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在台灣聽到對方吃素時,第一個本能反應通常會覺得對方應該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會有這樣的印象可能來自於台灣與東亞文化圈的社會傳統上只有佛教或一貫道等宗教的信徒會選擇素食,大多菜色也都是以豬肉或雞肉為主體來料理,但近幾年台灣出現越來越多與宗教脫鉤的素食餐廳,這些餐廳的經營者通常是年輕族群,而菜色也不再循著佛教素食無五腥、無酒精的框架,甚至還有素食的居酒屋出現,這些改變可能與近年世界吹起的素食潮流有關。
除了宗教理由的而選擇素食的人口之外,在歐美國家大多數選擇素食的理由大致上可以分為「愛護動物」與「環境保護」兩大類,其中「愛護動物」應該是最直觀也最容易理解的原因。
因為「愛護動物」而吃素的人認為如果人類選擇吃肉、喝奶、吃蛋,那麼動物將會因為人類的口腹之欲而被屠宰、被囚禁,因此選擇吃素可以減少肉品及其他動物製品的需求量,也可以讓畜牧場降低因為被人類飼養屠宰而受苦的動物數量。另外「環境保護」則是因為現今的畜牧場大多是大量飼養的生產模式,大量的動物的排泄物會污染土地及河川,而畜牧動物排出的屁含有大量甲烷,會加劇全球暖化,動物在屠宰後的冷藏、運輸也都會產生不少的碳足跡,因此有許多環保主義者也會選擇素食的生活模式。
也因為大多數的素食主義者都是為了愛護動物與環保而選擇素食,因此在歐美的社會運動倡議上,素食推廣運動也時常與理念相近的環保運動、動保運動、大麻合法化運動、海洋保育運動……等互相結合,使得素食理念逐漸被更多不同的群體所接受,素食主義者也逐漸成為綠色左派的指標性群體。
此外也因為歐美國家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素食主義生活,因此許多的植物性加工製品也如雨後春筍般冒出,從植物肉、未來肉到植物皮革,素食加工產業也成為環保主義下新的綠色工業鏈。
然而目前在台灣也有越來越多的素食者,但因為宗教及其他種種原因,台灣的素食者出現了許多不同種類的素別,包含完全拒絕動物性食物與製品的「純素vegan」、不吃五腥的全素、吃奶不吃但的奶素、吃蛋不吃奶的蛋素、奶蛋都吃的蛋奶素、單純不吃到肉就好的過邊素……等等,甚至每個種類中還區分吃不吃蜂蜜、燕窩,或是接不接受動物實驗,使得台灣很難用單一規範來管理素食的生產,也讓目前的台灣的素食標示十分混亂。
在目前台灣的素食標示情況混亂的狀況底下,期待政府能夠訂出一套明確的素食規範與標示方法,讓素食主義者能夠更方便的辨別哪些是自己能吃的食物,哪些食物應該避免食用,一方面可以讓生產者更明確知道在生產素食食物時應該注意及避免的事物,讓台灣成為一個對素食更加友善、更加包容的社會。
作者:黃資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