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或論文的過度自我引用,肯定有某方面的問題。但是打擊歪風的同時,作為發表新物種舞台的分類學期刊,是否由於領域性質之故,有更容易自我引用的傾向,也值得考慮。
學術上,影響指數(impact factor)是普遍採用的的量化指標,它以期刊為單位計算,由一個期刊刊登的論文,被其他論文引用愈多次,此一期刊的引響指數就會愈高。最近一批期刊因為自我引用的比例過高,將被排除於影響指數的名單之外;然而,有些以分類學為主的期刊,或許是莫名中槍。
統計影響指數的公司叫作 Clarivate,它的「Web of Science」資料庫共收錄 21000 個期刊,不過只有 12000 個期刊被列入影響指數名單。公司前幾天宣布,將不再計算 33 個期刊的影響指數,另外還對 15 個期刊發出警告。大家仍然可以引用這些期刊的論文,但是影響指數不會被承認。
影響指數算法的基礎是:整個期刊發表的論文加起來,被引用多少次。公司指出這批期刊出現過度自我引用(self-citation)和自我堆砌(citation-stacking)的狀況。
「自我引用」的問題在於,若是 A 期刊刊登的新論文,大量引用過去在 A 期刊發表的論文,A 期刊未來的影響指數就會提高。而自我堆砌的意思是,因為自我引用讓排名上升的幅度。
根據公司提供的數據,被排除期刊中,自我引用的比例最少有 25%,最高達到 71%。
有些比較極端的案例,例如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 期刊有一篇論文,引用同期刊其他論文共 191 次。而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期刊發表的論文,總共約 47000 次引用,超過 11000 次來自同一期刊。這兩個期刊都被列入 15 個收到警告的名單。
這次 33 個期刊的引用指數絕大多數不高,少數例外如 JACC: Cardiovascular Imaging 期刊的引用指數超過 10,還名列該領域內的前 10 名。其餘還有 3 個被警告的期刊,引用指數超過 5,屬於心血管領域。
然而,33 個期刊中已經有些表達抗議,像是以微生物分類為主的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atic and Evolutionary Microbiology。
除此之外,名單中有分類學屬性的對象,至少還有動物分類學的重要期刊 Zootaxa,另一動物學的 Pakistan Journal of Zoology,以及人類演化學的 Journal of Human Evolution。
期刊或論文的過度自我引用,肯定有某方面的問題。但是打擊歪風的同時,作為發表新物種舞台的分類學期刊,是否由於領域性質之故,有更容易自我引用的傾向,也值得考慮。
延伸閱讀:
Major indexing service sounds alarm on self-citations by nearly 50 journals (連結)
作者 / 寒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