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藍白合會前會與其會後重點紀要
距離中央選舉委員會所公告的2024年中華民國正副總統選舉候選人登記期日—11月18日至22日,只剩大約30幾天的時間。
在野陣營的2黨3方,眼看日程日漸逼近,但侯、柯、郭這3位主要總統候選人,不是堅持不退選(例如郭台銘,無論他在長期穩定進行的民調中,支持度是怎樣敬陪3人之末,他就是要繼續連署下去,甚至不惜在10月初雙十節連續假期以前,公開宣示說「我的連署書份數已經突破中選會法定門檻,在連署截止前也將繼續衝高份數」),就是因為在長期追蹤民調中互有勝負,而呈現出一個「沒有人可以在支持度上穩定地壓倒對方,因此沒有人願意退讓」的狀態,甚至要說「在野整合與否、如何整合,實質進度跟幾個月前相去不遠」,也不算太過分的評價。
在這樣的僵局與壓力、以及在野部份基層(特別是泛藍)持續存在的「在野最後還是應該整合起來」的民意的交織下,無論藍白2黨的系涉當事人們,內部各自有什麼樣的政治盤算,實際上又是怎麼樣的只想要讓別人「犧牲小我、完成大我」,只想整合對方、而不想要讓自己被對方整合,他們還是必須在大眾面前,行禮如儀、演一齣「共商國是」的大戲。這正是藍白2黨近日終於達成啟動藍白整合談判的共識,而中國國民黨的中央黨部秘書長—黃健庭,與侯友宜的競選辦公室執行長—金溥聰,必須在10月14日禮拜六下午,在台北市的福華大飯店,與台灣民眾黨的對口代表—台北市前副市長、現任柯文哲競選總幹事.黃珊珊,以及柯文哲競選辦公室主任.周榆修,加上2黨各自的另外2名幕僚,一共8人的陣容,召開所謂「藍白合會前會」的主因。
先不論作為台灣民眾黨主帥的柯文哲,在會前會舉行前,宣稱「只有我當主帥、國民黨推薦副手,這樣才能贏、而且是大贏」,儼然要用類似將棋比賽「盤外戰術」的手段,營造壓倒的對方威勢,以及中國國民黨對此又是如何回應的情況,因為是閉門會議,而且也沒有對外公佈現場錄影或錄音記錄的緣故,所以外界無法就此具體得知現場的會談氣氛,是不是如同多數人所預測般地刀光劍影。不過,從黃珊珊在會前會開始前的記者會當中,講出「今天來不是來大拜拜的,也沒有要浪費時間」一類的話的情況來看,現場氣氛多少還是有點緊張的,而從會前會結束後的雙方共同記者會,較原訂的「下午4點會後立刻舉行」二度拖遲、直到傍晚4點50分才舉行的情況來看,「能不能立刻達成共識」這件事情,恐怕多數人在會後聲明公佈前,就已經心裡有數了吧?
而雙方的會後重點紀要,7個點看似洋洋灑灑,但細究則頗有玄機。
以整體結構來看,第1~3點是關於整合的具體方式與時程的問題,但雙方既然在第1點「如何產生在野最強候選人的方式」、以及第3點時程方面,都處於一種各抒己見的狀態、根本沒有共識可言的情況下,無論下文第4~6點當中,雙方各自對對方所提出的主張有多少共識,這些共識都像是空中樓閣一樣不切實際。與其說這些政策主張是共識,倒不如說雙方在以台灣社會為對象、演出「共議國是」的戲碼當中,必須不時穿插一些「不是有人說『我們之間沒有什麼共同的理念基礎嗎』?你們看看,我們有這麼多共識,誰說我們沒有共同理念?」的橋段,以達成一種自欺欺人的效果,同時淡化外界對藍白雙方商議合作所產生的「分贓」觀感。說到底,雙方聲明中最大的共識,應該是第7點「10月15日中午以前,確認下次會議時間」吧?
