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軍」後裔富察從台灣走訪大陸時,被中共以「陰謀分裂國家」罪名,拘捕,判刑三年。據媒體傳聞他被判刑的理由,是他主編「八旗文化」,批評中國的歷史寫作,經常以「漢族」為中心,不顧其它民族,當然不把創立「大清帝國」的滿族視為歷史主流之一。
作者顧某少年時修「中國通史」,遇過一位老師,北京輔仁大學畢業的。好幾次他若有所思的告訴底下「昏昏欲睡」的學生說:不要再說「腐敗的滿清」,中國有現在的版圖,都要靠滿洲人,腐敗了嗎?只靠漢族,中國的疆域就會是明朝時那麼大 !
長大以後,才明白歷史老師為了「教育」,實在冒了極大風險!多年前的老師若移轉到今日大陸,料想他也不敢說「滿清不腐敗」,富察氏的遭遇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
武昌起義,順應時勢,各方勢力創立「五族共和」的中華民國( 國旗是五條平行顏色代狀,你看過嗎?),宣統皇帝溥儀退位,中華民國政府和清朝宗室簽訂協定:遜帝可以繼續留在紫禁城以及享有其它優渥條件。1924年西北軍馮玉祥在北京兵孌,推翻直系北洋政府,把溥儀趕出紫禁城,奪取清宮珍寶。溥儀出走天津租界和遺老們共謀在滿州祖先之土「復國」。這段歷史可參考一本好書「(中華)民國乃敵國也」。
日本軍閥對滿州垂涎已久,九一八事變後,幫助遺老復國,成立「滿州國」,日本軍閥更要溥儀弟溥杰娶日本皇室近親之女,算是看準溥儀無後,溥杰的後代是半個日本人,可以藉著「皇位繼承法」,學習歐陸封建歷史,使日本、滿州能夠親密合體,算是日本軍閥當年併吞滿州陽謀的第一步。
事實上,對滿州有野心當然不只日本,蘇聯也是另一列強。蘇聯史太林對滿州的策略是用日軍對滿州的進逼,透過中共,激發中國的民族主義,來消減關東軍在東線對蘇聯的壓力。史太林最終的目的是要在滿州成立一個「紅色中國」。史太林是「兩中」的始作俑者,而且始終如一。
1949年4月共軍渡江,南京危殆,國民黨政府遷移廣州,所有外交使館都跟著美國使館按兵不動,準備承認中共,唯一跟著國民政府南下廣州的是蘇聯大使館。看來1945年蔣經國、宋子文赴俄談國民黨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是有效果的,其中或許有許多外人不得與聞的秘密。這也為甚麼毛澤東對滿州的動向非常敏感,建國後中共清算反黨「東北王」的高饒事件,是有歷史和現實政治原因。
所以你若是愛新覺羅的子孫,遙想祖宗的豐功偉績,以及列強下的陰謀政治,一定另有所思,他們心中的歷史一定大大不同於漢人,不論是國民黨或共產黨的。說人家是「陰謀分裂國家」正坐實了自己是「漢族沙文主義」!中共除了「沙文主義」不會有其它政治道德的考量。他們以「沙文主義」奪得政權,也會以「沙文主義」生存下去。

要了解中國現代史必需跳脫「炎黃子孫中國人」意識形態的限制,才不會因「毛澤東思想」,而得出「共產主義」是中國現代史的必然命運。有歷史學家認為共產黨能席卷中國大陸,是對日鬪爭的時光裏,他們逐漸掌控「民族主義」的大旗,掌旗的是毛澤東,不是馬克斯、列寧。所以習主席要共產黨員「莫忘初衷」,到底是不要忘了誰?忘了甚麼?大家都知道原始馬克斯主義最忌諱「拿破崙主義」和沙文主義的。
有學者認為可以把中共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分隔起來,—— 可能嗎?一億人口是共產黨黨員,另外十三億,經年累月受黨的意識形態的清洗,沒有競爭的對手,「有哪樣的政府就有哪樣人民」,自然會得出如此悲觀宿命的結論。要改變一個現代極權國家,只靠內部力量修正和革新的力量是很不太可能。需要靠外部來的衝擊才有變革的可能。
另一種可能是毛澤東主席所說「中國歷史的動力定律」為真:中國的新皇朝只要保持建國初期三十年的安定,就會有二百五十年的宿命。屈指一算,二百五十年也快過了一半,你我多一點宏觀性歷史的耐心也無妨。
有現代的學者認為:知識的發現和發展是難以預測的,而且知識必然會對人類社會有極大的衝擊。古典「成則為王,敗則為寇」的說法,王寇之間要看哪種社會有更大的潛能去發現或發展知識?哪種社會會有較大的彈性,經得起新知識對社會的衝擊?大家都可等著看,—— 俟河之清,人壽幾何 ?事實是看到明顯的「流變」,當然不需要再等待一百餘年 !
作者: 顧憲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