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早上,中國官媒央視公佈了前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訃聞。此消息馬上震動了全球政壇。此新聞之所以令全球震驚,因為李克強在七個月前,才從堪比古代「相國」的國務院總理位置卸任,而今年八月也他還參訪甘肅省富有文物的敦煌之公開行程。無預警的情況下驚傳死訊,當然讓人感到驚訝。
因為中共不是一個有民主選舉的國家。所以他們的派系政治的運作邏輯,並不是以民意來檢核政治人物。而是由共產黨主導符合其意的意識形態標準、法理規則,各方勢力在這當中權勢運作。而李克強在中共黨內所屬的派系「共青團派」,正是中共政權從改革開放政策決定後,被培植來因應市場經濟下的國家治理的派系。他們在面對以歐美為首的全球化國際社會時,態度相對溫和。而李克強正是同為團派的胡錦濤時期,在中共派系運作下,成為習近平前兩任期之總理人選。
在中共派系政治運作的邏輯下,雖說習近平一手抓權,李克強讓人感到是相對弱勢的總理。但在習近平前兩任期時,李克強是不時在公開場合,提出與習近平主導政策相對不同意見的中央政府核心成員。諸如在房地產、地攤經濟、防疫政策等,都因為兩人的政治勢力不同而有不同的看法,而引起中國國內不滿習近平政權的人士,對李克強有所期待。
中共黨內發生衝突的兩端,往往是為了上述「意識形態對規則的主導權」而鬥爭,當爭鬥到達白熱化時,出現政變與肅殺在中共黨史屢見不鮮。導致這類衝突最大的原因,通常是事件當下,衝突雙方都缺乏藉由民意選舉或憲政法理所授權的正當性以及裁判程序,所以必須用暴力手段來處理。例如懷仁堂抓六人幫事件、天安門六四事件,十年前「王立軍」事件(該事件是圍剿薄熙來集團的開端)等。都是相當顯然的案例。
當然,筆者並無證據說,李克強是被習近平暗殺的。但是顯然的,習近平的政治哲學,強調其個人意志對社會進行全面統制,與經濟官員出身的李克強強調讓市場處理社會所需不同。這會是演變成派系衝突在理論上的前導因素。而如果可以藉由某些手段,讓李克強失去影響力,將對習近平的統治大大有幫助。
畢竟,中國近期屢屢出現首富級的企業家失蹤、國務委員級的內閣成員落馬。社會經濟的成長也呈現低迷。作為領導者的習近平受黨內中下層(可能是學術界或商界的黨員)質疑時有所聞。這也是過去幾年,「習下李上」呼聲的原因。
現下,李克強之死,對習近平的掌權當然是很有利的。因為這代表抱持中國應與國際市場接軌的人,失去了在政治領域寄託的對象。使習近平有了更多大展手腳的空間。
作者:楊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