在「如何決定在野最強候選人」這個命題,實際上可以與「誰要怎麼樣消滅對方」劃上等號的情況下,藍白雙方可以說在這一步就開始出招,針對自認為的有利點,提出各自的方案。
台灣民眾黨方面,由於柯文哲先前在年輕族群享有壓倒性的優勢、目前也依然在民調中普遍至少贏過侯友宜與郭台銘,因此,該黨非常側重民調,該黨提出的方案是「選5間民調公司,採市話及手機各半的方式,來舉行對比式民調,最後5間公司數據平均以決定結果」。坦白說,台灣民眾黨的方式,在藍白雙方能夠對「選擇哪些民調公司」這件事取得共識的情況下,程序上比較簡便、比較能夠來得及趕上該黨所主張的「10月31日前完成」期程;而採取市話及手機各半的配比,對柯文哲與台灣民眾黨而言,或許可以理解為是他們對中國國民黨的讓步,否則只要柯文哲願意,柯文哲為了確保規則能夠對自己有利,一定會想辦法再拉高手機的占比。
而中國國民黨的對案,則像是基於柯陣營與台灣民眾黨所宣稱的「尊重民意」主張,進一步加蔥到令人感到嗆辣的程度。
相較於中國國民黨過去因應2016年及2020年這2屆大選,採用民調的方式(互比式或對比式就再說了,各自占比歷屆或有差異),來進行黨內總統初選的情況,這回中國國民黨可以說是拋出爆炸性的作法,中國國民黨主張比照美、法、韓等民主國家成例,在22個縣市、73個區域立委選區,都設立初選投票所,開放願意簽署「在野整合,下架民進黨」認同卡的所有民眾,以查驗身份證的實名制的方式,參加開放式的民主初選投票,希望能夠在11月5至10日間,跑完辯論及初選的流程。
中國國民黨的方案看似很有正當性,但從「美、法、韓等國,各主要政黨總統初選,動輒必須耗時至少3個月、甚至半年」的情況來看,中國國民黨如果真的有誠意,抓規劃及具體準備選務程序的前置作業時間,這份方案最晚在7月就應該獲得在野各方共識,最晚更應該在8月時展開選務流程,這樣才能及時趕上中選會所設定的總統候選人登記時程。但,中國國民黨自己就已經要弄到7月底黨全代會,才能化解黨內雜音、正式確認提名侯友宜,遑論與其他在野政黨勢力,喬出大家都能接受的在野整合規則;以時程來看,中國國民黨在這時候才拋出開放式初選,實際上很有可能根本來不及。
就算時間上來得及,籌辦開放式初選所需的一切經費開支呢?中國國民黨經過殘存黨產陸續遭查封的情況下,在本次大選,所能夠提供給各個區域立委候選人的經費,能不能充分確保其競選所需,還是要候選人自備糧草,都已經是很值得商榷的問題了,要中央黨部為了開放式初選,臨時再生至少新台幣上億元出來,這對他們的財務狀況而言,不啻是又一筆負擔。如果決定多設一些投開票所,所需的場地及人力等費用,都還會往上疊加。
更別提簽署認同卡、以及實名制的方式,中國國民黨如何查核簽署者是否真正認同,將會是難以解決的問題,個資保護也會成為另一筆開銷的理由。另外,中國國民黨在地方基層組織方面,明顯比台灣民眾黨更加扎實不少,屆時開放式初選如何阻擋地方派系動員投票,而地方派系動員投票的公正性,是否能夠勝過民調取樣,也很難逃過黃珊珊等人的質疑。
因此,綜上,金溥聰與黃健庭所提出的「開放式民主初選」對案,根本是用「以現在時空及財源等諸般條件背景而言,難以達成的方案」,試圖讓台灣民眾黨因為無法接受此般方案而主動破局,以利中國國民黨能在明年1月13日敗選後,將「在野因為沒有整合成功而輸掉大選」的責任,推卸到台灣民眾黨一側。而台灣民眾黨要如何接招,是繼續堅持民調、抑或是在開放式初選的架構下加蔥,直到中國國民黨辣到忍不下去為止,相當考驗柯文哲以降該黨黨人的政治功力。就算台灣民眾黨接招、提出對案的對案,直到雙方達成共識以前,藍白合本身就是一座巨大的空中樓閣,沒有落地生根的可能性。
而第4到6點的政策部份,雙方可以說是共識與各自盤算並存。
從第4點柯方的主張來看,柯文哲非常想要推動內閣制、以獲得「就算擔任行政院長,也能夠不被總統輕易開除」的安全地位,並想要加速把考試院及監察院虛級化,而中國國民黨則一邊須與委蛇,一邊在作為他們所堅持的五權憲法神主牌的考監兩院存廢上,採取拖延與遲滯戰術,實際上雙方都應該很清楚一件事—中華民國現行法制下修憲門檻之高,特別是公民複決的關卡,需要全體公民的過半數才能通過,門檻甚至高到「即使有7成投票率、其中有7成贊成,但依然會因為贊成票只佔全體公民49%的地步而無法過關」的程度,除非先來一次修憲把高門檻拿掉,否則之後要怎麼修憲,全部都會變成沒有實現可能性的又一座空中樓閣。
第5點侯方的主張,則可以被理解為是中國國民黨的作文比賽,侯方反對一國兩制與武力犯台、卻也反對台獨,很像是馬英九「不獨、不統、不武」主張的變體,而柯方比較聰明,為了眩惑柯粉,至少會把反台獨拿掉;侯方希望能夠讓特偵組復活,柯方則明顯有雜音。但雙方則在「明顯使得台灣選舉,更容易被作為敵國的中國操弄」的不在籍投票,以及對產業衝擊巨大,需要審慎評估的所謂氣候正義及環境權入憲方面,都取得相當共識,顯示他們的本心,依然是在思考如何用看似冠冕堂皇的口號去傷害台灣。
而第6點在雙方各有盤算、至少在整合不分區立委方面有高度困難的情況下,「國會席次極大化」可以說是空話,同意組成聯合內閣,則是在好聽又不會跳針的話語底下,依然不改雙方的分贓本質。
綜上,藍白2黨這次的藍白合會前會,可以說是在大的空中樓閣—亦即如何產生所謂在野最強候選人的方式上,再疊加包含修憲改為內閣制、讓當代東廠特偵組復活,以及氣候正義與環境權入憲等等違章建築在內,大小不一的空中樓閣上去。對於最終藍白是否能夠整合成功,筆者還是堅持過去相關議題文章的一貫基調,那就是「與其說雙方真的願意談成什麼,不如說雙方正在拖延時間,以試圖取得論述的正當性,將日後敗選的責任,推卸到對方的不願接受整合上」,這樣的看法與推測,最後是否會成為真實,「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作者:江夏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