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可能入侵烏克蘭的危機在近日成為國際矚目的焦點,雖然俄國表面上承諾撤軍,然而俄國是否守信,則為歐美方面所質疑,烏克蘭仍然深陷隨時遭到俄國入侵或刻意挑釁的危機當中。
但是在國際媒體關注雙方高層的政治、外交交鋒之餘,烏克蘭民眾所展現的衛國意志也成為國際媒體所關注的焦點,固然烏克蘭有出現富人急著出國避難的醜態,可是有更多當地民眾,從年青人到年長者,志願參與軍訓、後勤支援積極受訓,相關影片、報導在網路上引起國際的敬意和支持,讓人印象深刻的是不少志願者受訪時表達出的衛國意志,如一位婦女瑪麗安受訪時表示她之所以參與軍訓、囤積物資備戰,是因為「作為一名母親,我不希望孩子繼承烏克蘭的問題,或是讓他們來面對這些威脅。」她的堅毅讓人為之動容。
在欽佩烏克蘭民眾的抗戰意志之餘,吾人不禁想問,那麼反觀台灣呢?
今日台灣面對的中國,是較俄國實力更為強大、野心更為猖狂的對手,但是台灣主政者是否已真正改變那顢頇的軍事體制?社會是否展現出同樣的衛國意志?還是沉浸在有識者為文指摘的:「民眾繼續將國防視為邊緣的議題,而不願投以更多的關注,只是一味沉浸在盟友會代替我們守護這塊土地這樣的集體狂歡之中」?這樣下去,對於台灣的國防是不利的,同時只是加深國際友台力量對於台灣安全的擔憂及誤解。
面對同樣嚴峻的局勢,台灣社會應該思考這幾個問題:
一、如何在台灣社會推廣國防事務的討論以及全民防衛意識?
二、如何就若干重大國防議題,例如是否恢復徵兵制?是否要調高國防經費比重?儘快凝聚共識,成為未來國防政策的方向?
三、如何督促政府對於目前的軍事體制,特別是陸軍,推動深層次改革,以重振軍隊基層跟民眾對於國防的信心?
就跟烏克蘭一樣,今日台灣在國防上同樣在跟時間賽跑,甚至隨著中國的擴張而讓時間之窗日益縮短,時間不待人,台灣社會應該從烏克蘭民眾的衛國意志得到啟發及激勵,並且開始奮起行動,才能面對日益嚴峻的中國威脅。
作者 / 局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