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北約對話是俄羅斯「2022年外交機會清單」,如果能如願結束俄國與西方的敵對,結束西方對俄制裁,把西方矛頭轉移到亞太,這是普京最希望取得的成果。
烏、俄兩國歷史恩怨可以追溯到上世紀30年代。烏克蘭原屬於蘇聯,是北約和俄羅斯之間的緩衝帶。烏克蘭東部多為俄羅斯人,西部多為烏克蘭人。經濟和能源依賴俄羅斯,但更想融入歐盟。自上世紀90年代蘇聯帝國被迫解體,烏克蘭正式從蘇聯體系下獨立,成為歐美國家強勢拉攏的對象。自烏克蘭面臨「顏色革命」之後,親俄總統亞努科維奇於2014年黯然地下台,親歐盟總統上台,導致烏俄關係惡化。俄擔心黑海基地,通過公投巧妙佔領克里米亞,衝突不斷並在今年繼續升級。
看似烏俄兩國僵持,實則是「五方博弈」
分析烏克蘭情勢,國際政治戰略家偏好用「五方博弈」此一詞彙,意即:俄羅斯、烏克蘭、美國、歐盟、英國等斡旋縱橫。俄羅斯歷史上缺乏戰略安全感,不能允許北約繼續東擴並佈置進攻性武器;烏克蘭現任總統澤連斯基則希望西方干涉並加入歐盟;美國搓火大師,一場發生在歐洲的衝突,導致歐盟更加依賴美國,設法削弱烏克蘭和俄羅斯,推動資金回流美國;英國追隨美國,同時樂見歐盟被削弱。俄羅斯國力不允許一場大戰,烏克蘭國力雖弱,人口雖達到俄羅斯的50%,但還有美國背後的強力支持。
即便準開戰型態會帶來以下經濟及金融等負面影響:首先:原油的供給,原油可以正面因戰爭提高供給;其次,黃金的避險屬性亦有正面效果;第三、美元和人民幣可同時走向正面的避險屬性;最後,倘若俄、烏兩國掀起作戰,歐股+俄股勢必狂跌不止。有意思的是,對美國的軍工股產生正面的效果。根據上述四項弔詭的特性,可以說明即便戰爭勝利一方在大格局來看恐怕失去更多的國家利益,但戰爭的控制性,大概率只會有對峙及小規模摩擦,發生局部戰爭的可能性很低。
俄羅斯唯恐烏克蘭全面導向北約
事實上,美國與俄羅斯是相愛相殺的老冤家,互相打擊的力度都是中-美之間未曾見過的,2014-2018年,俄羅斯佔領克里米亞、干涉美國大選、毒氣襲擊英國特工,美國多次對其進行制裁,直接造成股、債、匯三殺。這次如果俄羅斯敢動武,那美國的打擊力度只會更大。筆者認為從俄烏矛盾的源頭上講,為什麼烏克蘭這麼恨俄國?烏克蘭內部東烏(親俄、使用俄語、信東正教)、西烏(親西方、使用烏克蘭語、信天主教),本身就有分歧。西烏本就歷史上與立陶宛-波蘭關係更為密切。
烏克蘭從蘇聯獨立後,親俄、親西方的路線分歧也一直存在。親俄的亞努科維奇與親西方的季莫申科,一直為烏克蘭的路線和前景而內鬥,直到演化為2014年烏克蘭內戰,終於被普京趁虛而入,拿下黑海地區最重要的克里米亞半島。現在的西烏主要以農業為主,重工業發達的東烏都已經被俄控制。此外,對烏克蘭現任總統來說,現在是「驅虎吞狼」之計,俄羅斯已經開始了肢解烏克蘭的實際行動—拿下克里米亞、支持頓巴斯地區自治(事實上的獨立),從北、東、南三個方面包圍烏克蘭,甚至奪走了烏克蘭最發達的工業地帶。與其坐以待斃,不如徹底倒向西方,甚至主動激化矛盾,借助美國和北約的力量與俄羅斯對抗。
解鈴還需繫鈴人:普京的底牌究竟為何?
那麼普京究竟會不會動武?筆者認為普京起碼有三招式還擊:首先,提出「最低訴求」:停止北約東擴、阻止北約在蘇聯故土部署導彈。基輔羅斯是俄羅斯民族的龍興之地,「聖城」所在,也是俄羅斯與北約之間保持「安全距離」的「心理緩衝區」;提出「中性訴求」:搞亂烏內部局勢,扶持親俄派,同時虛張聲勢,從而掩蓋俄羅斯在白俄羅斯的行動。2021年,普京借助混亂形勢,已經將白俄羅斯事實上成為俄羅斯的「附庸國」;第三,執行「最高期待」:與西方締結安全保障協議。與北約對話是俄羅斯「2022年外交機會清單」,如果能如願結束俄國與西方的敵對,結束西方對俄制裁,把西方矛頭轉移到亞太,這是普京最希望取得的成果。
作者 / 林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