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觀察 . 獨立評論 . 多元觀點 . 公共書寫 . 世代翻轉

  • Home
  • English
  • 評論
  • 民意
  • 時事
  • 生活
  • 國際
  • 歷史
  • 世代
  • 轉載
  • 投稿須知

Does the Democratic Progressive Party Still Have the Capacity to Take Responsibility?

  • 2025
  • English Article
  • 世代
  • 政治
  • 時事
  • 民意
  • 生活

The results of Taiwan’s July 26 recall election revealed a complete defeat for the pro-recall side, with the opposition Kuomintang (KMT) and Taiwan People’s Party (TPP) sweeping all contested districts. While civic groups poured energy into the campaign, the Democratic Progressive Party (DPP) leadership appeared indifferent, despite being targeted by the opposition as the recall’s main opponent.

After the election, DPP Secretary-General Lin Yu-chang held a press conference, thanking recall organizers but framing the outcome as a failure of the civic groups—not the DPP. While sounding gracious, his words implied the party bore no responsibility, which many interpreted as avoidance rather than accountability.

Prominent pro-democracy entrepreneur Robert Tsao, who supported the recall, admitted that grassroots groups were exhausted after the petition stage and had hoped the DPP would take over for the final push. But the party insisted it was merely a “side player,” a decision Tsao said foretold the recall’s likely failure.

While some argued that local DPP officials worked hard, standing at street corners and canvassing neighborhoods, the central party’s inaction was glaring. There was no campaign headquarters, no general coordinator, and none of the usual star campaigners. In contrast, the KMT mobilized all six mayors of Taiwan’s major cities, along with both KMT and TPP leaders, treating the recall like a national election.

Some DPP supporters argued that full participation would have turned the recall into a “blue vs. green” battle. But this had already happened—merely denying it at press conferences did little to change public perception.

Ironically, while DPP supporters often mock the TPP for being “unprepared,” in this key moment, the DPP itself offered little more than symbolic support, letting citizens do the heavy lifting. If the recall had succeeded, the DPP would have gained from subsequent by-elections; but with its failure, the party washes its hands of the outcome—a mindset arguably worse than the TPP’s.

Civic groups expressed deep concern that without the recall, controversial legislation such as relaxed residency rules for Chinese spouses, cuts to housing subsidies, and weakened oversight could now pass. Yet, the DPP appears to hope the KMT will “come to its senses,” adopting a passive and unrealistic stance, likened to an emperor indifferent to the panic of his court.

While the public feels a looming “sense of national crisis,” the DPP behaves as if nothing has changed. Some now argue that the DPP must counter undemocratic laws with non-compliance, even if it triggers a constitutional deadlock. Others urge dialogue and compromise.

Trapped between a divided public and its own hesitant leadership, the DPP must face a hard question: In these critical times, does it still have the strength—and will—to take responsibility?

Share this:

  • Facebook
  • Twitter
  • Email
  • More
  • Tumblr
  • Pocket
  • Pinterest
  • LinkedIn

