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後的反省,以及勵精圖治的改革,第一刀還是先從畸形的稅制及訴訟救濟制度著手開始!否則任何強力的經濟振興方案,都只能治標無法治本,因為企業承受不了突如其來的稅務風險,這已然形成台灣的國安問題,也是刻不容緩必須割除的的經濟毒瘤。
九合一選戰後拚經濟議題再度成為全民焦點,選後六都市長同步高喊「政治擺兩旁,拼經濟擺中間」。高雄市長當選人韓國瑜早已動作頻頻,日前不僅力邀鴻海投資,更有望透過前台中市長胡志強的牽線,讓香港「地產大亨」出錢投資高雄。而鄭文燦市長也於日前宣布成立「台商回流小組」,規劃桃園市相關主管機關採取主動積極姿態,並與經濟部聯手,想方設法解決缺水、缺電、缺工、缺地和缺人才等五缺難題。行政院也於日昨通過「歡迎台商回台投資行動方案」,整合土地、水電、人力、稅務和資金,以增加台商回台誘因。
台灣稅制不公平、不透明,美商、歐商、日商都接連警告台灣的租稅環境不具投資吸引力,稅制應更趨「合理化」與「國際化」。針對台灣的投資環境,國內有稅務律師曾於媒體公開表示,他最不想幫外資寫台灣的投資評估意見,因為台灣的稅務風險無限大。全國工業總會更在今年7月發表「2018產業政策白皮書」,提出九大政策建言,其中租稅議題被列為首項,並指出我國租稅政策已衝擊投資意願,影響國際競爭力。
台灣愛迪生L博士、擁有多項發明專利的簡永松先生、優秀歸國學人葉揚春先生等,回國貢獻所學,均因國稅局行政裁量權過大,自行且恣意認定所得性質,成為榜上有名的欠稅戶,據報載有位台商因諸多原因結束對岸經營,把剩下的錢匯回台灣,竟直接遭國稅局課走45%的稅,消息業經披露,台商仍有意願回來嗎?媒體也指出有近五兆資金因租稅問題卡住無法回來,這些都是因為財稅單位的行政裁量權過大而造成的台灣悲歌。
法治先進的國家稅率簡單、稅制公開透明,人民很清楚投資後會產生哪些稅賦,台灣的投資環境不佳,主要原因是賦稅制度對企業不友善。台灣可以用許多涉及逾越法律範圍的九千多條函釋,處處設陷阱佈滿地雷,沒有法治觀念的稅務人員,還能擁有函令的不同解釋權力,讓企業納稅人興高采烈地捧著資金應經濟部邀請回台,結果還沒享受到國家承諾的獎勵措施,就先收到財政部的稅單,這種感覺就像先端出牛肉「欺騙」台商回台灣設廠,然後財政部再狠狠合法「敲詐」稅金來豐盈國庫,台灣的「苛稅」文化, 讓投資風險變得無限大, 如何在經濟上建立實質夥伴關係?政府若不檢討內政的缺失,繼續放任財稅機關壓榨人民、逼走外資,矇騙產業回台設廠,要如何贏得國際社會的認同與支持?
國稅局無論是查稅、或課稅都有很多違法,且讓人民詬病爭議之處,也是民怨最深的單位。許多企業經過國稅局的惡意查稅後,導致經營困難甚至倒閉,稅務人員無法回答企業的補稅單是依據哪個法律開出,最後企業只能心不甘情不願地選擇協商繳稅,因為沒有一家產業想得罪國稅局,而導致慘遭連續查稅五年的厄運與麻煩。
所以選後的反省,以及勵精圖治的改革,第一刀還是先從畸形的稅制及訴訟救濟制度著手開始!否則任何強力的經濟振興方案,都只能治標無法治本,因為企業承受不了突如其來的稅務風險,這已然形成台灣的國安問題,也是刻不容緩必須割除的的經濟毒瘤。
作者 / 廖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