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話術的核心精神,若用一句話表達,就是中國或成最大贏家;若用兩句話表達,就是:如果中國還不是最大贏家,就是在往最大贏家的路上;若用三句話表達,就是:最後中國必定是最大贏家,如果現在還不是,那是因為還沒走到最後。
不知從何時開始,許多媒體喜用「中國或成最大贏家」一語,來做為某些國際新聞的標題與結論。其中的「或」字下得巧妙:「或」代表一種推測而非直接肯定,既是推測就有準不準可言,反正後續狀況也不見得有人認真查證,而宣揚中共國威的效果卻已達到了。
這種不負責任的話術,很快地就成為諷刺揶揄的對象。在著名的網路論壇批踢踢,許多中國的負面新聞,都會引來類似這樣的留言:「中國又要成為最大贏家了」。尤其是美中貿易戰發動以來,明明是中國無力還手、不斷退讓,中共官媒卻是嘴上絲毫不肯認輸,硬要打腫臉充胖子,也難怪這麼多人抱著看笑話的心態了。
這一現象,其實反映了中共官媒的主要宣傳策略。他們的首要任務,當然就是塑造「厲害了我的國」的形象,再全都歸功於共產黨的領導,從而鞏固中共政權的合理性。然而世事無常,負面事件總會出現,為了讓廣大人民有社會欣欣向榮,前景一片光明的認知,官方媒體自有一套危機控制的手段。
對於小的負面事件,當作沒聽說、沒發生,完全不予理會;略有規模的負面事件,則報喜不報憂、說好不說壞,譬如天津大爆炸就被網民評論為「喪事當喜事辦」,因為媒體只顧著說官方救災多麼英勇,卻始終不肯把管理上的弊病說個清楚。而那些不符官方主流定調的言論,特別是涉及外交與國際貿易者,就用各種方式讓它們消失,極力維持「中國或成最大贏家」的主流觀點。
至於極為嚴重的負面事件,如美中貿易戰,官媒一開始說得中國有如覺醒巨龍,轉頭才發現是條暈眩巨蟲,前後定調差異太大,「不予理會」、「報喜不報憂」等招式都失靈時,就不得不出最後的絕招:承認那些批評是「正確點出不足之處」,並強調自己「家底雄厚足堪再戰」,再加個幾句「持續努力精進」的精神喊話,就同樣能夠得出「中國或成最大贏家」的結論。
好笑的是,這樣的宣傳策略轉變,可苦了阿諛奉承的官方學者們。譬如發表「中國綜合國力已超越美國、世界第一」,北京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的胡鞍鋼,當時雖然有不少明眼人批評,但有了官方定調加持和網民盲目相挺,倒也風光一時。想不到才隔一年,中興案戳破中共在高階技術上的紙老虎皮,加上貿易戰形勢殊不樂觀,官方定調倒轉,要人別再亂吹牛皮,這位胡先生的言論才被拿出來狠狠鞭屍。
由此可見,中共官媒在宣傳上早有一套標準程序,來面對一切可能碰到的、不同規模的負面事件,並視情況轉換官方定調。這樣的話術,不得不說有其精緻之處,但對照諸多社會亂象(譬如近來的疫苗之亂),又不得不說有其荒謬可笑之處。儘管如此,這套板斧短時間內仍然不會從我們眼前消失,因為它確實有用。
此話術的核心精神,若用一句話表達,就是中國或成最大贏家;若用兩句話表達,就是:如果中國還不是最大贏家,就是在往最大贏家的路上;若用三句話表達,就是:最後中國必定是最大贏家,如果現在還不是,那是因為還沒走到最後。不知這樣的話術,還要被我們揶揄諷刺多久?
作者 / 企鵝公園