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是獲邀參賽還是自費參加,我們都該幫忙圓夢嗎?真要幫忙圓夢,每一分錢都應花在刀口上,而不是濫用大家的愛心行浪費之實。
小時候,父母總是告訴我們,有多少能力、條件做多少事,若是力有未逮,等到自己有能力時再來完成夢想。父母那一代的物質條件貧乏,許多人壯志未酬,未能順利求學,均透過在職後進修的方式拿到文憑。
曾幾何時,台灣社會孩子的夢想,都要藉由募款來完成。2014年3月高雄市某國小機械動力社在機器人大賽選拔中拿到季軍,取得代表權,打算到美國聖路易斯參加機器人大賽。但因為冠軍、亞軍有主辦單位補助出國旅費,該國小有代表權卻無主辦單位的旅費補助,即便高雄市教育局補助10幾萬後仍短缺80餘萬,校方發動義賣活動,為選手募款圓夢;2018年五月嘉義市某國小學生為了參加馬來西亞發明展,寫信給企業希望贊助旅費,結果獲得一家企業捐款五萬元,但這孩子的父親是國中教師;今年四月,台東縣蘭嶼鄉椰油國小「小飛魚文化展演隊」受邀到7月波蘭國際兒童藝術節演出,但因為尚有320萬元的資金缺口,該校透過義賣募款,更希望企業或善心人士慷慨解囊,一圓偏鄉孩子的夢想,讓全世界看見蘭嶼的文化之美。
近幾年,這類型的新聞屢見不鮮,企業界捐款成為募款的主力,圓孩子的夢想成為美談,但我們是否該思考這樣的圓夢方式帶給孩子什麼教育意義?
以台東縣椰油國小為例,約三十位學生加上近十位老師參與七月份的波蘭國際兒童藝術節演出,主辦單位波蘭其實提供了一星期的「落地招待」。主辦單位提供當地食宿,筆者實在不解,四十位學生、老師的出國旅費為何還有320萬元的缺口?
正因為320萬這數字實在龐大,義賣T恤、明信片、書包根本緩不濟急,希望藉由曝光義賣活動爭取到企業的大筆捐款,恐怕才是最快的捷徑。
筆者試問,一張飛波蘭的來回機票最多不超過四萬元,團體票的折扣更加優惠,機票錢只需100餘萬元即可支付,再加上獲邀參加演出,波蘭提供了「落地招待」,320萬這數字如何得來?近三十位學生搭配了近十位老師出國隨行,是否有慷他人之慨,大家都可以深思。
許多認真工作的台灣人,念書的學費都是一點一滴、量入為出地去支付,更不用談出國遊玩這奢侈的夢想。在「窮也不能窮教育」的思維下,偏鄉孩子的學費幾乎都是藉由教育儲蓄戶支出,出國的夢想也要靠企業或善心人士捐款達成,相較許多人,真的幸福許多。
「出國比賽」在台灣人的傳統思維中是一件大事,難得且珍貴。但隨著國際賽事舉辦多如過江之鯽,學生是獲邀參賽還是自費參加,我們都該幫忙圓夢嗎?真要幫忙圓夢,每一分錢都應花在刀口上,而不是濫用大家的愛心行浪費之實。
作者 / 宜和蓒 (國小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