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近期俄烏戰爭美國拒絕以直接以武力方式介入,以及阿富汗撤軍、美國對兩岸統獨採取模糊策略等因素,尤其在台灣內部親中人士或是力求在中美間尋求中立派中,「疑美論」聲浪再起;然而,相信「疑美論」的他們缺乏評估台灣地位處境、國際趨勢走向的能力。
以史為鏡,台灣如今地位類似「伯羅奔尼撒戰爭」中的米洛斯(Melian Dialogue),該城邦是愛琴海上的小城邦,人群血緣近似斯巴達人,但始終保持政治獨立,具有財富及戰略地位。
斯巴達與雅典爭霸希臘半島之初,雅典即派人拉攏米洛斯,在雙方交涉的過程中,米洛斯對雅典訴諸大義,流露小國介於兩強相爭間的無奈,試圖找出自主之路,卻招致雅典猜忌,導致該國出兵將其滅國。
基於現實主義考量,各國以權力相維持,以自身安全與利益作為對外政策的最高原則,大國如此、小國亦然。
如今,台灣也面臨與米洛斯一樣的抉擇時刻,回顧去年八月海峽危機,中國大陸政局高度集中化,對外更具擴張性,本島地理上與大陸一衣帶水,飽受其軍事威脅。海另一方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民主國家,結合亞洲親美國家,形成亞太戰略圈,企圖包圍中國使之無法續行擴張,可見中美逐霸關鍵取決於台灣。
另一方面,兩個核武國家全面開戰微乎其微,甚至在俄羅斯對烏克蘭戰爭不力的前提下,中美兩方為一小島開戰的機率更加低微。故在此不戰又和情況下,台灣國家地位停滯不前,讓人民對此感到難受。
回顧台灣戰後歷史,因國共內戰延續,使海峽對立態勢仍以內戰思維為主。基於雙方高度差異,縱使對岸民主化後也不保證台灣人會選擇統一。在兩岸雙方本就不信任下,台美關係互動更緊密,從戰後援台、經貿互依、文化影響、政治交流、技術輸入及軍事關係等方面的依賴程度遠勝於台灣對中國大陸。
此外,政治上,衡量強權的標準,係以該國是否有效於其他區域投射武力。無疑地,美國能於世界多處投射武力可謂強權,縱使其作為常帶有國家利益、道德責難,戰後和平仍有賴其維持。技術上,一國科技優劣與生產力相關,美國掌握多項產業關鍵技術,與台灣廠商多有合作,是主要技術來源。
因此,台美政治、經濟依賴深遠下,若以「出兵與否」作為懷疑美國對台態度,並動搖台美關係,無疑動搖台灣立足、發展之基。
小國囿於武力或綜合國力因素,對外政策不宜搖擺難料,另一歷史顯例即朝鮮王朝後期,明成皇后雖以高明手段先後游走日本、滿清及沙俄之間,但最後因日本對明成皇后高度猜疑,導致她被日本暗中指使的浪人刺殺,朝鮮不久後也滅亡。
小國對大國不必然毫無原則的「侍奉」,但至少作到穩健或可預測,進一步相信賴。台灣面對兩強,因戰後政經隔局影響至今,使台灣不得不親美,雖有人質疑過分親美恐喪失自主性且開罪中共?然換個角度想,穩定親美不也是一種「可預測」,使各方在此一格局下縱橫捭闔,使台灣國家地位不前,卻是空前安全。
至於美國對台海戰略是否棄置台灣?從近期對烏克蘭支援以及加深日韓同盟的戰略,台灣位於亞太關鍵地位,無論科技生產或戰略地位皆倍顯重要。
縱使我們是強權對弈的棋子,唯有在強者手中方能突顯價值。但前提是須與弈者健立信賴關係,方能於變局中存活,並加強自身能力,成為各方不得不棄置的棋子。
作者/ 劍藏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