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綠雙方支持者2018年選舉的投票率此消彼長,才造成與2014年相反的結果,但這不表示2020總統大選國民黨一定能贏。
2018年選舉結果是民進黨席位大敗,雖然2014新贏得的桃園市、新竹市、基隆順利連任,卻丟掉台中、彰化等中部多數縣市,連長期執政的高雄都失守。民進黨的問題出在哪裡,又將如何影響不久後2020年的總統大選?
許多選舉分析主要採用的數據是「得票比例」,比較得票比例在不同次選舉間的變動,或是不同地區的差異,以及與議題的相關性。但只分析得票比例,只能抓到有投票的那群人,卻會疏忽不投票的選民,統計分析看似眼花繚亂,實際參考價值卻很有限。
可能會投票的選民分成5種,以藍綠來說,最支持藍色到最反對的順序是:深藍、淺藍、中間、淺綠、深綠。深藍或深綠一定會投票,淺藍或淺綠不一定會投票,但是也不會投另一邊,中間則是兩邊都有可能支持。每一次選舉的得票比例,其實是這5種選民行為,加總後的比例。
民進黨2014選舉之所以大勝,不是因為支持者突然增加很多,而是因為淺綠投票率高,又拉攏到大量中間選民,相對的,淺藍投票不太踴躍,所以讓民進黨與柯文哲大勝。可是這批淺藍色選民只是選擇不投,並沒有消失,假如給他們一個理由投票,他們仍將選擇國民黨,這也是2018年的狀況:藍票總動員。
是什麼理由讓2014與2016沈默的淺藍票傾巢而出?利益上,民進黨連續掌握立法院與總統府以後,推動多項改革,損害不少人的既得利益,影響最大的莫過於年金改革,民進黨本來就不得軍公教民心,只是馬英九主政的國民黨表現差勁,令人支持不下去,但民進黨砍錢害荷包變輕,這下有了理由進投票所,出口氣教訓民進黨。
選舉有輿論宣傳的空戰,也有深入街頭面對面的陸戰。這次選舉的陸戰和之前不同,陸戰本來是由候選人自己組織,但是這次由於加入多項公投,因此陸戰深受公投團體的影響,其中影響最廣的是反同團體。
反同和挺同陣營相比,反同的基層組織綿密很多,如果選前人在台灣,很難沒有接觸到反同公投宣傳。反同未必都是國民黨,但國民黨候選人密切和反同組織合作,無孔不入,選舉時很多人根本沒看完公投內文,只知道幾號反對,幾號贊成,候選人選國民黨。國民黨和反同團體就這樣靠著巷戰催票,公投綁大選,席捲2018年大選。
2018和2014相比,投票率沒有太大差別,既然一方面是淺藍傾巢而出,另一方面就是淺綠有所保留。為什麼綠票不肯出門?
綠色不肯投票有許多因素。意識形態上,民進黨在主席蔡英文帶頭下,多位縣市長候選人支持同志婚姻,卻不被觀念保守的選民認同。原本還能相忍為黨,但是拿上檯面大選綁公投,逼得保守選民必需表態,那麼只好對不起民進黨一回了。
利益上,民進黨政府一些修法與作法,也許改革的大方向正確,但是執行上令部分人不滿,例如勞基法、環保法規,都造成業界基層一些麻煩,農業與宗教政策,也很有檢討空間。各種不滿加起來,結果就是本來民進黨的支持者,有不少人選擇不投票。
藍綠雙方支持者2018年選舉的投票率此消彼長,才造成與2014年相反的結果,但這不表示2020總統大選國民黨一定能贏。這次藍軍可說總動員強力催票,加上風向當頭吸引到不少空氣票,總共也才610萬票,票數不少,卻也沒那麼多。
民進黨在徹底逆勢之下,只有489萬票。現在離總統大選時間不多,看似勝算不大,不過民進黨如果能修正問題,下次得票數勢必能夠上揚,問題是能夠上揚多少?民進黨只要能找回夠多支持者,總統勝選仍然有望,至少也能保住立法院優勢。
下一場選戰,已經開打了。
作者 / 費文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