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國防大臣約翰.希利(John Healey)最近在英國「威爾斯親王號」(HMS Prince of Wales)航母打擊群抵達澳洲達爾文港時公開表示,如果台海爆發武力衝突,英國已經做好作戰準備,並確認澳洲將與英國並肩作戰。不過他補充說明,希望印太地區以和平手段解決爭端,英國願以軍事實力維護和平。
英國作為老牌的海權國家,善於交互運用外交與軍事手段,表達自身立場,甚至給予對手壓力。在外交層面上,英國官方出現近年對台立場最強硬的這段發言並非偶然;在軍事層面上,搭配實質的應對行動出手。

今年4月,英國派出「威爾斯親王號」(HMS Prince of Wales)航母打擊群自朴茨茅斯(Portsmouth)軍港啟程,代號「高桅行動」(Operation Highmast),出動近四千名官兵,展開為期八個月的印太之旅,規劃沿途在印度、新加坡、馬來西亞、日本、美國等國靠港訪問,並與多國海軍舉行聯合演訓。目前的進度是6月底甫離開新加玻,即將前往韓國、日本等國。
這是繼2021年5月英國派遣「伊麗莎白女王號」(HMS Queen Elizabeth)航母打擊群展開七個月的「福蒂斯行動」(Operation Fortis)之後,再次以航母打擊群「秀肌肉」的方式進入印太地區,不只彰顯英國是全球極少數具有大規模軍事部署與跨洲海上投射能力的國家,更展現重返亞洲及支持美國印太戰略的決心。
由於英國有豐富的全球海上部署經驗,還有與北約成員國之間長期的協同演訓機制,這次英國航母打擊群進入印太海域,對台灣而言有三個觀察重點:
第一、英國因為歷史因素,對印度、馬來西亞、新加坡、汶萊、澳洲、紐西蘭等國具有臍帶關係與潛在影響力。「威爾斯親王號」航母打擊群沿途行經地中海、紅海、印度洋、太平洋等地區,並與各友邦海軍進行聯合演訓,同時靠港訪問與後勤補給,驗證英軍航母未來如果在印太海域進行軍事行動的實質能力。
第二、「高桅行動」不只是單一國家的軍事任務,而是象徵北約組織對印太地區的集體行動。「威爾斯親王號」航母打擊群沿途將與十餘個友邦海軍舉行聯合演訓,多個北約成員國也在不同階段派出艦艇加入,挪威並派遣一艘作戰艦全程參與行動。因此,雖然此次進入印太海域的任務以英國海軍為主力,實際上是北約海軍透過混和編組在印太海域的延伸。
第三、「威爾斯親王號」航母打擊群本次由澳洲北上前往日本,勢必經過台灣周邊海域,其公開表態與移動路線值得注意。以2021年的「福蒂斯行動」為例,當時隸屬「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打擊群的一艘英軍巡防艦曾經穿越台灣海峽,北京當局為此表示不滿。
今年5月在新加坡舉行的「香格里拉對話」(Shangri-La Dialogue),英國代表聲明,自由航行原則在印太區域與在英吉利海峽同等重要。觀察家一般認為,這次「威爾斯親王號」航母打擊群在台灣海峽行使自由航行原則的規格,不會低於2021年派出的巡防艦,持續以自由航行行動維持台灣海峽的國際化。
作者:尚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