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原是農曆廿四節氣中難得的好時光;清明節不一定要上墳祭祖,可以祠堂祭及遙祭(缐上祭祖亦屬遙祭);上墳祭祖也不限於清明節,一年中很多節日都行。因此,回歸清明節的原旨,大家不必一窩蜂急著掃墓祭祖,反而應該像孔子說的「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先以廣大社會人群的健康性命為重,防備「第二波」瘟疫大流行!
一再否認武漢肺炎「不受控」的世衛組織,眼看全球五大洲一百多國淪陷,終於不得不鬆口承認瘟疫已經「全球大流行」,並指確診病例破萬的伊朗及義大利已(取代中國)成為戰疫新前缐,「這兩個國家正在受苦受難,但我們向各位保證,其他國家很快也會進入這情況。」而更早一天,鑒於歐洲疫情大失控,德國總理梅克爾已語出驚人,警告德國最終可能有高達七成人口會染疫。
在全世界一片緊急慌亂、封城甚至封國之際,台灣因政府超前部署,「第一波」疫情有幸相對輕微,成為全球讚譽典範。但接下來,台灣面臨「全球大流行」圍攻,全世界已無一片淨土,必須如同閣揆蘇貞昌及疫情指揮官陳時中提醒的,嚴防境外移入感染及「第二波疫情回掃」。尤其清明掃墓屬「慎終追遠」民俗,預期全國各地乃至世界各地返鄕人潮絡繹於途,一不小心即會發生群聚感染,甚至演成大流行。如何防備清明掃墓期間瘟疫大流行,已是全民不容疏忽的共同責任!
中央及地方針對清明防疫做了不少功課。如疫情正副指揮官表示,祭祖可多利用線上及分流(不擠在同一時間),只要心意到,相信祖先都會保佑子子孫孫。如內政部長要求硏議是否停辦掃墓公車,以免成為防疫破口。一些地方政府也如斯響應,如不開放公營納骨塔進入(改在納骨塔外搭棚供放祭品祭拜)、取消掃墓公車、鼓勵分流掃墓等。
難能可貴的是,一些人流龐大、動輒四五千人參與的家族清明祭掃,如規模最大的桃園葉家,即稱他們子孫遍布世界各地,在疫情「全球大流行」中,若執意照常舉辦,導致群聚感染,會丟了先祖顏面,因此決定配合政府防疫,改由各房代表出席,只有十多人參加,並要求出席者配戴口罩、噴灑酒精消毒及量體溫。
像桃園葉家如此從善如流,與不久前各地媽祖取消遶境活動一樣,都是「功德無量」,替神明及祖宗積修功德。何況清明掃墓正值「第二波疫情回歸」期,迥非「第一波」可比。環顧世界,各國政要名流接連染疫,義大利為圍堵疫情擴散,嚴禁公眾集會,公共場所一律關閉,婚喪喜慶一律暫停,商店除藥局和販售基本生活必需品外皆停止營業;而體育賽事更不用談,美國NBA職籃無限期停賽,東京奧運考慮延後一至二年,許多奧運種類資格賽更已宣布延期。台灣無論官方或民間,採取較前嚴格的防疫標準確屬必要,千萬不能用「第一波」眼光看「第二波」!
事實上,中華從古至今,掃墓祭祖不一定要在清明,各地習俗不同,次數也不同,清明節被統一成「民族掃墓節」是1935年中華民國政府的新規定。同時「清明」是始於漢代的廿四節氣之一,《歲時百問》說萬物生長至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意指這是春天最蓬勃煥發的日子,此時適合遊樂踏青及種植(古代農諺云「清明穀雨兩(節氣)相連,浸種耕田莫遲延」「植樹造林,莫過清明」),原本並不適合掃墓祭祖。掃墓祭祖反而是始自晉南北朝流行的「寒食節」。
寒食節最先是用來紀念春秋時期的介子推(因為傳說他和母親隱居綿山,不受官祿,也拒見苦苦找尋他的晉文公,最後居然被晉文公下令放火燒山,逼他出見,他卻堅持不見,以致燒死。然而,我核對最早記載介子推的《左傳》及《史記》原文,都沒有提到燒山,只提到晉文公尋他不獲,只好把綿山封他,改稱「介山」),全國禁煙禁火,只吃冷食。後來對介之推的紀念及祭祀自動擴大,庶民紛紛借此日祭祖掃墓,於是寒食節又成為非正式的祭祖掃墓節。
寒食節成為正式的祭祖掃墓節是在唐代,玄宗時以政令形式將之定為民間掃墓日,而且掃墓假一再延長,至德宗時(西元790年)已增為七日,延及清明。但與寒食相比,在寒食後數日的清明,節日意義相差仍頗大:清明要在全國禁煙禁火結束後「重升新火」,同時踏青出遊,化「傷逝悼亡」為「歡樂迎新」。
唐代時候寫清明的詩不少,如《千家詩》中杜牧的「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王禹偁的「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為讀書燈。」這兩首極易被今人誤認為傷逝悼亡的詩,其實是歡樂迎新詩。前者是達官貴人,不喜歡清明下雨,要找樂子喝酒。後者是窮書生,清明佳日居然無花無酒,令他掃興,幸好向鄰家求得「新火」,經過幾天無煙無火日子,又可歡喜點燈讀書了。
所以到唐代,清明還是如假包換的快樂春假。它會連帶變成掃墓節,是因特別注重孝道的宋代規定,從寒食至清明,各階層均須掃墓祭祖。再後來,元朝廢止寒食節,寒食逐漸淡出民間習俗。到明清兩代,官定掃墓便只剩清明節了。但重要的是,當時掃墓時間還是存在非常多地域與族群差異,不限於清明;而且清明祭祖的方式,也分為墓祭、祠堂祭和遙祭三種,不一定要上墳。直至1935年,清明節才被中華民國政府統一為「民族掃墓節」。
由上述歷史可知,清明原是農曆廿四節氣中難得的好時光;清明節不一定要上墳祭祖,可以祠堂祭及遙祭(缐上祭祖亦屬遙祭);上墳祭祖也不限於清明節,一年中很多節日都行。因此,回歸清明節的原旨,大家不必一窩蜂急著掃墓祭祖,反而應該像孔子說的「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先以廣大社會人群的健康性命為重,防備「第二波」瘟疫大流行!
作者 / 孫慶餘
(本文經作者同意授權轉載,原文出處:風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