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台灣全國人民沉浸在榮獲世界十二強棒球冠軍的喜悅,前總統馬英九邀請來台的中國學生訪問團中有一位復旦女大生以「中國台北隊」大吃台灣豆腐,引發統戰之虞,造成台灣大學生抗議時,馬英九輕描淡寫地說著「她只是個孩子」,何須搞對立的意識形態;當中國網紅劉振亞不斷在自己的抖音宣揚武統台灣,說著明天早上醒來後也許台灣各地都插滿五星紅旗時,親藍學者緩頰說「那只是一支影片」,就能危害國家安全嗎?

想像一下,如果有巴勒斯坦人在以色列境內宣揚巴勒斯坦應該武力解放以色列,或者以色列人在巴勒斯坦公開呼籲以色列應該消滅巴勒斯坦,你會認為這只是天真之語,或者只是一支無關痛癢的影片嗎?對於長期處於戰爭衝突陰影下的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人民來說,任何暗示武力侵略的言論都會被視為嚴重的安全威脅,觸動他們最敏感的神經,喚醒他們最痛苦的記憶。俄羅斯與烏克蘭亦是如此,所有位處國家安全衝突的戰火國家絕不會以「只是玩笑」或「年輕無知」來淡化此類言論的嚴重性。
在民主國家中,言論自由是重要的基本權利,但並非毫無界限。美國、德國、法國等民主國家都明確立法,規範煽動暴力、危害國家安全的言論。例如,美國對主張暴力推翻政府的言論訂有明確的法律限制;德國嚴禁否認納粹大屠殺的言論;法國也禁止散播仇恨言論。這些國家的做法,正反映了民主社會在保障言論自由的同時,也必須維護國家安全與社會穩定的平衡。
當台灣政府針對涉及國安疑慮的新移民採取必要管制措施時,某些學者、政治人物卻大聲疾呼這是「壓縮言論自由」。筆者不解,長期關注中國民主與人權的李明哲只是前往中國廣州拜訪友人,就被共產黨羅織「顛覆國家政權罪」遭到關押五年時,這些學者、政治人物在哪裡?這種選擇性的沉默,不僅是對言論自由的雙重標準,更是對台灣民主價值的背叛。
這些武統言論絕非單純的個人意見表達,它們往往是有計畫、有系統的認知作戰的一環,目的就是逐步侵蝕台灣社會對民主自由的堅持,動搖人民對國家的認同。我們不能以輕忽的態度看待這些威脅,更不能讓敵人披著「言論自由」的羊皮逐步入侵,形成國家安全的重大破口。
台灣內部還有多少個劉振亞,多少個叫著「我們習近平」、與中國唱和的政治人物,政府捍衛台灣主權安全的挑戰佈滿荊棘,更需要凝聚台灣共識。
作者:秦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