Related

2025-08-05 New Congress

Post navigation

「災難政治學」下的作秀風波 → ← 泰皇家空軍聯合作戰的能力

Related Posts

何謂歷史?我對台灣光復節的看法

昨日,著名民進黨政治人物徐國勇突然脫口而出,認為紀念台灣光復節根本毫無意義,並出示蔣介石給部將陳誠的手令,上有「託管地」三字證明自己所言不虛。當然此等言論使得中國國民黨氣得跳腳,黨主席朱立倫更嗆依照這個邏輯,難道賴總統就是坐在殖民地總督府辦公的總督嗎?(因為總統府前身即為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 以筆者目前觀察,中國共產黨與中國國民黨都有自己對於歷史解釋的堅持。這個問題,其實連日本也發生過。曾有很長一段時間,日本的教科書是不提侵略中國(所以也不提南京大屠殺),而必須依照右派勢力強力建議改成「進出」中國,也不提沖繩戰役強徵沖繩人當戰爭砲灰的事實,這與當年二戰期間日本大內宣而將這些消息封鎖不讓國內知道一樣,是由於後來歸國的老兵透過口述訪問,才逐漸還原中日戰爭(也就是國共在外國人眼中顯得洋洋自得的「抗戰」)的真相。換句話說,我們所讀的歷史教科書,很有可能都是有問題的,再加上政黨內鬥,只要換了政黨,就會有意識形態正確,甚至有「大中國史觀」的爭議(以馬英九時代為最)。現在的中國共產黨認為台灣就是中國的,從來不會改變,而在台灣的中國國民黨則認為台灣是中華民國的,所以台灣也是中國的一部分。無論是哪一方講法,結論就是台灣就是中國的一部分,也不禁讓我思考,我們慶祝這個節日,既然叫做台灣光復,那為什麼還要跟中國搭上邊,明明現狀就是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岸分治,互不隸屬,為何國民黨還是依然故我,而堅持要慶祝這個已經很多年沒在慶祝的節日呢? 最近筆者讀一本書《蔣介石:失敗的勝利者》,對於蔣介石除了有進一步的了解,也學會從國際大局看國共內戰的問題。如果台灣當時已經是中國的領土,那麼蔣介石應該就不會以託管地看待台灣,也不會自認失去中國錦繡河山,成為歷史的罪人,而圖謀反攻了。事實的真相就如同美國最近AIT所暗示的,當年盟軍受降, 依照美國總統杜魯門核准的《一般命令第一號》(General Order No. 1),其中規定「在中國(滿洲除外),台灣及北緯十六度以北之法屬印度支那境內的日本高級將領及所有陸海空軍及附屬部隊應向蔣介石將軍投降」。 那麼,是不是連越南都屬於中國的?這答案很明顯是否定的。在台灣接受台灣總督安藤立吉投降的就是二二八元凶陳儀(後來投共不成被槍決),是他擅自宣布台灣屬於中國的一部分,從此他就以新台灣總督自居,而無能統治導致二二八事件爆發,成為台灣族群間難以癒合的傷痕。而中國共產黨目前的說法,無非就是認為中共戰勝國民黨,即使國民黨已經撤退(逃難)到達台灣,仍需消滅以絕後患,達到徹底的改朝換代,結束國共內戰,順便拿下台灣,戰略上取得島鏈破口,向美國攤牌挑戰(中國此次閱兵已經出示有可以打擊美國本土的核彈頭飛彈),此等野心,無論是什麼政黨立場的台灣人都不可不察! 如此有爭議的節日,要慶祝何用呢? 再者,十月二十五日也是對中華民國最受傷的一天。因為1971年的這天,聯合國透過大會表決投票,解決了中國代表權的問題,將蔣介石以及其非法代表從聯合國驅逐出去,台灣因此面臨國家斷交潮,成了國際孤兒。換句話說,國際已經承認中共就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如果依照國民黨那般台灣就是屬於中華民國這等有問題的說法,那麼中華民國在台灣,可是卻不是它本該有的領土的現狀又該如何解釋呢?如果朱主席批評得有道哩,那麼老蔣身為終身總統,豈不是更像台灣總督,那為何國民黨不置一詞批判呢?這就是對有問題的歷史處理該有的作法嗎?還是只是因為選舉敗陣,而處處為難,為反對而反對的不理性說法呢?如果真要慶祝台灣光復,那麼身為國際孤兒的台灣,國民黨可有什麼策略突破外交困境?還是繼續跟中國眉來眼去,然後繼續被唾棄,而永遠在野呢? 最後,筆者認為,與其慶祝台灣光復節,不如慶祝1949年同日發生的古寧頭大捷,務實的認識中華民國與台灣已經同為一體不可分的歷史事實,當以反共護國為要務,除了增強國防,促進百姓的抵抗意識與愛國心,全民努力國民外交,廣結國際友人善緣,重新認識台灣歷史,而不再以大中國史觀包裝歷史,才是真正對歷史交代,對後代子孫負責任的做法吧! 作者 : 鄭育嘉

