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國庫署公告國債鐘資料:截至110年10月15日中央政府債務未償餘額:1年以上56,798(億元)、短期1,650(億元)合計58,448 (億元)。平均每人負擔債務:24.9(萬元)。
財政為庶政之母,國家財政管理能力攸關國家發展與人民福祉。三大信貸評級機構標準普爾(S&P),穆迪(Moody’s)和惠譽(Fitch Group)今年對我國信用評等或展望均給予調升或正向評價。
今年1月到8月全國總稅收達新台幣1兆5,965億元,估計今年稅收可望超過預算數(俗稱超徵)。蘇建榮表示,今年中央全年稅收可望超出預算數1千億元,可用於實質還債。但這是真實,還是謊言?媒體報導指出明年1月地方政府將有機會得到統籌分配稅款「超徵紅包」。
財政部則指出,政府超徵稅收指的是實際稅收徵起數大於「預算數」,針對稅收超徵部分,台灣財經刑法研究學會理事長陳志龍提出「超徵十問」:超徵違憲、短估違憲、超徵違法、超徵不能變成獎金、超徵不能違法放入口袋、超徵金額要公布、超徵是超出法定預算、超徵的暗水龍頭流入私人金庫、超徵獎金是不明「贓款」,最後是追究超徵系統性犯罪。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曾公開說明超徵的原因主要為國內經濟穩定成長、所得稅法修正及外在經濟環境變化與無法預知的重大事件(稅收預算編列經過審議、執行等到實際徵起橫跨3個年度)。回顧近20年預算達成狀況,低於全年預算數主要受外在經濟環境變化或無法預知的重大事件影響,如:90年至92年網路泡沫及SARS、98年全球金融海嘯、101年及 102年歐債危機、109年新冠肺炎。然國內經濟穩定成長、所得稅法修正對預算達成狀況應是較能掌握的,但103年至108年連續6年超徵6,930億。
在歲入部份有超徵的情況,其實歲出預算編列也是年年增加,111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歲出、歲入雙雙創造歷史最高,均超過2兆元。公務預算從103年編列1兆9,162億元到111年編列2兆2621億元,增加約15%。立委審議111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中指出87年至108年底的21年共計辦理27次特別預算,且11次屬「不定期或數年一次之重大政事」,還有部份施政項目列入二種預算或在兩種預算中跑來跑去情事;還指出特別預算透過舉借債務支應,公共債務擴張問題。
從財政部國庫署公告國債鐘資料:截至110年10月15日中央政府債務未償餘額:1年以上56,798(億元)、短期1,650(億元)合計58,448 (億元)。平均每人負擔債務:24.9(萬元)。再來對照102年12月底中央政府債務未償餘額:1年以上51,223 (億元)、短期2,145 (億元)合計53,368 (億元)。平均每人負擔債務:22.8(萬元)。顯見公共債務確實存在擴張情形。
近二年全球受到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政府因應疫情衝擊編列紓困振興特別預算8,100億元,紓困方案從1.0到4.0,不論個人和企業踴躍辦理情形來看,顯見疫情對人民帶來嚴重衝擊。在國際給予政府財政管理肯定的同時,近期立委質詢提到財政紀律敗壞、財政好轉的疑問也縈繞在立法院。不論是歲入的超出預算數、公共債務擴張或歲出的浮列預算可都是民脂民膏,人民因疫情所苦、因通膨所苦,高高的官人們,你們看到了嗎?
作者 / 李愛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