在記錄上比較照顧弱勢,應該很明顯。
候選人必需營造與對手的差異,建立個人形象,讓選民知道選你能有什麼不一樣,王如玄深諳此道,她強調「同理心」突顯自己與對手的不同:「少了同理心就無法了解民眾真正的需求,無法制定符合人民需求政策」、「我知道陳副院長出身政治世家,生活比一般人輕鬆,如果沒辦法同理親屬的痛,如何去推動符合民眾需求的政策?」
一般選民當然希望選出來的人與自己站在一起,推動利己的政策,而不是獨厚財團,不顧大眾需求(可參考《和我們站在一起去面對生活的柯文哲》)。然而,出生弱勢的政治人物,一定比較會照顧弱勢嗎?出身富裕者,必定不能體會弱勢之苦嗎?從古今中外歷史看來,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某方面而言,王如玄講的沒錯,同理心確實重要。8年來馬英九總統的政府搞到天怒人怨,一個很重要的理由就是欠缺同理心,眾多官員自認是高高在上的菁英,有民怨不檢討反省自己的缺失,只會認為是「溝通失當」,導致民眾無法理解自己的高瞻遠矚的政策。說難聽點,把人民當白癡,可是到底誰才是白癡?
但一來,同理心是一種感受,不見得要親身經歷才能體會;二來,有同理心只能讓人認識問題,卻未必能解決問題;三來,解決問題要靠團隊合作,即使團隊裡有些人真的比較沒有同理心,也不一定影響整個團隊運作。更何況,除了同理心以外,有些東西也一樣重要,像是慾望。
既然敢講:「少了同理心就無法了解民眾真正的需求」,王如玄一定知道「軍宅」的目的,是為了提供離鄉背井,奔波大半生的榮民們晚年的需求。王如玄卻無法克制自己的慾望,看準這塊灰色地帶汲汲營營。她會不知道狀況嗎?但她的選擇是什麼,她做了些什麼?
王如玄說:「我的生命經驗告訴我,幫助一個孩子就能翻轉家庭」,這應該不是謊言,剛出道的王如玄也曾是一位關懷弱勢的人權律師,只是她後來墮落了,她的慾望徹底壓倒了同理心。
這令人聯想到,假如正在台中苦戰的洪慈庸當選立委,這個狀況未來會不會也在她身上上演?學歷與事業記錄相對平凡,又深受喪親之痛的洪慈庸,絕對不會欠缺對弱勢的同理心,才智勝任立委也不成問題,但未來,她會如王如玄一般的墮落嗎?
別想太多,不管未來洪慈庸如何,現在都比她的對手值得信賴,她對抗的是國民黨,那個如今毫無理想,充斥魚肉鄉民的政客劉政鴻、慾望壓倒一切的王如玄、靠爸族連勝文之流的國民黨。
王如玄有功有過。她奮鬥,為了幫助黨國體系下的弱勢;她墮落,處於不健全的環境中,受不了誘惑。要避免任何人成為下一個王如玄,健全台灣的體制才能治本,而要有效改革體制,只有先讓洪慈庸、黃國昌、林昶佐等等新人進入立法院,才有一絲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