若無老害心態何必有反老歧視

主計總處統計全台非弱勢獨居老人約有70萬人,過沒數日後老人福利推動聯盟,舉辦2025台灣超高齡元年NPO高峰會,不少立委捧人場參與,媒體報導會中重要呼籲是反老歧視,且說人口高齡不可怕,怕的是社會與政策落伍。這場會也把社會隱藏人心,但礙於人倫不願談的厭老、仇老問題公開,但在日本原本是用在職場中「老害」一詞,也在高齡化社會中普遍運用,那與其說這是問題出在年齡,還不如說是人的素質,何以因歲月喪失自律和恥感。  當社福團體高聲呼籲台灣社會要反老歧視時,可能更當自問何以社會厭老、仇老會愈來愈強。這當然和傳統觀念要敬老尊賢文化,在今日社會竟被長者反向操作有關,更多的原因出自於國人對私領域的不尊重,以及老年人的人格素養,不能隨時間累積成為人生智慧有密切相關。首先就以家族來講,好打探下一代個人婚姻、收入,又偏愛以此為話題去搬弄嘴皮,就是網路世代最嫌惡的老害惡行,在職場上也和雙面刀鬼一樣並列,最後也造成職場高齡同事負面印象,甚至造成高齡就業上自我困境,這些基本自律不去三省自身,卻要推動反老歧視,那只為徒增世代對立更嚴重。   說穿了社會中會有厭老、恨老心態,這些如同公路上俗稱的「三寶」,很大因素是人的品質和素養,被自我為中心取代,把年長當成可以要求特別待遇和通融的權利,不知人人平等和時間公平。在不然就把一項原本是互助良善的政策(例如博愛座),扭曲成獨享下的特權,又對他人進行觸法的惡意言詞攻擊。對青少年進行的新興事物,一但不服自己標準,便嘴巴尖酸刻薄,但是一個轉身自己貪小便宜性格發揮到極端,還把粗俗、大嗓門當成熱情。   日本社會有無因老害普遍而掀起反老歧視,此點個人不知,但當有禮的大和民族都受夠了,此種高齡社會成為新興社會亂源,那以台灣的民情來觀察,力推的反老歧視,很快便被法定老人踐踏到殘破不堪,往後無人在提此議。學習把自己在社會行走,居家空間和與人溝通上,當一位有基本公民素養的人去自重,那社會自然會降低厭老、仇老共識,長者在工作上也學會做事不作秀,盡到自己本份,少興風作浪油滑奸巧逢迎拍馬,其他的人心自有把尺在丈量,若能如此也根本不用搞啥反老歧視。 作者 : 張勳慶 

Taiwan’s Five-Power Constitutional System: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Taiwan’s constitutional system, inspired by Dr. Sun Yat-sen’s political philosophy, is unique in the world for its implementation of the “Five-Power Constitution.” Unlike most modern democracies, which generally divide government […]

