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敦化國中霸凌事件,學生家長氣不過,用1百萬元刊登廣告向市長申訴,雙方家長各不相讓,互相指責對方不是,差點對簿公堂。結黨營私、以大欺小是人性之一,學校也是人群聚集的地方,不能避免這種現象發生,幾乎每個人在學生時代難免被別人霸凌,或自己霸凌別人而不知,在某個角度,其實也反應弱肉強食社會其中的一個現象。
美國學者杜威說:「教育即生活」,也可引申霸凌是教育的一環,雖然它在我們以後漫長人生旅途中,其影響也許微不足道,可是在發生的風火頭,當時要謹慎面對,妥善處理,才不會愈燒愈烈,一發不可收拾。
我請教一個國中校長,像這次4方(2學生,2家長)都不妥協,要怎麼辦?他說:非常頭痛,有時還各請民意代表來學校施壓,鬧到雞犬不寧。我認為幾乎只會傳道、授業、解惑的學校老師無法處理類似這種霸凌事件,教育當局應該成立專職機構和人員來解決。
後來,我和另一批朋友聊此事,他們認為交給教官就OK,教官只要退出政治,不必退出學校,我那時覺得這不失為一解決辦法,因為我在中學時的教官神通廣大,私下可將學生關起來痛毆一頓,公開場合也可向學生飽以老拳。我從未聽說學生和家長有反彈。隔日和一些球友談論,他們不認同,因為現在教官已經民間化,沒有當年的權威,現在人人可以向軍方挑戰,敢向國防部長嗆聲,教官的地位一落千丈。說不定教官也怕被學生蓋布袋。
我不了解這次霸凌事件的細節,我也是束手無策,然而,我真正要表示不在此,而是體會對於同一事件,如果能和更多不同的人接觸,那麼就可能找到更週延的解決辦法,所以多和適當的人群做伙,對人對事都有利。
日本一位作家說:一般人有3個故鄉:1誕生地。2家庭事業地方,也就是小孩的故鄉。3內心的故鄉,也就是和哪些人接觸交往的地方,以簡單語言說就是朋友交流。禮記檀弓:離群索居,孤陋寡聞,反過來說,多和人交往不但可以增廣見聞,還可以匡正我的錯誤的見解。前日看一部加拿大校園影片,老師面對一群叛逆學生,第一堂課幾乎無法招架,最後他要學生寫交作文,題目:「死時的願望」,老師收到各式各樣的答案,而這些學生共同點:當他們撒手人寰時,希望能和朋友互道永別,來生再見!
這也說明人到最後關頭,會在意不會是榮華富貴,而是親情和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