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台灣人選出一個粗鄙不文、用語歧視、見異思遷、亂開支票、肉麻當有趣的總統,台灣的未來將陷入何等處境?」、「粗鄙使國家淪為笑柄,歧視製造社會對立,見異思遷鼓勵年輕人勿腳踏實地,亂開支票損害國家財政、債留子孫,肉麻當有趣教壞囝仔大小。」
總統是國家第一公民,總統言行至關緊要。好的領袖使國家興旺、社會成長(如伯里克里斯使古雅典成為「全希臘的民主學校」),壞的領袖使政黨及人民敗壞、民主倒退。不幸台灣自有總統民選以來,當選人是「一蟹不如一蟹」,候選人也是一屆不如一屆。其中以國民黨本屆候選人韓國瑜最驚世駭俗,不只他的「浪子」、「痞子」習氣始終如一、毫不掩飾,他的市府親信及競選班底更不斷無的放矢、言行反覆。
如此格調,縱然足以挑動韓粉如痴似狂,卻不適合一般選民。總統選舉走到這步田地,選民若不樂見台灣民主淪亡,救亡圖存恐怕已是「勢在必行」!因為對普世價值的追求者及信奉者而言,救民主比救國家重要。民主亡了,國家還有多少存在價值?!
國民黨歷屆民選總統候選人中,李登輝、馬英九都算格調高尚、言行謹慎。最差的是連戰,2000第一次落選,拒不吞敗,又不恭賀當選人(我傍晚路過他競選總部,竟然漆黑一片);2004再次落選,不但不承認敗選,還為「兩顆子彈」發動總統府前抗爭靜坐(我的一個大學講師朋友及我的三嫂都因參加這次連日抗爭,刺激過度,不到二個月全部癌症復發身亡);而2010連勝文新北市助選遭人槍擊,連戰竟大聲指摘是民進黨主使!
至於洪秀柱及韓國瑜,同樣每況愈下,各有各的「不堪」。
洪秀柱的問題眾所皆知,公開主張「不能說中華民國存在」(既然中華民國不存在,那她是在選中華民國總統,還是在選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特首?),結果民調大跌而被「換柱」。(但黨主席朱立倫決定換柱,居然自己跳下去選,「肥水不落外人田」,也被罵「吃相難看」!)
韓國瑜的問題我已討論過多次,如:韓國瑜親口承諾高雄市長要「做好做満」,還說「若做不好會自己罷免自己」,結果市長還沒坐暖就想選總統,全國各縣市施政排名墊底他也毫無愧色。如:從去年九合一選舉至今,他的「親中」警句接連不斷,有「台獨比梅毒可怕」、兩岸是「指腹為婚」、「你儂我儂」及「同屬一個中國」,並且在一中各表已被中共正式否決後,還说「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的定海神針」。如:當選市長後,只靠口號而無本質支撐的他很快就原形畢露,談話不斷跳針,連議會質詢都經常答非所問。如:他對郭台銘加入初選充滿疑嫉,在五點聲明中痛批「(國民黨)政治權貴熱中密室協商,離人民越來越遠」。⋯
而自他請假専心投入總統大選後,他的問題更是越積越多。中正大學碩士生許裕承媒體投書(連結)即稱「韓國瑜為什麼得不到年輕族群信任?這要從他愛講三種話說起。第一:謊話。從賽車、賽馬⋯到郭台銘投資、義大投資、太平島挖石油,韓式話術第一招就是說謊,扯完一個接一個,被拆穿後不是不回應就是顧左右而言他,甚至怒氣沖沖反指人家抹黑。第二:壞話。從批評陳菊落跑,自己卻剛上任就落跑,到拿蔡英文、鄭文燦外形做文章(「吃得白白胖胖」意思就是他們貪汚腐敗),韓式壞話可說每天都有新花樣,這些壞話其實都是抹黑。第三:空話。⋯」
李月治媒體投書《新住民媽媽說話》(連結)亦稱,「韓國瑜說母語請你回家學,不要在學校浪費學校時間,引發新住民媽媽朋友們不滿。」「不少新住民家庭屬經濟弱勢,新住民媽媽為生活打拼,早出晚歸,哪有時間教孩子學母語?⋯在學校開設母語課,不僅顯示台灣社會對新住民及第二代的重視⋯⋯還能及早培育新南向小尖兵。因為多一種語言,就多一份競爭力。
所有批評中最發人深省的當數記者莊榮宏《最沒格調的候選人》一文(連結),說「倘若台灣人選出一個粗鄙不文、用語歧視、見異思遷、亂開支票、肉麻當有趣的總統,台灣的未來將陷入何等處境?」、「粗鄙使國家淪為笑柄,歧視製造社會對立,見異思遷鼓勵年輕人勿腳踏實地,亂開支票損害國家財政、債留子孫,肉麻當有趣教壞囝仔大小。」
「但他確實有能耐,其信口開河、漫天鬼扯,本事不小。最厲害的是推己及人,凡其光環所照之人,無不受其影響,瞬間弱智,環繞他周遭的從政者無一清醒。連藍營較正派的人也因此人一泡尿而形象直墜地獄,更別說連一個追蹤器到底有沒有,其市府局長都回答「在有和沒有之間」。此人若當總統,他的文武百官還能有是非嗎?」
一個總統候選人如此格調,為他所屬政黨帶來的當然是禍而非福、是惡而非善。有韓國瑜的「能撈就撈,能混就混」格言,才有陳庚金及國民黨反年改人士的齊聲附和!有韓國瑜「庶民戰爭」及「夜襲」、「我現在要出征」的殺氣騰騰,才有韓粉們階級鬥爭式的到處攻伐及紅衞兵式的橫衝直撞,聲勢直追毛澤東的「鎮壓地富右反壞」及「打倒一切牛鬼蛇神」!
荒謬的是,同一個「傾共、崇拜毛澤東無產階級革命」(以「莫忘世上苦人多」仿效毛澤東的「苦大仇深」、「窮人大翻身」)的韓國瑜,卻是全家榮華富貴(夫妻財力雄厚,選完總統還可穩赚億元補助款),而且當年在政大東亞所及立委任內都主張「防共、反共」的國民黨極右派。他十多年「失業」期間變化之大,能夠不令國人想想他的「北京八年」所為何事嗎?
作者 / 孫慶餘
(本文經作者同意授權轉載,原文出處:風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