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經濟學來看,基本工資提高有可能增加失業率,因為勞動市場需求不變,但限制價格提升,雇主只好少請一些人,以維持獲利。但隨著少子化、經濟成長,勞動市場理應是供給減少、需求增加,薪資上調才是合理的。政府如果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無法達到個產業公平發展,至少該在基本工資上努力,讓各行業之間的薪水差異,不至於大幅增加,使行業別、世代之間有更大的被剝奪感。
台灣的半導體一向是聞名國際,在2019年產值更居全球第2名,如今政府又宣布將加大投資半導體產業力道,力拼台灣成為亞洲「高階製造中心」、「半導體先進製程中心」,一口氣就增加16億預算,比起去年增加了超過百分之50。
然而,台灣的其他產業,就沒有政府的大力加持,使其發展較為吃力,原本獲利能力就相較於科技產業差,再加上政策的排擠,能發出的薪水,就遠遠低於高科技產業,這也造成台灣民眾收入差距擴大,社會不平等情況日益嚴重。
台灣青年有將近四分之一人數,選擇服務及銷售相關工作,另有五分之一選擇事務支援人員工作(一般行政人員),此兩種給予的起薪都接近基本工資,且薪水調幅不大,造成青年普遍低薪,除了少數能成功晉身主管職,薪水較高,其餘被迫選擇轉職,否則難以應付進入家庭階段之開銷。
但此現象也無法怪罪於青年人,如果本身不具備科技研發背景,即便有其他的能力,或付出更多的努力,也無法獲得合理的對待,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只能夠進到低薪產業。
而台灣基本工資僅9088美元(272640台幣),佔人均GDP 35.2%,低於日本、韓國、大多數歐洲國家。以韓國為例,其最低工資一年18,937美元(568,110台幣),佔人均GDP 56.8%。可以看出台灣基本工資還有上調之空間,且台灣GDP幾乎是年年上漲,但歷年的基本薪資卻呈現停滯,造成長期下來,所得分配不均等。
以經濟學來看,基本工資提高有可能增加失業率,因為勞動市場需求不變,但限制價格提升,雇主只好少請一些人,以維持獲利。但隨著少子化、經濟成長,勞動市場理應是供給減少、需求增加,薪資上調才是合理的。
政府如果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無法達到個產業公平發展,至少該在基本工資上努力,讓各行業之間的薪水差異,不至於大幅增加,使行業別、世代之間有更大的被剝奪感。
作者 / 楊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