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月24日俄羅斯全面軍事入侵烏克蘭、爆發俄烏戰爭起,至今已將滿1個月,先不論這次戰爭俄烏兩軍的表現,是如何跌破各界專家及記者的眼鏡,至少這次戰爭已經警醒多數歐洲國家,讓這些國家自和平的夢境當中醒來,並讓他們開始亡羊補牢,用行動來彌補冷戰結束後的文恬武嬉。
而台灣的情況是這樣的:
1.台灣身處印太各國面對中國的最前線,也因此成為中國各種明暗滲透及輿論戰的最前線之一,根據瑞典哥特堡大學在最近公佈的「2021年V-Dem民主多樣性」報告顯示,台灣自2013年起、截至去年為止的9年時間,都是全世界遭境外假訊息攻擊最頻繁的國家,而這只是問題的冰山一角。
2.台灣所面臨的挑戰,還不只是來自於中國外部而已。
事情的緣由是這樣的,中華民國的中國國民黨政府,自1949年年底遷台以後,延續1945年以「光復」之名佔領台灣的政策,更加致力於對居住於實際上僅為其寄居地的台灣、以及作為台灣既有居民的台灣人,展開全面中國化的政策;經過大約2代的時間以後,一定比例的台灣人與其後裔遂產生「我們的國家是中國」「我們是中國人」的認知,並對中國國民黨有著近乎條件反射式的政黨認同、同時也讓他們產生事大主義的思想。
而1990年代起中國在經濟等領域的所謂起飛,讓這些自認為中國人的台灣居民的其中一部份,產生異常奇妙的認知,讓他們開始將國家認同的寄情對象,由中國國民黨的中華民國,向著中國共產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轉移。
其後,隨著台灣在中華民國體制下的民主化,這些自認為中國人的台灣居民,由於他們的國家認同主張,逐漸開始遭受到台灣人的更多挑戰,民主化也讓他們喪失或減少中國國民黨時代的某些利益—例如軍公教18%優惠存款,在民進黨蔡英文政府的年金改革中被取消。這些人因此對台灣政經及社會等等議題的看法,逐漸朝著與台灣本位及台灣公共利益相悖的方向發展,並進而或志願、或不自覺的成為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下同)在台輿論操作的受眾,從日常生活的社群群組,到網路上的「密訊」、「觸極者」等親中內容農場,再到特定平面媒體及電子媒體,無不都有中國透過各種手法操弄的痕跡,這些人也因此成為中國對台操作輿論及政情的先鋒。
3.前揭中國當局的操作模式,近年來的高峰是2018年前後、以前高雄市市長韓國瑜為代表人物的「韓流」,配合當時蔡英文總統第一任期內的諸多改革措施或爭議—例如年金改革、老車淘汰、宮廟滅香、「勞基法修惡」,以及同性婚姻等等,在台灣社會鼓動各種不平者、放大不滿的聲量,最終導致2018年年底民進黨在地方選舉中大敗。
雖然民進黨面對2020年總統.立委大選,在美日等國的協助、以及自身危機意識的警醒,而一度較能明快地對假消息及認知作戰展開反擊,但2020年大選勝利後,民進黨政府在幾乎橫亙2021年整年的四項公投論爭,以及其後的不在籍投票、動物保護入憲等議題中,又有開始被進步派牽著鼻子走的傾向,不僅本土派中非左側的選民對蔡總統有些微詞,中國在台輿情及認知戰的操盤者、執行者與協力者們,又有在其間複製2018年「韓流」的可趁之機。
再加上近日台灣各地發生多起古怪的事件—例如興達電廠人員因同一開關再度操作失誤,導致台灣上百萬戶大停電;幾天內不同地方的倉儲等場域發生多起大火;以及桃園國際機場航廈跳電事件等等—讓中國在台的認知戰團隊有更多見縫插針的空間,因此他們目前正在針對台灣的電力供應、台灣的香港難民援救、以及俄烏戰爭與抗中保台之間的關聯等議題,進行各式各樣的輿論及認知操作。
面對中國在台灣內外的輿論操作及認知作戰,到現在依然沒有停歇的跡象,而且還不時伺機而動的情況,當前民進黨府院黨執政團隊,不僅在蔡總統第二任期,沒有延續第一任期結束時中斷的進程,持續推動台灣版「外國代理人登記法」—亦即「境外勢力影響透明法」—的立法,以壓縮中國在台透過協力者操作議題風向的空間,反而還開始出現自我感覺良好的傾向。不僅蔡總統仍然在透過地方選舉的布局、以及其中有利於進步派的規則設定,加上透過與其親近人士所進行的議題操作—例如稍早的不在籍投票及動保入憲的風向球,以及近期關於香港紀錄片「時代革命」的宣傳,在推動她與側近的進步議程大計;蘇揆在受訪時,也宣稱「台灣面對境外假訊息的攻擊,防備的很好」,眼見中國在台各種輿論戰認知戰不僅網絡未傷筋骨,而且仍有死灰復燃的可能,這樣的舉措及樂觀評價,只會讓有識者更加憂心忡忡。
筆者強烈誠摯希望,民進黨政府能夠體察到台灣內外及國際社會的當前局勢,面對現實,做出適切的對應,透過法制的健全化、以及行政行動的積極化,壓制中國在台的輿論戰及認知戰,正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作者/吳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