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中下旬,近全台各地縣市議會以國民黨及無黨籍居多的正副議長,竟聯名向立法院長韓國瑜表達希望助理費爭議「除罪化」,甚至主張應該比照中央的立法委員的修法方向,讓過去的「誤用」可以除罪或減責,立法院長韓國瑜非但毫無譴責或婉拒,只說大家要同心協力突破難關等云云…,實在令選民作嘔!

新聞一經播出引發全國譁然,絕大多數縣市議員奉公守法之餘,仍有不少害群之馬,不少議員引發「詐領助理費」遭到羈押、起訴、判刑等案例層出不窮,特別是在縣市議員層級,涉及範圍廣、金額高、手法類似,許多案件已進入司法程序。筆者認為倘若立法院真的將助理費「除罪化」,恐怕會萬劫不復,特此整理近年部分遭起訴或調查中的縣市議員案件:
l 台中市議會:2023年期間多名中市議員涉及詐領助理費,檢調擴大搜索市議會,查出部分議員以人頭助理方式詐領數十萬至數百萬元,至於遭起訴者:包含現任與前任議員,案件仍在審理中。
l 台南市議會:2023年議長邱莉莉、前議長郭信良等人涉入助理費爭議,引發社會關注。雖部分案件仍在偵查,但已有助理或人頭證人向檢方供出回捐機制,勢必形成2026年台南市長暨議員選舉的攻防戰。
l 高雄市議會:2022年起已有數名議員被依貪污治罪條例起訴,包括知名地方派系議員,指控重點為「助理費回捐」與「幽靈助理」,金額合計超過千萬元,甚至前議員因詐領助理費一案被關,仍舊遙控議員女兒繼續代操助理費。
l 新北市議會:至2021~2023年間,多位新北市議員陸續遭查,檢方查出助理名單造假、助理未實際任職但照領薪水等狀況,檢方針對市議會多次展開搜索,檢方以案養案的偵辦方式勢必會衝擊到2026年新北市議員選舉。
l 彰化縣議會:2022年多名彰化議員被控詐領助理費、回捐或挪為私人用途,彰化地檢署查出有議員用人頭助理帳戶領錢再回捐至特定帳戶,且藍綠議員、無黨籍議員皆有涉案。
l 花蓮縣議會:2023年知名地方派系的花蓮議員被搜索辦公室與住家,查出虛設助理長達數年,助理費部分用於選舉相關開支,花蓮政壇近年來形象不佳,頗有向「苗栗國」看齊之意,實在令人溪噓!
l 屏東縣議會:2024年初屏東地檢署起訴多名議員與助理,金額從幾十萬到上百萬不等,即便當事人大喊政治迫害,殊不知該位被起訴的議員屬於「執政黨」。
筆者詳細歸納議員民代之所以動機詐領助理費,有以下共同特徵:首先,依靠辦公室虛設人頭助理,找親友、選民或根本沒工作的「掛名助理」報帳,類似桃園市立委朱珍瑤案;再者,透過助理回捐薪資,助理每月領錢後回捐給議員,部分甚至被逼簽「捐款同意書」,手法如同新竹市長高虹安案;第三,專門經由帳戶洗錢操作,透過轉帳繞行帳戶掩飾金流,但金流一旦被檢方鎖定就板上钉钉;最後,若助理費多有餘款,且助理未實際任職,既無沒有上下班、沒有實際工作紀錄,就找親朋好友來當人頭。
縣市議會議長是各地議會最有實權的人物,聯手施壓立法院長,可能被外界解讀為政治力量干預司法獨立,是倒退的訊號。民間輿論普遍民代詐領助理費的態度出現三種:「高層護航貪腐」、「為自己人鬆綁」、「合法化貪污行為」等。然而,若法律明定詐領公款是犯罪,卻為了「照顧一群政治人物」而修改法律,這等於是在告訴社會:「貪污有理,權力可護身」,對法治社會是一大打擊,也嚴重傷害民眾對制度的信任。職此,民代詐領助理費確實是反映出台灣在清廉與法治文化上的一個深層危機。筆者個人是傾向認為:與其除罪,不如公開透明、制度改革、從嚴查辦,才能真正讓人民相信:政治不是特權的避風港。
作者:林士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