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警示燈號的層級沒到,早就訂好票的小資旅者不太可能讓付出去的萬把塊人間蒸發,由政府放寬國內公股航空公司的退換票機制,不但民眾「盡量不做沒必要的國外旅遊」的直接方法,更能提升品牌的長久利益。
這次的武漢肺炎疫情中,直接的影響者除了被群眾針對的台商之外,還有一大部分則是搭船或搭機的出國旅遊者,不論是去歐洲、日韓、港澳等,這些人回到台灣輕則自主檢疫或健康管理,有些還得上醫院檢查、讓里幹事打電話,最後還落得「浪費社會資源」的罵名。
「就是你們這些人非出去玩不可,害大家得為你忙的焦頭爛額」人怒斥道,但這真的是出遊者的問題嗎?
許多批評的人,都忘了很少人出國旅遊是說走就走,絕大部分都在幾個月前——世界上還沒人聽過武漢肺炎時——就排定行程、下訂飯店與機票,並在一月疫情爆發後每天守著電視新聞和外交部的燈號,直到登機的前一天才整理行李。
你或許會說,怕感染的話何不取消行程就好?說來容易,但只要警示燈號的層級沒到,航空公司或旅行社就不會讓你全額退費,也不是每個小資旅者都能一眼不眨讓付出去的萬把塊人間蒸發;再說了,政府宣布「不宜前往」之前,不就等於政府認為這趟行程安全可行嗎?
那些早就刷卡結帳的旅者們,出發前往往得經過這段比樂透開獎還緊張的權衡,即使順利出發,也不知道會不會下了飛機或遊艇,彼方就突然就變成疫區,政府決定隔離採樣,和二月初回程的寶瓶星號一樣。
更何況,就算政府提升了警示,每家航空公司的退票機制也有所不同,上網一查,不難發現許多消費者在客服專線上等了半小時一小時的轉接,最後仍不知道自己可以退回多少錢,甚至班機到時飛不飛。
比較周遭的國家,台灣是少數真正把防疫視為第一要務的政府,但除了妥善國內的防疫工作外,也應該思考如何讓一般民眾能夠「盡量不做沒必要的國外旅遊」。
該怎麼做呢?放寬國內公股航空公司的退換票機制或許是一個可見立效的方法。
雖然航空業不如水電鹽油等民生必需產業,但公股資金既然能在寡佔市場中取得獨特的商業空間,當然也擔負著排解國家與國民問題的義務。舉例來說,台灣虎航在二月上旬疫情爆發加上菲律賓無故禁航台灣之時,便表示主動取消相關乘客的訂票,甚至自動退費至原購買帳戶,這不但省去乘客資訊混亂和客服人員的工作量,更讓消費者直接感受到航空公司負責任的態度。
讓包括華航、華信、台灣虎航、華旅網等公股航空公司及旅行社帶頭,針對國人最常前往的潛在疫區放寬退換票規範,對企業品牌或國家政府的信任與形象都能大幅提升,同時還能施予其它公司跟進的壓力,更能在疫情削減後讓國人更傾向使用台灣的航空及旅行系統,最重要的,還可以降低千分之一機率後修補防疫破口的潛在成本,長遠而言,獲得的整體利益反而更高。
作者 / 趙方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