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教育主管機關與學校可以努力積極作為是,建立健全穩定的升學體制讓家長能安心放心,加強規畫課程教材激發學生的學習動能和興趣,學有所得、學以致用,自能改善學習不彰問題,也能紓緩惡性補習及高壓過度學習等負面現象。
日前民眾於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案,希望將國高中學生上課時間改為早上9點30分至下午5時,以改善學生睡眠不足問題、上課打瞌睡情況,並冀望能藉此提升學習效率。連署案已過附議階段,教育部將進行研議作出具體回應。
筆者認為,延後到校上課時間根本無法解決學生精神不好學習狀況不佳等問題,反而可能製造更多學生人身安全、晚睡晚起或助長課後補習歪風等問題。睡眠不足可能牽涉到個人生活起居習性或時間規畫,上課會打瞌睡或因學生身心狀態欠佳或因課程教學不夠生動活潑,才會導致精神不濟影響學習效果,該改善的應是妥善安排生活時間、改變學生學習態度和活化學校課程內容,而非延後上課時間。
其實國中生與高中生本就不該綁在一起討論決議,國中採學區制或步行上學或家長接送,而高中較多跨大行政區通勤就學得早起趕公車搭校車。前者是國民義務教育且牽涉家長上班現實問題,後者則較有自主管理能力及彈性調整空間,若說共通點,可能就是改變早修執行現況與自主選擇第八節課業輔導。
新課綱非常重視課程素養導向,情境描述題型變多也變長,增進閱讀理解能力顯得益發重要,與其讓學生晚睡晚起作息紊亂浪費時間,不如利用早修時間安排閱讀課程或多元社團選修活動,活化腦力、活動筋骨,才是引發興趣振奮精神與提升讀書學習效率的良方。
至於國高中學生睡眠不足問題,並不全然咎因於學校上課時間過長,很多學生在放學後還要去補習班或才藝班,筆者發現晚上八、九點時升學補習班前擠滿等接孩子的家長,近十點多背著沉重書包與疲憊身軀的學子在趕路回家,還有假日衝刺班、先修菁英班…..以前因為聯考制度升學掛帥而補習,現在卻因對新課綱的焦慮感而紛紛將孩子送往學習歷程班、素養探究班加強補力。平心而論,升學制度若不改變,學習環境若不改善,學生就很難有充足睡眠和學習成效。
台灣堪稱全世界上學時間很長的國家,想仿效日本或許多西方國家縮減上課時數也不是不可行,但是相關配套要充足,例如提供足夠的課後學習場所與設備,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與態度等等,方能讓多出來的時間發揮效益,而不是將時間轉嫁於補習班或沉溺於電玩3C產品。
而在這些軟體硬體都尚未建置完備前,筆者認為目前教育主管機關與學校可以努力積極作為是,建立健全穩定的升學體制讓家長能安心放心,加強規畫課程教材激發學生的學習動能和興趣,學有所得、學以致用,自能改善學習不彰問題,也能紓緩惡性補習及高壓過度學習等負面現象。
作者 / 郎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