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奧於二月20日閉幕之後,之前圍繞在北京冬奧的國際爭議如維吾爾人權危機、中國網球員彭帥指控遭中國前副總理張高麗性侵等種種爭議,並未隨著北京冬奧的閉幕式而止息。
事實上,對於台灣而言,如何面對往後中國及國際體育組織共謀矮化台灣、黃姓溜冰選手在北京冬奧前後的言行爭議、中華奧會的問題等種種問題,也同樣並未隨著北京冬奧的閉幕而結束;儘管吾人可以預見到以台灣社會健忘鄉愿、政府和稀泥的態度,這些問題最後可能是高舉輕放的不了了之,但是並不意味著台灣可以輕易逃避這些問題,相反的,如何痛定思痛的檢討、反省這些問題才是解決問題癥結的解方。
如何檢討、反省這些問題,或許可以從數個層面著手:
一、從政府層面來看,這次北京冬奧從一開始聲明不出席到最後被中華奧會牽著鼻子走的困窘,不僅突顯政府在面對中華奧會跟國際奧會、中國方面串通一氣的軟弱跟進退失據,更讓台灣出席冬奧的姿態,可能傳遞錯誤訊息被國際社會質疑台灣守護自身主體性的意志。
在往後中國及國際奧會必然繼續矮化台灣,而中華奧會一味附和的情況之下,不知道主政者是否思考從這次冬奧汲取教訓,以因應接下來在中國成都的世大運及廣州的亞運乃至於往後奧運可能面臨的同樣情況?至於陳年痼疾的中華奧會,主政者是否有決心加以改革,使其不再成為台灣體育的絆腳石呢?
二、從體育界來看,在黃姓溜冰選手在北京冬奧前後的言行爭議引發台灣社會的反彈,面對台灣社會的反彈,體育界則認為是政府沒有訂出一套規範讓選手依循;誠然,政府的確該訂出一套規範讓選手知道體育賽事的政治界線,但是台灣體育界在振振有詞談著政府的責任時,是否該自省自身在面對中國的姑息態度?從東奧正名、彭帥事件到這次黃姓溜冰選手的爭議,台灣體育界大多不是附和保守派的立場,要不就是保持沉默不敢加入國際體壇聲援彭帥的行列,更對於黃姓溜冰選手的爭議保持沉默,這種唯恐激怒中國當局的「體育歸體育,政治歸政治」,是台灣體育界必須正視的問題癥結。
三、從台灣社會來看,台灣社會雖然因為中華奧會的作為以及黃姓溜冰選手的爭議而激盪不已,但是這種情緒是否能轉化為督促政府改革台灣體育界,特別是改革中華奧會的動力,而不至於隨著時間而淡忘,是台灣社會同樣必須面對的課題。
時間不待人,倘若台灣政府、體育界及社會未能從這次北京冬奧的爭議汲取教訓並加以檢討改進,那麼往後的國際賽事,特別是中國主場的賽事,這些爭議必然不斷重演,徒然損害台灣的聲譽及挫折台灣社會對於政府的信心,這絕對不是台灣各界所樂見的。
作者 / 局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