砲兵在各國陸軍扮演著支援步兵、戰車部隊前進的重要力量,也是擔任打擊敵軍的重要力量,隨著科技進步,火砲的基本要求邁向自動化、遠程打擊、快速部署等方向研製,在實戰中火砲與火箭彈相互搭配應用,我國陸軍雖然在人數上居三軍之首,但裝備更新的速度卻是三軍之末;俄烏戰爭改變各國的火砲用兵之道,遠程火箭彈的威力已被各國所看見,於是我國在擁有自製的雷霆兩千多管火箭之時,仍向美方採購29套海馬斯火箭彈系統,火箭彈固然能增強「源頭打擊能力」,但對於射程短的目標仍得仰賴傳統火砲系統。

陸軍當前砲兵實力概況
根據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所提供的數據來論,海馬斯系統能攜帶六枚口徑227mm火箭彈的射程約70公里,以及一枚射程300公里的戰術飛彈;國造的雷霆兩千最大射程約45公里,最小射程約15公里;向美採購的M109A5自走砲,在未使用增程彈的狀態下最大射程約22.5公里,較為老舊的自走砲系統,包括老舊的M110A2、M109A1/2,最大射程皆不超過30公里;其餘大量的加農砲、榴彈砲等,服役時間皆超過半世紀,需要大量人力操作,且機動性能差,完全不符合現代砲兵的用兵之道,因此未來升級、採購相關火砲,成為砲兵下一波的建軍重點。
未來可能的建軍、採購選項
國際上不乏先進的火砲系統,包括法製的凱薩自走砲、德國的PZH-2000自走砲、南韓K9自走砲、捷克DITA自走砲以及美製的M109A7自走砲。客觀而言,上述國家的自走砲車輛皆為全球最為頂尖的火砲系統,也是各國爭相採購的裝備,2023年國際上傳出台灣可能向捷克採購自走砲,雖未獲得我軍方證實,但已顯示軍方對於先進自走砲的採購需求。
7/5據國內媒體報導,陸軍可能向美方採購168輛M109A7自走砲與M992A3野戰砲彈補給車,金額約900餘億元台幣。從Army Technology的資料顯示,該款自走砲最大射程約30公里,若配合「神劍」導引砲彈能衍生至40公里。
未來若引進新式自走砲,傳統的火砲人力自然移轉至操作自走砲系統,在陸軍野戰砲兵人力不易維持、招募的狀態下自然利於軍方未來建軍,而引進一種新式裝備,國軍在戰術訓練、應用上自然也會獲得提升。
結論
從俄烏戰場顯示,火砲的自動化程度、射程、機動性能已是檢驗自走砲性能是否優良的關鍵指標,伴隨著陸軍火砲系統日漸老舊,在自製不易的狀態下,外購新款火砲恐勢在必行,以台灣的特殊國際處境,未來向美採購新款M109A7 自走砲的機率將大為增加。
作者: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