國軍無人機戰力元年啟動

        國軍部隊對於無人機的應用,過去幾年多為小規模、實驗性的編裝,包括海軍的銳鳶無人機、海軍陸戰隊的紅雀微型無人機、陸軍的摩羯旋翼型無人機等。到了今(2025)年,國軍全面發展無人機戰力,並大幅擴充基層部隊的無人機操作能量。因此,今年可說是國軍發展無人機戰力的關鍵元年。   首先,陸軍教準部於今年1月正式編成「無人機訓練中心」,負責地面部隊的各型無人機基礎操作、師資培訓、戰術戰法的運用與研發等訓練任務。由於無人機屬於新興科技工具,國軍如果只有自行培養教官恐緩不濟急,因此,該中心也對外招考具有無人機相關專長的聘僱教官。該中心已完成無人機的操作手冊,也增開訓練班隊,以滿足陸軍各部隊對無人機操作手的需求。在今年7月的漢光41號演習,可見基層部隊配發的微型無人機,屬於軍用商規的國造機種,發揮戰場監偵能力。   陸軍司令呂坤修上將指示,以「人人都是無人機操作手」為目標,他為此身先士卒,在軍官團活動親自帶頭進行無人機的操作訓練。東引地區指揮部以成立無人機社團的方式,培養官兵操作無人機的專長。花東防衛指揮部則舉行第一屆正義盃無人機競賽,透過賽事活動磨練官兵從基礎的飛行操作到進階的戰術運用能力。不只如此,今年軍事校院的八周聯合入伍訓,首度納入無人機課程,包括飛行模擬器、四軸無人機的操作等。另外,陸軍步兵109旅步5營也在近日的教召期間,讓召員學習操作無人機。   另一個重要的轉變是,陸軍高層規劃把原本屬於設備類的無人機,改列為消耗品或彈藥類。因為根據俄烏戰爭的最新經驗,微型無人機在戰場的消耗率相當高,100架出擊大約只有10架順利抵達目標區,絕大部分在飛行過程中損壞或被攔截。將無人機改為消耗品或彈藥,不只符合實際的作戰需求,部隊使用無人機不會綁手綁腳,也讓前端的採購流程更為快捷與彈性。   評估國軍現階段無人機戰力的發展方向,有兩處值得強化:第一,由俄烏戰爭的經驗可知,無人機的戰術戰法迭代快速,例如美軍結合新創公司的研發能量,正在發展「蜂群作戰模式」,也就是以AI引導大批無人機發動飽和攻擊;另一種更新穎、尚在實驗的戰法是「蝙蝠模式」,讓無人機有如蝙蝠長時間掛在樹幹、屋頂等不易發現的位置,隨時可在遠端遙控進行飛行任務。換言之,無人機作戰的未來趨勢並非一人一機,而是一個操作手透過AI就能掌控數十架、甚至成百上千的無人機。   第二,由於到了戰時,預期敵軍也將發動大批無人機的飽和攻擊,國軍亟需結合民間廠商建置完整的無人機反制系統,包括以雷達精準定位敵軍無人機、干擾器發射電磁波的「軟殺」、結合我軍無人機與傳統武器的「硬殺」、甚至是以逆向工程破解敵軍無人機等手段。 作者:尚智

Recent Posts

何謂歷史?我對台灣光復節的看法

何謂歷史?我對台灣光復節的看法

昨日,著名民進黨政治人物徐國勇突然脫口而出,認為紀念台灣光復節根本毫無意義,並出示蔣介石給部將陳誠的手令,上有「託管地」三字證明自己所言不虛。當然此等言論使得中國國民黨氣得跳腳,黨主席朱立倫更嗆依照這個邏輯,難道賴總統就是坐在殖民地總督府辦公的總督嗎?(因為總統府前身即為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 [...]

More Info
若無老害心態何必有反老歧視

若無老害心態何必有反老歧視

[...]

More Info
Taiwan’s Five-Power Constitutional System: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Taiwan’s Five-Power Constitutional System: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Taiwan’s constitutional system, inspired by Dr. Sun Yat-sen’s political philosophy, is unique in the world for its implementation of the “Five-Power Constitution.” Unlike most modern democracies, [...]

More Info
國軍無人機戰力元年啟動

國軍無人機戰力元年啟動

        國軍部隊對於無人機的應用,過去幾年多為小規模、實驗性的編裝,包括海軍的銳鳶無人機、海軍陸戰隊的紅雀微型無人機、陸軍的摩羯旋翼型無人機等。到了今(2025)年,國軍全面發展無人機戰力,並大幅擴充基層部隊的無人機操作能量。因此,今年可說是國軍發展無人機戰力的關鍵元年。 [...]

More Info

搜尋

精選文章

川習會的中美矛盾是戰略,不是貿易!

2017-04-08 韓非

八仙樂園爆炸案:缺乏常識造成的災難

2015-06-28 異想

彰化縣民輪替後的哀與愁

2016-03-06 許家瑋

新文明病:儲物症(Hoarding disorder)似正在增加

2015-04-13 楊庸一

訂閱本站

輸入你的電子郵件訂閱新文章並接收新通知。

Powered by WordPress | theme Dream Way
Powered by WordPress | theme Dream 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